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娟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首次明確地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這個嶄新的概念,“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 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 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該標準還明確地提出,現階段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是注重學生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多方面、多層次的目標發展的綜合效應而不是學科知識“逐”點解析、技能逐項訓練,不是培養學生的刷題能力,而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從目前現有的資源來說,通過中外經典影片的賞析來滲透語文核心素養無疑是一個有效且易于操作的手段。 通過對經典電影的賞析,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語言建構與運用的現實的生活場景和實例, 幫助學生在生動的場景之中了解國內外的優秀文化并加深對文化傳統內涵和外延的理解; 觀看當中的思考和思考之后的交流, 有助于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思維的品質。 有了內在精神的觸動與感染,才會拋開其他的干擾因素,去欣賞美,去品鑒美,進而創造自我認為的美。 那么如何有效地通過賞析中外經典影片滲透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呢?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 要保證學生能有充足的時間完成對影片的觀看和賞析。 根據學情,可以利用周末雙休的時間開展賞析活動。 通過觀看經典影片,學生不但放松了身心而且開闊自己的眼界和認識。 更重要的是,從育人的角度來講,一部富于教育意義的影片,對于學生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要保證賞析的有效性。 這個環節至關重要。因為,沒有細致和投入的觀看,就無法形成自我的思考和思想的觸動與碰撞;沒有思想的對撞,就不會有邏輯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的提高;沒有自我的觀點,就無法做到鑒賞能力的提升。 教師可以通過集中性的細節(影片中的場景、片段、人物關系甚至是臺詞)提問督促學生真實并且有效地完成對影片的賞析。 這里就不得不重申教師提前觀看影片的重要性, 沒有教師對影片的全面了解和把握, 就無法保證檢查督促的時效性和合理性。
首先,形成個性鮮明的影評。
在學生觀看完影片后, 教師可以就影片中的一個場景、一個片段、一個情節、一句臺詞、一種文化現象或者是整部電影,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寫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隨后教師對其所寫的文字材料進行點評和指導。 這個互動的環節,可以通過目前主流的應用軟件來實現。 理解深刻、言之有物的評論,教師要予以表揚和肯定。 反之,對于敷衍和假大空的表述,教師應該以委婉的方式予以提醒, 在不打擊傷害其自尊的前提下,以期學生能在今后的賞析中有所進步和提高。這里,必須要保證學生所寫內容的原創性,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文字表達水平和思想深度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 通過平時的課堂表現和作文批改的反饋,教師不難把握學生的真實程度。 畢竟,語文的綜合素養和思想認識不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有較大提升的。
其次,進行展示交流。
集中展示環節可以專門抽出固定的課時來進行。第一步,教師對賞析活動進行總結,肯定好的方面;對不足的方面,提出要求或給出改進意見。 第二步,集中展示評價中肯、有獨到之處的影評。 在教師評價之前,先讓原作者闡述自己的創作靈感的來源。 隨后教師并逐一點評、分析。 第三步,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陳述的觀點和想法進行借鑒和再創作, 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使其對電影所表述的內容上升到一個更高認識和理解的層面。 同時,教師應該對表達中所使用詞語的準確性和文學性提出明確的要求。 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達到逐步錘煉語言、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最后,開展再創作活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賞析、分析、總結、評價和師生互動,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影片賞析量,掌握了一些賞析影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具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評鑒能力。 這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創作的部分就應該被設計到平時的賞析活動當中。 在平時的賞析活動中可以加入對電影結局的聯想創作, 也可以是對某一情節的拓展延伸, 還可以是對電影前情的自我編輯等。 總的來說,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合理合情的范圍內,結合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最大限度的對原作品進行延續和擴展。 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及時地在課堂上補充相關的電影創作方法和技巧,對學生的作品給出鼓勵性的指導意見, 使學生能夠不斷進步和自我提高。 在此基礎上,如果有好作品涌現,不妨鼓勵學生自導自演, 以課本劇的形式將自己的作品展現出來,使創作現實化。
開展中外經典電影賞析的系列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在觀看與鑒賞、表達和交流、探究和創作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更深入地理解和借鑒優秀的文化,樹立積極陽光的人生理想,逐步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最終成為全面發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