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路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館員
每年元旦子刻,在養心殿東暖閣明窗處,皇帝會舉行「開筆之典」。皇帝將屠蘇酒注入金甌永固杯,點燃玉燭臺上的蠟燭,借著燭光,熏筆于爐,再用寓意「大清萬年」的毛筆書寫下開筆吉語。如今,我們能見到藏于第一歷史檔案館的乾隆皇帝親筆寫下的開筆吉語箋———— 「愿共天下臣民永享升平」,一目了然,表達了乾隆皇帝祝愿國泰民安的美好心愿。
清代皇帝提筆寫下的新年寄語,不僅是開筆吉語,還可能是春聯、春條、詩詞等各種形式,都蘊含著皇帝對家、國的美好祝禱,昭示其祈求國運昌隆、家族和睦、子孫綿延的美好心愿。
和民間一樣,清宮之中也要貼春聯、春條。與民間習俗不同的是,清宮中的春聯不光有用龍箋紅紙寫就的紅對聯,還有按照滿族「尚白賤紅」的習俗,使用白地而緣以紅邊、藍邊的紙寫就的白對聯。無論是沈陽故宮博物院藏的「云窗月宇祥光遍,青瑣丹墀曙色分」白對聯,還是乾隆御筆的「天地三陽泰,乾坤萬國春」、「江山萬年國,天地一家春」紅對聯,都是在形容一片祥和的新年景象,飽含著皇帝對江山社稷永固無疆的期望。
春條是在過年時貼的字條,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年康泰」、「出門見喜」等皇帝御筆親書的春條。此外,還有康熙皇帝親筆書寫的「福壽康寧」橫幅,算是對帝王最為質樸的祈愿的總結。
題寫新春詩詞是皇帝祈福納祥、祝禱國運的重要活動之一,其所作詩詞大都有著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喜樂升平等對天下運勢的美好向往和追求。故宮博物院現藏有很多皇帝在元旦親筆書寫的御制詩,尤以乾隆皇帝的居多。弘歷行書《元旦日雪》橫披為乾隆皇帝于庚子元旦,即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年)所作,收錄于《乾隆御制詩》四集六十五卷中,詩名為《元旦日雪》,其中一句「欣蒙元旦福如幾」還被刻作印章,成為乾隆五十五年元旦時,尚書金簡進獻給乾隆皇帝的組印「寶典福書」中的重要一枚。《履端集慶》冊收錄了從乾隆甲子年(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一直到嘉慶己未年(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年)乾隆皇帝五十六首書于元旦的御制詩。乾隆朝的重臣董誥也曾抄錄過《履端集慶》中的元旦詩。
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國力最為鼎盛的時期。乾隆皇帝最喜愛這一年元旦所作御制詩中「敬天勤政勵初志,圖易思艱恤小民。億萬人增億萬壽,泰平歲值泰平春」一句,以至于他還特地將這首詩的后兩句畫入了寧壽宮花園玉粹軒的貼落畫中。
古有文王訪賢,作為帝王,知人善任,重用賢能,才能江山穩固,社稷安泰。新年是皇帝彰顯圣恩、籠絡重臣的好時機,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皇帝「親筆書福」,「賜福百官」。在清代,宮廷祈福、賜「福」字成為典制。每年十二月初一,皇帝在內廷要御筆親書「福」字。第一個「福」字要懸掛于乾清宮正殿,其余張貼于宮廷內苑各處,以及分賜給王公大臣及內廷翰林等。
賜寫的「福」字一般寫于絹地,絹上再敷以丹砂,上繪金云龍紋。皇帝親自臨案執筆,受賜的臣僚跪伏案前,仰瞻天子御書,恭敬地叩首謝恩。皇帝將「福」字賜予最為重要的臣子,代表著無上的榮寵和天恩,承載著莫大的恩惠與信任。乾隆朝在任三十一年的尚書王際華,曾得到御賜的「福」字二十四張。乾隆四十年,他把所有得到的二十四張「福」字重新裝裱掛于堂屋,并名之為「二十四福堂」。
乾隆皇帝在元旦試筆時還曾寫下「太和昕昱曙光披,百辟冠裳式禮儀。籌政箕風將畢雨,來王烏弋與黃支。重熙累洽誠斯日,保泰持盈亦此時。更有殷懷廑西北,春音愿并捷音隨」一詩。「重熙累洽」出自班固《東都賦》:「至乎永平之際,重熙而累洽。」乾隆皇帝作此詩意在提醒滿族軍隊要保持戰斗能力,祈愿軍事強大、家國太平。
清代帝王重視孝悌,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故宮博物院藏《永瑢為崇慶皇太后所繪歲朝圖》中有乾隆皇帝所題御制詩《題永瑢畫歲朝圖恭進皇太后》:「學余游藝亦功夫,寫作平安如意圖,恰合歲朝呈吉語,永綿億載奉慈娛。」體現了乾隆皇帝重孝德、傳家風的美德。
后妃的德行關系到皇族的興衰,關系到如何母儀天下。乾隆皇帝令宮廷畫師繪制了十二幅宮訓圖,乾隆皇帝還特御撰《宮訓詩》,命大學士張照、梁詩正、汪由敦分別書寫而成。《國朝宮史》卷七記載,每年臘月二十六日在東、西六宮張掛春聯、門神的同時,正殿東墻掛《宮訓詩》,西墻掛《宮訓圖》,至次年二月二日收門神之日收貯,目的就是教育后妃在新的一年中恪守后妃之德,全力襄助皇帝,成為天下女子之典范。
閱讀鏈接
◎ 《許后奉案圖》,懸掛于鐘粹宮,代表尊老的美德;
◎ 《姜后脫簪圖》,懸掛于啟祥宮,代表相夫的美德;
◎ 《太姒誨子圖》,懸掛于長春宮,代表教子的美德;
◎ 《樊姬諫獵圖》,懸掛于永和宮,代表勸諫的美德;
◎ 《馬后練衣圖》,懸掛于景陽宮,代表節儉的美德;
◎ 《班姬辭輦圖》,懸掛于永壽宮,代表知禮的美德;
◎ 《昭容評詩圖》,懸掛于翊坤宮,代表讀書的美德;
◎ 《西陵教蠶圖》,懸掛于儲秀宮,代表創新的美德;
◎ 《婕妤當熊圖》,懸掛于咸福宮,代表勇敢的美德;
◎ 《燕姞夢蘭圖》,懸掛于景仁宮,代表愿景的美德;
◎ 《徐妃直諫圖》,懸掛于承乾宮,代表忠直的美德;
◎ 《曹后重農圖》,懸掛于延禧宮,代表勤勞的美德。
清代十分重視皇子教育。據王子林先生考證,在故宮博物院所藏《弘歷雪景行樂圖》中,能夠看到乾隆皇帝端坐在「蒼龍訓子」紋交椅上。「蒼龍訓子」題材寓示「訓子有方」,這似乎說明在新年期間,即便在喜慶熱鬧環境中,乾隆皇帝依然沒有放松對皇子們的教育。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年的新春試筆時曾寫道:「滿旬冀授吾嫡子,其繼應稱太上皇,能否如斯豈敢必,颙乎企矣龥穹蒼。」優秀的子孫不但有能成為明君者,也有能成為肱骨者,鞏固、助力統治天下。對于皇家來說,這也正體現了家國天下是一體,只有子孫昌盛才能皇權永固,也只有江山長青才能子孫綿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清宮中的新年慶典承載著統治者對家國天下的祈愿,將帝王對「國泰民安」、「家蒙福祉」的向往融匯于各種美好寓意的事物中。皇帝的新年寄語,就是皇帝對家國天下最為誠摯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