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不斷深入,學校的思政工作開展也產生了質的變化。高職院校以高瞻遠矚的發展目光,對傳統的思政教學活動進行了拓展和創新,使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突顯出了自身顯著的優勢。
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與校園文化環境息息相關,因而在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注重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營造和滲透,突出高職校園文化顯著的育人功能。在豐富的校園文化構建中,要注重時代性和特色性思想政治內容的融合,構建高職院校良好的“三風”,即校風、學風、教風。同時,也要在潛移默化中加強校園文化的多層次構建,形成豐富多彩的文化氛圍。不僅要注重校園文化的娛樂性,還要與德育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使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寓教于樂。此外,高職院校還要善于發揮校園活動的優勢,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與學校的重大活動聯系起來,制定突出主題色彩的藝術活動,以更具參與性和實踐性的活動形式挖掘校園文化潛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優勢。此外,高職院校還要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加強學校傳媒渠道的傳播作用,發揮高職校園文化的思政教育陣地作用。
學生的思政教育不僅要注重學校內部的每一個重點環節,還要積極的營造外部的思政教育環境,依托社會實踐的優勢作用來加強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社會實踐作為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政教育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能夠全面成長,樹立社會責任感以及高尚的品格等都具有顯著的作用。因而,高職院校要積極的構建社會實踐體系,引領學生以發展的眼光來認識世界。高職院校要將針對學生展開的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學校整體的思政教育工作體系當中,制定總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規劃,積極的整合校內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學生專業、崗位需求、創新意識等相結合,進一步的加強和擴大高職學生社會實踐的效果,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觀。學校要積極的拓展社會實踐平臺,展開形式多樣的思政教育工作,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勞動、勤工儉學、志愿服務等活動,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個人的思想覺悟得到豐富和升華,真正地實現學校課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對于當前處于移動互聯時代的高校學生來說,信息網絡已然滲透到了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數學生的社交活動依賴網絡新媒體平臺展開。而他們所接受的外界信息,大部分也都來自于抖音、微信、快手、微博等社交新媒體。在這種形勢下,能否積極占領信息網絡這塊主陣地,就關系到了對于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敗。面對處于日新月異發展演變中的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軟件行業,僅憑借建設校園網或者發布校園官微、校園微信公眾號等常規方法,已難收獲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了。對此,必須貫徹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由高校校長辦公室及教務部門共同牽頭,組建一個全面覆蓋校園網絡各領域的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將原來處于分散的、單打獨斗狀態的校園網、校園BBS、校園官微、校園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校園微視頻教育站點等既有的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節點統一為一個有機聯動的整體,發揮系統合力,拓展對于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徑,從而將校園網絡思政教育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當前,隨著競爭的日益激化和生活節奏的逐步加快,社會生產及生活中所積聚起來的矛盾和壓力,也正在向校園內傳導。這導致一部分高校學生呈現出了抑郁、焦慮、社交恐怖、交際障礙等一系列的心理癥狀。對此,高校應該針對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引進專兼職心理教師,向學生普及推廣諸如團體輔導、音樂調節、薩提亞、校園心理劇等各種形式的心理干預、調節乃至治療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同時,還應采取必要的手段,將形勢政策及三觀方面的教育理念滲透到上述的心理健康輔導活動中,以期在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和意志品質,持續地增強其心理抗壓能力,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其全面的思想政治素養,從而達到心理健康輔導與思想教育工作互為依托、齊頭并進的生動態勢,促進當代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程度與思政素養的同步提升。
總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是一項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實踐活動,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發揮校內外思政教育內容的優勢和作用,突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