●本報駐美國、德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溫燕 青木 辛斌 ●甄翔 柳玉鵬
“今天特朗普總統宣布,美國歡迎中國官方代表團于2019年1月30日至31日前來進行一系列會晤,就兩國經貿關系進行磋商。”當地時間28日,白宮專門發表聲明,歡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赴美進行新一輪高級別經貿磋商。美方還宣布,特朗普將在雙方磋商期間會晤劉鶴。這是去年12月中美元首阿根廷會晤達成貿易“休戰”共識后,雙方最高級別的一次磋商。距離“休戰”結束只剩一個月時間,顯然美方也很看重這輪談判,白宮官員公開強調,此次磋商“非常重要”。中美都有達成協議的強烈愿望,然而化解分歧并不容易。美國財長姆努欽28日一面樂觀預期“會晤將取得重大進展”,一面也強調雙方仍需應對“復雜的問題”。這或許正是雙方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談判注定充滿挑戰,但有一點很清楚,在利益交織的全球化時代,沒有誰可以做兩個“大塊頭”貿易沖突下能夠幸免的“綠洲”。《紐約時報》28日稱,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糾紛影響了商業信心,美方面臨的來自企業的壓力也正在增加。
美財長:希望取得重大進展
當地時間28日下午,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抵達華盛頓。根據雙方發布的消息,本輪磋商將于30日至31日進行。路透社稱,隨著中方團隊抵達華盛頓,中美貿易會談本周將進入一個關鍵階段。
當天,白宮發表聲明歡迎中方代表團前來磋商。美國“國會山”網站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尋求能與中方達成協議。白宮表示,兩國高級官員將于周三和周四兩天在華盛頓“討論兩國貿易關系”。白宮還介紹,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將領銜美方代表團,美國財長姆努欽、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以及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也將參與磋商。韓國《中央日報》29日稱,中美都派出多名部長級以上官員參加磋商,顯示出對此次談判的重視。瑞士《新蘇黎世報》稱,世界密切關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的談判,因為這不僅關系到兩國,也影響到世界的經濟。
“特朗普將會晤中方首席代表劉鶴”,不少外媒關注到美方提前宣布的這個細節。據法新社報道,美國財長姆努欽28日對記者透露了這一消息,姆努欽還表示,他認為“會晤將取得重大進展”。《日本經濟新聞》認為,特朗普對于通過截至3月1日的談判與中國達成妥協顯示出積極愿望。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9日以“中美在貿易談判前向世界釋放積極信號”為題稱,俄戰略問題研究所專家別利亞耶夫表示,美方宣布特朗普將會晤劉鶴釋放一個信息,即對此次談判出現一些進展抱有希望和信心。
不過磋商勢必艱難而充滿挑戰。路透社29日稱,姆努欽周一表示,美國希望本周的磋商取得重大進展,但雙方仍需要應對“復雜問題”,包括如何確保協議真正落實以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姆努欽還在白宮記者會上稱,截至目前談判已取得“顯著進展”,此輪磋商后到3月2日暫停加征關稅的截止日期前還有大約30天時間可進一步談判。
美國司法部28日對中國通信巨頭華為公司發起多項指控,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當天在記者會上稱:“對華為刑事指控屬于執法行動,與對華貿易談判毫無關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9日在記者會上就中美經貿磋商問題表示,我們希望中美雙方經貿團隊能夠按照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積極努力、相向而行,爭取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這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從小規模協議開始?
“中美本周的談判可能產生什么結果?”路透社29日提出的這個問題也是許多人所關注的。文章猜測稱,雙方可能會朝著達成協議方向取得一定進展,也可能在某些核心結構性問題上陷入僵局。不過貿易談判通常總是持續到最后一分鐘,最終結果可能只有到2月底才會揭曉。彭博社28日提到的3種可能情況是:取得基本進展,出現突破性發展,最差的則是“談判破局”。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29日接受福克斯采訪時表示,“我認為每個人,包括總統”,都對中美解決貿易紛爭“適度樂觀”。庫德洛再次強調,此次磋商“對于擺出選項非常重要”。
在《紐約時報》看來,特朗普剛因政府“關門”問題遭受挫折,現在尤其希望在對華貿易磋商問題上拿出成績,達成協議。該報28日稱,貿易談判正值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和全球經濟迎來關鍵時刻之際,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開始趨緩,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美國的貿易政策。特朗普政府官員表示,中國經濟透露疲軟跡象,北京希望與美方達成協議。不過,政府“關門”給美國造成高達1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美國企業界對政府的壓力也在上升。卡特彼勒公司周一表示,美國對外國進口鋼鋁加征關稅,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對華銷售重型裝備放緩和材料成本上升的原因,進而導致其2019年利潤將低于預期。芯片巨頭英偉達則調低營收,一定程度是因為中國需求下降。
與中國的貿易糾紛除了令美國股市動蕩,也影響了美國的商業信心。全美商業經濟協會28日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由于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美國36%的制造商提高了價格,27%推遲了投資。美國商會等企業界團體敦促在對華關系上減少對抗性。
曾在美國財政部擔任中國事務高級協調員職務的克里斯托弗·亞當斯表示,不難想象,特朗普政府可能先尋求與中國達成較小規模的初步協議,在此基礎上延長“休戰”截止日期,然后再繼續談“更大問題”。
日前在華盛頓舉行的“智庫經濟論壇”會議期間,《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了多名美國經濟專家,他們均期望美中結束貿易沖突,從而促進各自經濟發展。傳統基金會副總裁杰克·斯賓塞稱,盡管3月1日達成協議具有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地說,雙方的自由貿易無疑對兩國都有益。傳統基金會國際貿易與經濟中心資深研究員帕特里克·泰勒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關稅壁壘和貿易戰使兩國都受到傷害,對美國民眾也是如此,關稅提高了日用品價格,對普通民眾的傷害很大。
中方回應“外資撤離”傳聞
“美國貿易壁壘讓本國經濟受損”,彭博社29日稱,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新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貿易壁壘無助于本國經濟,只會讓美國經濟受損,這與特朗普對關稅的態度大相徑庭。該辦公室周一發布的報告表示,美國政府對鋼鋁和有關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之舉將導致美國GDP一直到2029年平均每年下降約0.1個百分點,同時導致投資者不確定性上升,從而進一步降低美國經濟總量。
“在高度互聯的世界中,沒有任何主要經濟體能成為得以幸免的綠洲。”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28日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撰文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19年全球GDP增幅下調0.2個百分點至3.5%。2019年全球貿易周期承受重壓,下行才剛剛開始。美國也無法幸免。香港《南華早報》29日刊發社評稱,中國并非蘇聯,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經濟不好過,世界其他國家也不會好過。
無論磋商結果如何,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做大國內市場。中美經貿摩擦導致外資撤離中國?針對有人炒作的這個傳聞,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2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一組數據:“隨著開放措施的不斷增加,去年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達到了412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22.9%,一批制造業領域重大外資項目落戶中國。”苗圩還介紹,2018年中國取消了船舶建造、飛機制造外商準入限制,以及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外商股比投資限制,同時明確了其他類汽車開放時間表和路線圖。以此為標志,一般制造業已經基本上實現對外資全部開放。▲
●本報駐美國、德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溫燕 青木 辛斌 ●甄翔 柳玉鵬
(上接第一版)彭博社28日提到的3種可能情況是:取得基本進展,出現突破性發展,最差的則是“談判破局”。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29日接受福克斯采訪時表示,“我認為每個人,包括總統”,都對中美解決貿易紛爭“適度樂觀”。庫德洛再次強調,此次磋商“對于擺出選項非常重要”。
在《紐約時報》看來,特朗普剛因政府“關門”問題遭受挫折,現在尤其希望在對華貿易磋商問題上拿出成績,達成協議。該報28日稱,貿易談判正值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和全球經濟迎來關鍵時刻之際,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開始趨緩,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美國的貿易政策。特朗普政府官員表示,中國經濟透露疲軟跡象,北京希望與美方達成協議。不過,政府“關門”給美國造成高達1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美國企業界對政府的壓力也在上升。卡特彼勒公司周一表示,美國對外國進口鋼鋁加征關稅,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對華銷售重型裝備放緩和材料成本上升的原因,進而導致其2019年利潤將低于預期。芯片巨頭英偉達則調低營收,一定程度是因為中國需求下降。
與中國的貿易糾紛除了令美國股市動蕩,也影響了美國的商業信心。全美商業經濟協會28日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由于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美國36%的制造商提高了價格,27%推遲了投資。美國商會等企業界團體敦促在對華關系上減少對抗性。
曾在美國財政部擔任中國事務高級協調員職務的克里斯托弗·亞當斯表示,不難想象,特朗普政府可能先尋求與中國達成較小規模的初步協議,在此基礎上延長“休戰”截止日期,然后再繼續談“更大問題”。
日前在華盛頓舉行的“智庫經濟論壇”會議期間,《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了多名美國經濟專家,他們均期望美中結束貿易沖突,從而促進各自經濟發展。傳統基金會副總裁杰克·斯賓塞稱,盡管3月1日達成協議具有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地說,雙方的自由貿易無疑對兩國都有益。傳統基金會國際貿易與經濟中心資深研究員帕特里克·泰勒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關稅壁壘和貿易戰使兩國都受到傷害,對美國民眾也是如此,關稅提高了日用品價格,對普通民眾的傷害很大。
中方回應“外資撤離”傳聞
“美國貿易壁壘讓本國經濟受損”,彭博社29日稱,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新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貿易壁壘無助于本國經濟,只會讓美國經濟受損,這與特朗普對關稅的態度大相徑庭。該辦公室周一發布的報告表示,美國政府對鋼鋁和有關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之舉將導致美國GDP一直到2029年平均每年下降約0.1個百分點,同時導致投資者不確定性上升,從而進一步降低美國經濟總量。
“在高度互聯的世界中,沒有任何主要經濟體能成為得以幸免的綠洲。”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28日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撰文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19年全球GDP增幅下調0.2個百分點至3.5%。2019年全球貿易周期承受重壓,下行才剛剛開始。美國也無法幸免。香港《南華早報》29日刊發社評稱,中國并非蘇聯,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經濟不好過,世界其他國家也不會好過。
無論磋商結果如何,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做大國內市場。中美經貿摩擦導致外資撤離中國?針對有人炒作的這個傳聞,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2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一組數據:“隨著開放措施的不斷增加,去年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達到了412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22.9%,一批制造業領域重大外資項目落戶中國。”苗圩還介紹,2018年中國取消了船舶建造、飛機制造外商準入限制,以及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外商股比投資限制,同時明確了其他類汽車開放時間表和路線圖。以此為標志,一般制造業已經基本上實現對外資全部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