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要】 目的 分析心臟彩超在臨床中診斷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的意義。方法 20例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患者作為觀察組, 同時收集同時間段的健康人2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研究對象均進行心臟彩超檢查, 比較兩組研究對象心臟彩超指標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左室房瓣早期血流頻譜E值分別為(51.9±5.8)mm、(26.9±3.0)mm、(46.9±6.0)%、(54.7±10.2), 對照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左室房瓣早期血流頻譜E值分別為(47.7±3.8)mm、(22.8±1.6)mm、(52.9±3.8)%、(79.9±8.2)。觀察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均高于對照組, 左室射血分數、左室房瓣早期血流頻譜E值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采用心臟彩超在臨床中診斷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具有重要意義, 為患者的臨床診治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關鍵詞】 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心臟彩超;臨床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6.014
高血壓是一種病情比較頑固并難以治愈的心血管疾病, 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臨床中較為常見, 患者心腦腎等臟器功能容易受到直接影響。患者不只需要有效預防心肌梗死及卒中等疾病, 還應特別注意呼吸急促等臨床表現。若患者存在以上癥狀, 并同時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時, 更要重視其病情, 容易導致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癥狀, 該癥狀在臨床中不具有明顯的預后效果, 具有較高的致死率[1-3]。在對其臨床診斷中, 高血壓表現出動脈血壓升高, 患者血流動力學表現出比較明顯的變化。由于心臟彩超檢查具有明顯優勢, 效果明顯并比較安全, 可作為一種重復操作的臨床診斷方法, 具有較高的分辨率[4], 備受醫生的普遍關注。本研究針對心臟彩超在臨床中診斷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的意義進行分析研究,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間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患者20例, 同時收集同時間段的健康人20例進行對照, 均進行心臟彩超檢查, 并比較兩組研究對象心臟左室有關指標的差異, 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間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患者20例作為觀察組, 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于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的相關診斷標準, 排除具有腫瘤史、肝腎功能不全及外周血管疾病等患者。其中男8例, 女12例;年齡43~78歲, 平均年齡(45.9±10.9)歲;原發高血壓6例, 糖尿病4例, 肥厚性心臟疾病3例, 擴張型心肌病2例, 冠心病2例, 心功能不全2例, 腦梗死1例。心功能分級:Ⅰ級6例, Ⅱ級7例, Ⅲ級7例。同時收集同時間段的健康人20例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9例, 女11例;年齡42~80歲, 平均年齡(45.3±11.7)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應用3.5 MHz探頭頻率的彩超診斷儀, 對患者進行心臟彩超檢查, 患者采用左側臥姿勢, 將探頭放置在患者心尖部位, 對左室收縮、左室射血分數及舒張末期內徑等相關指標進行測量。采用雙平面法分別脈沖測量患者左室射血分數值, 之后應用心尖四腔及兩腔切面, 得到舒張期特征表現的雙峰層血流頻譜, 準確記錄舒張早期與晚期峰值流速, 準確測量早期左房室瓣的最大運動速度。
1. 3 觀察指標 彩超檢查后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房瓣早期血流頻譜E值、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進行觀察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左室房瓣早期血流頻譜E值分別為(51.9±5.8)mm、(26.9±3.0)mm、(46.9±6.0)%、(54.7±10.2), 對照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左室房瓣早期血流頻譜E值分別為(47.7±3.8)mm、(22.8±1.6)mm、(52.9±3.8)%、(79.9±8.2)。觀察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均高于對照組, 左室射血分數、左室房瓣早期血流頻譜E值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3 討論
高血壓主要是由于患者具有持續升高的舒張壓與收縮壓, 在臨床中具有明顯癥狀表現的一種慢性疾病, 一般情況下需終生服藥治療。左心房在高血壓病情之初被引發增大, 進而出現左室肥厚而產生左心衰[5]。左心衰惡性循環將引起高血壓發病, 直接影響患者心腦腎等內臟器官功能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導致患者出現全身性疾病癥狀表現。隨著患者病情的持續發展, 將阻礙其血液正常循環, 血壓升高比較明顯, 增大心臟負荷, 而心臟為實現對外周阻力的抵抗, 加強收縮力, 左房增大負荷, 高負荷狀態持續時間較長將導致患者心肌產生不同程度的肥大, 并可發展為左室肥厚[6]。
本研究數據顯示, 觀察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左室房瓣早期血流頻譜E值分別為(51.9±5.8)mm、26.9±3.0)mm、(46.9±6.0)%、(54.7±10.2)%, 對照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左室房瓣早期血流頻譜E值分別為(47.7±3.8)mm、(22.8±1.6)mm、(52.9±3.8)%、(79.9±8.2)%。觀察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均高于對照組, 左室射血分數、左室房瓣早期血流頻譜E值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心臟彩超檢查方法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敏感度, 特別是針對早期發生心室結構變化的患者, 可充分了解其心房增大癥狀是否發生。心臟彩超檢查可及時了解患者心臟功能, 可有效測量房室腔大小、室壁及室間隔厚度, 有效觀察室壁整體及節段性運動, 還能觀察瓣膜功能, 有效測量左室舒張功能[7]。詳細顯示間隔缺損部位的大小及流出道等具體情況。臨床醫生普遍認為, 彩超檢查能夠對相關數據進行有效顯示, 對于心肌收縮及舒張功能進行客觀準確地評估, 對局部心肌活動進行選擇性評定, 可作為臨床診治的重要參考, 提供有利于患者臨床治療的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 心臟彩超對于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的臨床診斷具有較高價值, 有關數據為臨床診治提供重要參考, 心臟彩超能夠準確判定心臟功能, 對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進行有效診斷, 也有利于患者預后及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蘭榮慶. 心臟彩超在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中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 中國當代醫藥, 2017, 24(12):116-118, 124.
[2] 孫艷欣, 羅歡, 陳立軍. 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應用心臟彩超診斷的臨床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7):51-52.
[3] 袁國勝, 黃蕾. 心臟彩超診斷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心力衰竭的應用價值. 中國傷殘醫學, 2016, 24(13):47-49.
[4] 王雁. 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心臟彩超探析.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6):65-66.
[5] 楊黎娜. 心臟彩超用于診斷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價值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2):167-168.
[6] 丁獻青. 心臟彩超對高血壓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臨床診斷意義.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56):11173.
[7] 施培健, 謝鑫權. 心臟彩超在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10):23-24.
[收稿日期: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