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玲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麻醉方案對腹部微創手術患者療效觀察。方法 100例腹部微創手術患者, 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組和七氟醚組, 各50例。聯合組采用丙泊酚聯合七氟醚麻醉, 七氟醚組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較兩組患者氣管插管、意識消失、氣管拔管、自主呼吸恢復、完全蘇醒、定向力恢復時間以及T淋巴細胞亞群免疫指標(CD4+、CD8+、CD4+/CD8+)。結果 聯合組患者氣管插管、氣管拔管、自主呼吸恢復、完全蘇醒、定向力恢復時間分別為(4.31±0.41)、(4.25±0.45)、(5.81±0.53)、(9.13±0.95)、(12.37±1.42)min均短于七氟醚組的(4.67±0.45)、(4.77±0.47)、(6.72±0.66)、(10.64±1.54)、(14.69±1.28)min, 意識消失時間為(71.24±7.53)s長于七氟醚組的(51.44±5.63)s,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前CD4+、CD8+、CD4+/CD8+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 聯合組的CD4+、CD8+、CD4+/CD8+水平分別為(37.65±3.72)%、(25.07±2.63)%、(1.34±0.15)低于七氟醚組的(39.77±3.65)%、(27.77±2.65)%、(1.51±0.1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丙泊酚聯合七氟醚麻醉應用于腹部微創手術患者時, 可顯著改善患者免疫狀態, 縮短麻醉相關指標, 值得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 腹部微創手術;丙泊酚;七氟醚;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6.076
隨著我國微創技術的發展, 腹腔鏡技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逐漸應用在腹部手術治療中, 但因在手術中須建立氣腹, 因此, 對于麻醉的要求非常高[1]。臨床上對于其多方面研究越來越深入, 傳統腹腔鏡麻醉方法為七氟醚吸入麻醉, 該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消除快、對患者腦血管調節功能無顯著抑制作用的特點, 但是臨床實踐發現七氟醚吸入麻醉對于腹腔鏡手術患者容易出現刺激性咳嗽、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并且對于呼吸中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 3]。所以近些年臨床上一直在尋找更好的替代麻醉方法, 靶濃度控制輸注治療是近些年臨床新開展的治療手段。本研究旨在研究丙泊酚聯合七氟醚麻醉對腹部微創手術患者的療效,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腹部微創手術患者, 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組和七氟醚組, 各50例。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與患者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無呼吸道、肺病和心腦血管疾病者。②無其他重要臟器功能受損;③均為本院進行的腹部微創手術患者。排除標準:①喉罩禁用或不能椎管內麻醉者。②具有精神意識障礙的患者。③中途退出或轉院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進入手術室后, 給予心電監護, 麻醉前30 min肌內注射0.5 mg阿托品及0.1 g苯巴比妥鈉。面罩吸氧3 min后, 行麻醉誘導, 氣管插管后以麻醉機控制呼吸。七氟醚組誘導麻醉與維持麻醉均吸入1.5%~3.0%七氟醚, 氧流量6 L/min(呼氣末濃度維持在1.0~1.2 MAC)。聯合組誘導麻醉按照1.5 mg/kg靜脈注射丙泊酚, 維持麻醉給予吸入1.5%~3.0%七氟醚呼氣末濃度維持在1.0~1.2MAC), 術中根據患者需求以維庫溴銨和芬太尼來維持麻醉深度, 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氣管插管、意識消失、氣管拔管、自主呼吸恢復、完全蘇醒、定向力恢復時間;術前、術后3 d檢測并比較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免疫指標(CD4+、CD8+、CD4+/CD8+)。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氣管插管、意識消失、氣管拔管、自主呼吸恢復、完全蘇醒、定向力恢復時間比較 聯合組患者氣管插管、氣管拔管、自主呼吸恢復、完全蘇醒、定向力恢復時間均短于七氟醚組, 意識消失時間長于七氟醚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免疫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CD4+、CD8+、CD4+/CD8+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 聯合組的CD4+、CD8+、CD4+/CD8+水平低于七氟醚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 腹腔鏡技術逐漸應用在臨床中, 主要應用于膽囊切除、婦產科和泌尿外科等手術中, 因其獨特的應用優勢受到臨床醫師和患者的青睞。但腹腔鏡手術對麻醉的要求比較高, 除了要達到一定的麻醉深度外還要能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定[4]。
七氟醚是一種新型吸入性麻醉藥物, 具有誘導快、蘇醒迅速的特點, 是相對比較理想的吸入麻醉藥物之一[5]。丙泊酚是烷基酚類的短效靜脈麻醉藥, 起效快, 但維持時間不長, 在應用靶控輸注麻醉方式后, 通過激活γ-氨基丁酸(GABA)受體一氯離子復合物, 患者術后清醒快, 發揮鎮靜催眠作用, 且能徹底清醒, 避免了麻醉劑積壓體內現象, 臨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誘導、麻醉維持、重癥監護病房(ICU)危重患者鎮靜, 防止患者再次入睡。具有功能恢復完善、術后惡心嘔吐發生率低等優點[6-8]。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聯合組患者氣管插管、氣管拔管、自主呼吸恢復、完全蘇醒、定向力恢復時間均短于七氟醚組, 意識消失時間長于七氟醚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 兩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 聯合組的CD4+、CD8+、CD4+/CD8+水平均低于七氟醚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丙泊酚麻醉效能強、起效快、持續時間短、蘇醒迅速而平穩, 但常有注射痛及較強的呼吸循環抑制作用。七氟醚是一種新型吸入全身麻醉劑, 具有良好的麻醉性能, 血氣分配系數低(0.63), 對呼吸道刺激作用小, 可松弛氣道平滑肌, 患者易于接受, 誘導期短, 蘇醒快, 可控性強, 麻醉過程平穩, 還兼有鎮痛和肌松作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由于不能較好的抑制腹腔鏡手術建立氣腹后產生的應激反應, 所以不良反應會顯著增加。而丙泊酚具有一定的循環抑制效果, 可以有效的抑制患者交感神經的興奮度, 靶注控釋治療的方法更好的控制了麻醉劑在患者血漿中的濃度, 在手術后蘇醒平穩。
綜上所述, 對腹部微創手術患者采用丙泊酚聯合七氟醚麻醉后, 可顯著縮短麻醉相關指標, 且能改善患者免疫狀態, 可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魯曉梅, 宋歌, 任建光, 等. 不同麻醉方案對腹部微創手術患者療效與費用的對比研究.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5, 25(3):94-97.
[2] 王立維, 高樹強, 李平, 等. 七氟烷聯合丙泊酚對老年腹腔鏡宮頸癌切除術患者術后認知功能及血清SOD水平影響研究.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7, 27(19):87-90.
[3] 王立維, 高樹強, 李平, 等. 七氟烷聯合丙泊酚對老年直腸癌患者腹腔鏡術后蘇醒期躁動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山東醫藥, 2017,?57(30):95-97.
[4] 張莉, 王義, 王莉, 等. 丙泊酚與七氟烷配合右美托咪定對老年腹腔鏡下腫瘤切除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 39(16):3969-3972.
[5] 張賀, 金延武, 趙鑫, 等. 丙泊酚與七氟烷麻醉時二氧化碳氣腹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BIS及氧代謝的影響.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7, 37(8):142-144.
[6] 黃中華, 胡彥艷, 梁寧, 等. 腹腔鏡手術的不同麻醉方法對術后恢復的影響. 微創醫學, 2009, 4(1):25-27.
[7] 張久祥, 代志剛, 郭素香.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鏡手術中的臨床應用進展.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09, 9(9):825-827.
[8] 陳林穆, 宋文琴, 曲正方.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的臨床觀察. 遼寧醫學雜志, 2009, 23(3):37-38.
[收稿日期: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