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宗權
回憶筆者有幸參加過的湖北省2017 年高考作文閱卷工作,我深有體會和思考,我感受到這份工作的辛苦和意義,也感受到了高考語文試卷出題者的良苦用心。我將2019年高考的9道語文作文題目一鼓作氣看完,結合2017 年的三套全國卷,且依托今年全國卷I(適用地區10: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河北、河南、廣東、福建、江西、山東)、全國卷Ⅱ(適用地區11: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陜西、重慶、海南)和全國卷Ⅲ(適用地區5:四川、廣西、貴州、云南、西藏)(另外還有地方卷6 套,分別是:全國漢語試卷、北京卷、天津卷、江蘇卷、上海卷、浙江卷)的作文題目,探討現階段高中作文的教學現狀、高考命題特點及教學方法。
高中生是中國未來的棟梁,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在青年培養上,國家非常注重傳承和發揚,高考的選拔人才功能是不容忽視的,因而通過高考考綱指引來指導教學,意義重大。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樹人、服務選材、引導教學。在高考的多門學科中,沒有哪一科像語文作文題一樣分值占到整張試卷總分值五分之二的比重,可見這道題承載的內容之多、任務之重。
2017年全國卷Ⅰ“中國關鍵詞”用12個關鍵詞將中國古韻今聲、歷史和傳承、發展的成就和面臨問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了價值觀念,讓學生在構思“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引導考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關心現實國情,展示學生理想信念。2019年全國卷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演講稿形式,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要求學生以特定身份,特定文體,展開想象,助力體美勞教育??芍^符合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能力需求。同時,給出的材料較為實際,針對當前一部分人,特別是學生時代被灌輸的和身邊的對勞動的偏見及錯見,有的放矢。
2017年全國卷Ⅱ“中華名言”中6句名言從《周易》到毛澤東,既能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淵源有自、傳承有序、生生不息的特點,6句名言的內涵也包含著自強奮發、家國情懷、堅持自我、自修自勉、豁達自信、開放進取、敢于擔當、勇于實踐等豐富內涵,6句名言本身就能對考生人生觀價值觀進行一次洗禮和考問,能化育考生,引導學生自覺繼承和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增強家國意識和社會擔當意識。2019年全國卷Ⅱ“家國情懷,時代變遷”,在不同的時代環境中,通過學生的自我視角,大主題小視角地將家國情懷,時代責任,歷史變遷,未來發展全部結合起來,展現愛國、報國、強國、奮斗的新時代中學生精神面貌。
2017 年全國卷Ⅲ“我看高考、我的高考”以恢復高考40 年為契機,讓學生借此契機重新審視高考,體味與高考相關的精神品質,立足國家戰略高度思考高考,探索高考,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也是引導考生在社會歷史大背景下理性地審視個人發展,國家發展,民族振興。2019年全國卷Ⅲ“師生情誼”漫畫,既是身邊事,身邊人,更是有溫度的話題,針對現在的學生經常會出現的“熟悉的地方往往沒有風景”的現象,學生對這種溫暖習以為常,反倒不懂珍惜,容易漠然視之,引導學生多關注身邊的人事,多走心,心中能夠感受到溫度,更懂得感恩身邊的人。讓親情、友情、師生情,情情動人!讓人與人之間更有溫度,更有關心。
2017 年全國卷Ⅰ“中國關鍵詞”中12 個關鍵詞有10 個可以當做是中國名片,2 個是中國當前發展中的現實問題,這些詞都跟我們息息相關,有傳統國粹“京劇”,有名片“長城”“大熊貓”,有當今科技象征的“高鐵”“移動支付”,有民生上的“廣場舞”“中華美食”“美麗鄉村”,有國家主導層面的“一帶一路”,也有需要冷靜面對的“食品安全”“環境污染”。凡此種種,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征,構成多維而立體的中國。要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首先得自己了解中國,這些關鍵詞中優秀的傳承、快速的發展和引領作用的領域能帶給考生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帶一路”對古代的傳承,長城京劇等蘊含深厚的民族底蘊,都能帶給考生名族文化自信。2019年全國卷Ⅰ,借助古訓,借助優良的傳統,回歸到勞動光榮的傳統話題,引導國人正視民族璀璨和民族復興離不開優良的勞動傳統。
2017年全國卷Ⅱ“中華名言”精選的6句名言包涵古今,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生動寫照。內容中承載的民族意識和文化自信不言而喻,將民族精神、國家意識、復興愿望春風化雨地浸潤考生。2019年全國卷Ⅱ,一步步呈現新中國成長歷程,篳路藍縷的艱辛,逢山與水的氣魄,未來可期的憧憬,讓我們相信,走自己的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2017 年全國卷Ⅲ“我看高考、我的高考”本身也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恢復高考40 年的民族人才選拔方式的思考和探討,考生對高考人才選拔方式進行深度思考后,也能體會到先輩們對振興國家、富強民族的知識興國之路的不懈探討和追求。
2017年全國卷Ⅰ“中國關鍵詞”中的12個關鍵詞,包含著國家熱點倡議“一帶一路”“美麗鄉村”,大眾娛樂活動“廣場舞”和近在身邊、與考生息息相關的“移動支付”“共享單車”“高鐵”“食品安全”“環境污染”“中華美食”等等,貼近考生,時代特征明顯,任務指令也明了清晰:1.“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2.“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3.“關鍵詞形成有機的關聯”。2019年全國卷Ⅰ題目要求:文體為演講稿,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認識與思考,提出希望與建議。任務清晰明了。
2017年全國卷Ⅱ“中國名言”中的6句名言,從《周易》到毛澤東,都是學生耳熟能詳的句子,哪怕平日教學沒積累到,句子含義本身也都很淺顯易懂。同樣任務指令清晰:“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立意,合理引用”。2019 年全國卷Ⅱ5 個任務中任選一個,過去的,未來的,演講稿,信,慰問信。
2017 年全國卷Ⅲ“我看高考”“我的高考”,用高考作文話高考,這對考場上的考生來說,為之奮斗十幾載,他們對高考一定是感受頗深的,當然也會有很多思考。任務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引導考生思考高考,感受高考。
總體而言,全國卷的作文題,精準落實了“立德樹人”,突出了中華優秀傳統,彰顯文化自信,關注社會熱點,凸現時代主題,貼近考生實際,寬泛自由又任務明確。在語文學科教育過程中,我們得結合作文命題特點,尋找到適合語文素養提升的教學方式,來達到語文教學的高效,改變高中學校語文學科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不重視語文學習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