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云峰
春節臨近,臺灣政客又開始走上街頭發紅包,這也成為檢驗人氣的重要時刻。
據臺灣《中國時報》29日報道,高雄市長韓國瑜一連走訪前鎮、小港兩處發放紅包,吸引成千鄉親討喜氣。28日一早,鎮南宮前有2000多人搶領紅包,人龍綿延近500米,有人甚至凌晨4時就去“搶頭香”,足足等了7個多小時。發紅包過程中,民眾搶著握手,不慎將韓國瑜的右手腕給扯傷,還有人趁機摸禿頭(如圖)。韓國瑜則笑笑回應說,他們不是故意的,“再摸頭,發紅包就戴安全帽”。
今年春節,六大“直轄市”市長都準備了紅包,其中高雄出手最闊氣。據《聯合報》報道,韓國瑜的紅包會從1月26日發到31日,以他的卡通版造型為主圖,里面是一枚10元(新臺幣,下同)全新硬幣。而在前市長陳菊任內,也會發放30萬份的10元硬幣春節紅包,今年紅包預算早在陳菊任內編妥。臺北市的紅包是1元硬幣,發3萬份,但連同設計加制作要花70多萬元,等于市民每拿到1元紅包,市政府要花23元。新北市今年制作“諸事大吉”發財金福袋,以沖刺的小山豬代表新的一年充滿活力,里面以手寫設計字體祝福大家“諸事大吉”,包著10元硬幣,總計1萬份。臺中市長盧秀燕的新年小紅包,里面包有1元硬幣,以客家花布為設計主題,搭配富貴的牡丹花,還有應景的燙金豬鼻子,共制作21萬個,總經費為171.7萬元。臺南市長黃偉哲則準備發放5萬份1元紅包卡片。
值得關注的是,前“立法院長”王金平除印制自己書寫的春聯外,還準備發放20萬個紅包,被形容大手筆直逼“總統”級規格。對此,王金平笑著回應說,“這個隨人家解讀啦!”
島內政治人物發紅包的傳統,始于李登輝。他就任后,每年春節都會固定在新北市三芝鄉的老家發放紅包,當時的紅包為200元。陳水扁上任后,每逢過年也在老家臺南縣官田鄉發放紅包,但面額改為100元。2004年,臺灣修正賄選條款,規定一旦超過30元將被視為賄選,因此陳水扁的紅包從2005年起“銳減”到10元。馬英九當選后,2012年起將紅包縮減為1元,象征“一元復始”。《聯合報》稱,島內民眾都很喜歡拿到首長紅包,認為父母官加持過的紅包,會給自己帶來好運。不過近些年也引發爭議,有人認為,紅包金額看似不多,但人民的納稅錢應花在刀刃上,民眾也希望繳的稅被市政府善用,“與其撒錢討好民眾,不如直接減少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