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要】 目的 研究超聲、腹部X線平片、雙源CT診斷結腸腫瘤性腸梗阻的臨床價值。方法 96例結腸腫瘤性腸梗阻患者, 術前均實施超聲、腹部X線平片、雙源CT等診斷, 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 觀察比較超聲、腹部X線平片、雙源CT診斷腸梗阻、梗阻原因、梗阻部位、腸絞窄與臨床診斷的符合率。結果 超聲診斷腸梗阻符合率95.8%、梗阻原因符合率64.6%、梗阻部位符合率75.0%、腸絞窄符合率66.7%;腹部X線平片診斷腸梗阻符合率72.9%、梗阻原因符合率40.6%、梗阻部位符合率60.4%、腸絞窄符合率35.4%;雙源CT診斷腸梗阻符合率96.9%、梗阻原因符合率82.3%、梗阻部位符合率83.3%、腸絞窄符合率80.2%;超聲、雙源CT診斷符合率均優于腹部X線平片,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其中雙源CT診斷符合率最高。結論 腸梗阻可以選擇超聲診斷, 監測效果最為理想, 結合雙源CT診斷效果更佳, 可以為臨床醫師確診疾病, 制定治療方案提供重要參考, 臨床價值較高, 可以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 超聲;腹部X線平片;雙源CT;結腸腫瘤性腸梗阻;診斷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6.022
腸梗阻是臨床常見疾病, 具有發病急、病情進展快等特點, 所以, 及早確診對疾病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 臨床常用的診斷方式是腹部X線平片, 但是確診率有限, 而且不能確定發病原因。隨著臨床影像學技術的發展, 雙源CT和超聲也廣泛應用于臨床疾病診斷中, 尤其是用于腸梗阻具有重要診斷價值[1]。本次研究抽取96例結腸腫瘤性腸梗阻患者分別應用超聲、腹部X線平片、雙源CT診斷, 與臨床診斷結果對比, 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6例結腸腫瘤性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經手術均確診為結腸腫瘤性腸梗阻, 男58例, 女38例;年齡5~80歲, 平均年齡(45.1±13.4)歲。患者臨床表現出嘔吐、惡心、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 個別患者腹部以手觸及有明顯的包塊, 其中35例無手術史, 61例有手術史。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研究同意書,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
1. 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實施超聲、腹部X線平片、雙源CT診斷。超聲診斷:采用飛利浦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設置探頭頻率3.5~7.5MHz, 觀察患者腸管形狀、腸腔大小、腔中積液、腸壁厚度及層次、血流量范圍、腸間積液等, 先行全腹掃查, 由右上腹開始, 以順時針的方式連續不間斷掃查, 跟蹤擴張腸管, 找出梗阻的部位, 完成檢查后判斷得出診斷結果, 超聲診斷觀察到梗阻上, 結腸長度在6 cm以上, 而小腸擴張在3 cm以上, 觀察腸腔積液, 腸壁較薄, 存在積氣, 腔中有雜亂光點, 強回聲, 不規則光斑, 絮狀物和條索狀反射。腸腫瘤表現出腸壁明顯的增厚。見圖1。
腹部X線平片診斷:指導患者保持站立位, 采用腹部X線診斷, 對前位、仰臥前位、俯臥后位不同體位實施X線腹部檢查, 個別特殊情況的患者增加側臥位水平體位掃查, 由經驗豐富醫師閱片, 得出診斷結果[2], X線診斷觀察到空腸黏膜環狀皺襞為魚骨刺狀, 小腸梗阻不能顯示出直腸, 左側梗阻右側會表現出結腸充氣, 低位結腸梗阻會表現出左側結腸充氣。見圖2。
雙源CT診斷:采用CT機掃描, 設置掃描層厚5.0 mm, 掃描膈頂至恥骨處, 設置掃描螺距1.352, 個別患者實施增強掃描, 造影劑應用碘海醇, 造影劑輸注速度控制在3.0~4.5 ml/s。
掃描后設置掃描層距0.5 mm, 掃描層厚0.65 mm, 數據重建圖像后, 由經驗豐富醫師重建多層面圖像, 觀察病變部位和血管變化情況, 結腸腫瘤性腸梗阻表現出梗阻處有不規則腸壁增厚, 軟組織腫塊[3]。見圖3。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超聲、腹部X線平片、雙源CT診斷腸梗阻、梗阻原因、梗阻部位、腸絞窄與臨床診斷符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超聲診斷腸梗阻符合率95.8%、梗阻原因符合率64.6%、梗阻部位符合率75.0%、腸絞窄符合率66.7%;腹部X線平片診斷腸梗阻符合率72.9%、梗阻原因符合率40.6%、梗阻部位符合率60.4%、腸絞窄符合率35.4%;雙源CT診斷腸梗阻符合率96.9%、梗阻原因符合率82.3%、梗阻部位符合率83.3%、腸絞窄符合率80.2%;超聲、雙源CT診斷符合率均優于腹部X線平片,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其中雙源CT診斷符合率最高。見表1。
3 討論
腸梗阻在臨床診斷時傳統方式是腹部X線檢查, 實際上由于腹部解剖結構影響, 應用X線檢查容易發生影像重疊, X線分辨率不高, 當腸腔積氣、腸管積液時很難提供準確的診斷結果, 不能滿足臨床確診需求。超聲診斷明顯優于X線診斷[4], 無回聲情況下也能觀察到黏膜皺襞, 觀察到腸壁結構, 發現腸腔容物和回盲瓣, 確定腫瘤等病灶, 結合患者腸蠕動情況, 診斷符合率明顯優于X線的診斷結果。觀察腸壁彩色血流信號減少或消失, 可見密集光點和增加的液性區, 表明可能是腸絞窄[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了超聲、雙源CT診斷符合率均優于腹部X線平片,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而且雙源CT診斷不容易受腹腔制約, 不受醫師閱片水平影響診斷結果, 通過雙源CT能清晰觀察到梗阻部位, 分析腹膜腔解剖結構和關聯, 確診梗阻和梗阻部位具有重要的作用。超聲診斷時要結合患者體征, 通過實時的監測能觀察到患者病情的變化, 雙源CT檢查費用高于超聲, 而且會對患者產生射線傷害, 患者更易于接受超聲檢查[6-8]。
綜上所述, 腸梗阻可以選擇超聲診斷, 監測效果最為理想, 結合雙源CT診斷效果更佳, 可以為臨床醫師確診疾病, 制定治療方案提供重要參考, 而且超聲診斷操作簡單, 價格低廉, 對患者不會造成創傷, 臨床價值較高, 可以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邵生金. 腸梗阻的腹部X線平片和CT臨床診斷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8, 10(29):82-83.
[2] 許會. 腹部CT檢查在結腸腫瘤性腸梗阻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河南醫學研究, 2016, 25(10):1808-1809.
[3] 甘曉晶, 周誠. X線與雙源CT對結腸腫瘤性腸梗阻的診斷價值比較分析.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7, 1(9):156-157.
[4] 徐文奎, 李棟, 沙鈞平, 等. CT與腹部X線平片對腸梗阻的臨床效果比較.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8(11):2076-2077.
[5] 何碧波. 16排CT與腹部X線平片對腸梗阻診斷的對比分析.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8, 2(4):38-40.
[6] 王惠芳. 結腸腫瘤性腸梗阻中應用腹部CT診斷的臨床價值.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17, 6(1):139-140.
[7] 覃關道, 潘枝婉, 韋岑. 腹部CT檢查對診斷結腸腫瘤性腸梗阻的價值分析.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5(1):99-100.
[8] 潘春球, 武鋼, 周望梅, 等. 超聲、腹部X線平片、雙源CT診斷結腸腫瘤性腸梗阻的臨床價值比較.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13, 33(8):1221-1224.
[收稿日期: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