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摘? ?要:商業步行街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進行文化交流和休閑活動的重要場所,體現了城市的社會文化特征。結合長春市長江路步行街景觀改造設計實踐,提出將城市文脈的概念融入到商業街景觀設計中的理念,使街道成為完善城市職能、塑造特色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創造一個既滿足購物、休閑和文化需求,又使城市文脈得以延續的高品位商業步行街,為其他地區商業步行街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文脈延續? 步行街? 街道景觀
中圖分類號:TU98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9(c)-0158-02
隨著現代都市建設的發展,城市當地傳統文化特色逐步消失,城市中傳統空間和文脈的慢慢喪失,取代它的是千篇一律的環境形象[1-3]。商業步行街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活動、商業活動的統一體,是人們交往、娛樂、休閑的場所,最集中地體現出城市的文化特征。怎樣更好地延續和保護城市特有的文脈,將文脈傳承的概念融入到商業街景觀設計內,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4]。
1? 研究區概況
長江路區域是東北歷史上因鐵路而形成的最早的城區之一,是長春歷史上第一塊現代意義的城區。應和了20世紀初的世界規劃潮流,即圓廣場加放射路網的街路格局,形成了長春城市空間框架的基礎要素,在全國城市街路空間中獨具特色。長江路區域形成于中國東清鐵路歷史階段南滿鐵附屬地建設時期,其后經過偽滿洲國和解放戰爭歷史階段、新中國歷史階段,街區功能有了很大的轉變,空間形態因為現代建筑的新建發生了較大改變。此外,長江路步行街區周邊現存多處歷史保護建筑,歷史資源豐厚。
2? 設計目標與策略
對長江路步行街進行整體景觀規劃設計,包括各層次空間組織、地面鋪裝、街道家具、環境小品、景觀植栽等,與建筑立面的歷史風情相呼應,共同形成具有藝術性的整體環境效果,打造“老長春”風格的歷史文化風情步行街,成為長春“金街”。
2.1 設計目標
將長江路改造恢復為一條展示城市門戶形象、感受長春歷史風情、體驗市民文化的老長春歷史文化風情街。
2.2 設計策略
文脈延續:在歷史文脈中注入新的生命,給城市街道以新的內涵,使城市的文脈和記憶得以延續,使街道保持鮮明的地域特征[5]。
功能完善:融入散步、休閑、購物多種功能,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對街道的功能和性質進行定位,對街道的設施、小品、公共藝術進行人性化、系統化的設計,滿足人們多樣化的使用需求[6-7]。
3? 空間設計
3.1 景觀結構
形成“一帶四點”的景觀結構,包括道路標準段、兩側入口廣場、東一條交叉口的節點廣場以及東側東二條與珠江路西北側商業廣場。(如圖1)。
3.2 分區設計
3.2.1 標準段景觀設計
設計中間4m為青石板鋪裝,兩側各4m左右的馬蹄石扇形鋪裝路面,以此鋪裝形式作為道路標準鋪裝形式,中間放置移動式商業島、休憩設施、景觀小品等形成半滯留空間,兩側為流動空間。建筑前擺放移動花箱,與建筑仿古壁燈、遮陽傘共同營造商業氣氛。在出入口、道路交叉口、重要建筑出入口等位置預留5處空間設置傘座、木質座椅組合、鐵藝座椅等多種形式,輔以垃圾箱、雕塑小品等,創造可供人暫時休息的空間。
3.2.2 西側入口廣場
靠近人民大街一側設計以“流金歲月”為主題的入口廣場,形成標志性入口景觀。 在西入口開闊的廣場中央設置一座紀念亭式入口標志,以花崗巖材質、剛健的外表寓意長江路承載的厚重歷史。
3.2.3 標準段景觀設計
東一條交叉口:結合LED顯示屏,形成一處“光影年華”主題景觀節點,賦予商演、交流、娛樂的活力空間。
3.2.4 東側入口廣場
靠近勝利大街一側設計入口主題廣場,通過歷史小品展示長江路的百年風情。
3.2.5 商業廣場
位于東二條街與珠江路交匯西北側的商業廣場,通過鋪裝、小品的改造重新賦予廣場商演、集散、休閑等多種功能。改造策略包括:
“留”保留廣場原有結構并重新賦予功能;
“加”增加座椅、售賣亭等休閑設施;增加必要的欄桿、扶手等安全設施;
“減”拆除廢棄建筑,創造開闊的空間;
“凈”建筑的立面及牌匾等凈化修整;地面鋪裝修補翻新;臺階、擋墻等破損嚴重,重新修葺。
3.3 景觀要素設計
3.3.1 地面鋪裝
道路鋪裝色彩以灰色調為主,節點處適當添加跳躍的色彩鋪裝增加步行街活力。鋪裝材料主要為灰色系花崗巖、馬蹄石,體現老長春的歷史文化風情。
3.3.2 街道家具
完善城市公共設施系統,增設指示牌,更換破損的垃圾桶,以形成良好的街道氛圍。城市家具風格以老長春街路公共設施為藍本,形成統一風格。
路燈:在東西兩側靠近出入口處設置兩組路燈,為老長江路路燈樣式,由于消防原因,在其余路段不再設路燈。
垃圾箱:在交叉口及休憩場所設垃圾箱。
指示牌:在人民大街、東一條、東二條路口分別更換復古風格指示牌。
座椅:分為傘座、木質座椅、座椅組合等幾種形式,分布在建筑前空間和休憩場地中。
花箱:建筑前空間為小型單個的花箱和長條形花箱兩種形式,休憩空間中有大型的數池。
3.3.3 雕塑小品
設置展示老長春民俗文化的景觀雕塑小品,烘托祥和繁華的商業氛圍。結合出入口與休憩空間設置以“流年”、“生活”、“光影”、“食客”、“追憶”、“繁華”為主題的雕塑共6處。
4? 結語
通過商業街景觀設計與城市文脈的研究,讓原本失去城市特色的商業街恢復場所精神。商業步行街不僅能提供給人們一個對物質欲望追求的購物場所,而且還是一個能提供人們精神享受的活動空間,保護與延續商業步行街的傳統風貌,對城市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對商業步行街的改造中引入文脈的理念,有利于城市文化、場所精神,以及傳統商業步行街空間形態的延續。
參考文獻
[1] 劉奕秋.基于文脈延續視角的南京市鐘嵐里片區城市設計研究[D].東南大學,2017.
[2] 劉其東.街道文脈的保護與評估研究及其應用[D].東南大學,2017.
[3] 宋昱萱,曹磊.商業街景觀規劃中城市文脈的延續[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6(6):40-41.
[4] 孫俊橋.走向新文脈主義[D].重慶大學,2010.
[5] 段玲芬.基于文脈的商業步行街空間形態設計[D].重慶大學,2007.
[6] 陶筱玲,李豪.商業步行街空間設計[J].華中建筑,2007(2):105-107.
[7] 王薇.城市步行街環境設計初探[J].工業建筑,2004(1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