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勇


【摘要】 目的 探討參仙升脈口服液聯用輔酶Q10治療老年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160例老年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80例。對照組給予阿托品治療, 觀察組給予參仙升脈口服液聯用輔酶Q10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后心率及中醫癥候積分。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2.50%高于對照組的7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最慢心率(56.91±3.24)次/min、最快心率(88.76±4.82)次/min、平均心率(64.72±3.68)次/min均快于對照組的(48.35±4.03)、(80.57±5.39)、(58.31±4.06)次/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心悸、頭暈、黑蒙、胸悶、乏力中醫癥候積分分別為(0.28±0.21)、(0.19±0.14)、(0.24±0.17)、(0.27±0.20)、(0.31±0.22)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1.03±0.30)、(0.98±0.32)、(1.08±0.36)、(1.01±0.29)、(1.04±0.35)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參仙升脈口服液聯用輔酶Q10治療老年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顯著, 能有效加快心率, 改善臨床癥狀, 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緩慢性心律失常;參仙升脈口服液;輔酶Q10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6.058
緩慢性心律失常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 以老年人最為多見, 表現為心臟搏動次數減少, 心率減慢,?<60次/min。西醫認為, 對于無癥狀的緩慢性心律失常大多無需藥物治療, 當心率減慢引發心排血量不足的癥狀時才需治療, 通常使用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麻黃堿等藥物治療, 這類藥物短期療效尚可, 但長期使用容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1]。中醫認為, 本病的發病多與氣血不足、陽氣虛衰、氣滯血瘀等有關, 治療以益氣溫陽、活血化瘀為主[2]。本研究分析參仙升脈口服液聯用輔酶Q10治療老年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效果, 現具體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心內科治療的160例老年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經心電圖檢查確診為緩慢性心律失常, 心率<60次/min, 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不足癥狀, 如心悸、胸悶、頭暈、一過性黑蒙、面色蒼白、手腳冰涼等;其中, 竇性心動過緩47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31例、房室交界性心率25例、房室傳導阻滯38例、心室自主心率19例。排除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其他嚴重心臟疾病者、甲狀腺功能減退所致心率緩慢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80例。觀察組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60~85歲, 平均年齡(70.2±6.9)歲;病程6個月~12年。對照組中男44例, 女36例;年齡60~83歲, 平均年齡(69.8±6.4)歲;病程6個月~1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阿托品片(山東仁和堂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7020784)治療, 口服, 0.3 mg/次, 2次/d, 連續服用4周。觀察組給予參仙升脈口服液聯用輔酶Q10治療, 參仙升脈口服液(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20080183)20 ml/次, 2次/d;輔酶Q10片(天津敬一堂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3069)20 mg/次, 3次/d;連續治療4周[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兩組均于4周后評價臨床療效, 并進行比較。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心悸、胸悶、頭暈、疲勞等癥狀基本消失, 心率≥60次/min, 心功能提高1級或達到Ⅰ級水平;有效:心悸、胸悶、頭暈、疲勞等癥狀明顯改善, 心率≥55次/min, 心功能較穩定, 運動耐受能力有所提高;無效:心悸、胸悶、頭暈、疲勞等癥狀無明顯改善, 心率<55次/min, 心功能惡化[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后復查心電圖, 記錄比較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平均心率。③采用中醫癥候積分評估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 包括心悸、頭暈、黑蒙、胸悶、乏力等, 每項3分, 得分越高則表示癥狀越嚴重。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平均心率均快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心悸、頭暈、黑蒙、胸悶、乏力中醫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緩慢性心律失常約占心源性猝死的20%~25%, 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心臟疾病, 臨床治療需十分重視。本病的發病機制復雜, 誘發因素較多, 臨床分型也較多, 最常見的是心排血量不足所致的腦缺血癥狀, 如頭暈、眩暈、黑蒙、耳鳴等, 嚴重者發生短暫性昏厥、抽搐, 甚至猝死。西醫治療本病無特效方法, 阿托品能夠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 加快心臟搏動, 但長期使用可致多種不良反應, 臨床使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