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有利于學生鍛煉辯證思維,提高實驗能力,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質。本文將結合滬科版初中物理教材,闡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中學物理;教學;應用
雖然在全國范圍內早已提倡素質教育,但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仍然是應試教育,強調學生的分數;在課堂教學中,強調訓練學生根據標準模式尋找標準答案,而不強調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有些教師不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實驗,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種情況則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了問題,也不敢提出來,因為他們迷信課本與教師,喪失了質疑精神。
一、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準確把握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強調教師指導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指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在探究中學會質疑,自己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應用自己的知識思考并解決問題,從而主動獲取知識,并掌握科學的方法與技能。
探究性學習認為,無限次的重復只能增加人的感性認識,而不能真正讓人學習。探究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認為學習的根本原因在于問題,沒有問題就無法激發人的求知欲,沒有問題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沒有問題就沒有探索精神、創造精神和科學精神。問題是學習的起點,也是學習的原動力,問題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一) 激發學生思維
探究性學習以假設為基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探究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直覺能力,并激發出創造力,自己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并在探究過程中通過運用已有知識,達到鞏固知識、內化知識的效果(信息論認為:一個系統不僅要大量輸入信息,而且必須大量輸出信息,才能最有效的利用信息)。
(二) 強調學生自主性
探究性學習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發現、親身體驗實踐,在探究中學會自己克服困難、解決困難,最后找到答案,從而體會到成就感,培養起自信心。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形成學生主體意識,發展學生自主能力,培養學生獨立人格。
(三) 掌握探究方法
探究性學習非常重視實踐性,而任何實踐都是有一定方法的。學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問題越多,經歷的失敗越多,便會自覺地摒棄錯誤的做法,尋找最佳的探究方法,并把它們運用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探究中鍛煉解決問題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四) 強化記憶
現代記憶學認為:人的感性記憶是很容易遺忘的,只有理性記憶才能長期保存。而長期保存記憶的最佳方法是根據知識的系統性,將記憶順理成章,編織成網,組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把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學生在探究性物理學習過程中,可以將物理大量的知識點、概念、原理、規律融會貫通起來,組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并在探究中不斷鞏固、強化記憶,從而降低學習物理的難度。
二、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科學實施探究性學習
(一) 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精神
教師應該提高學生觀察物理現象的能力,根據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景,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他們觀察物理實驗中有趣的現象,向他們提出問題,引起他們質疑,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和熱情。例如,在教學第十七章《從指南針到磁懸浮列車》的第一節《磁是什么》時,教師就應當讓學生們自己動手,用磁鐵吸引鐵屑、針、大頭釘,并引導學生了解“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現象,還要讓學生們認真觀察:指南針無論如何旋轉,始終指向南方——讓學生在觀察、體驗磁現象中了解磁的基本知識,認識到磁場的作用,并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 組織學生實驗,在實驗中培養對物理的積極態度
國外探究性學習,非常強調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通過親手操作來獲取知識。初中物理教師也應該主動提高學生實驗水平,組織他們自己動手實驗,讓他們在實驗中體會物理的樂趣,加深對物理定律、概念的理解,增強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學會運用物理知識。例如,在教學第五章《質量與密度》的第三節《科學探究:物質的密度》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探究測量一塊小石塊(或者小金屬塊)的密度,提出如何測量小石塊(或者小金屬塊)的體積?如何測量小石塊(或者小金屬塊)的質量?用什么樣的公式計算小石塊的密度?還可以讓學生用天平測量出這杯水的質量m總,把水倒進量筒,再測空杯子的質量m杯,再用量筒測量這些水的體積v水,繼而讓他們根據公式ρ=(m總-m杯)/v水自己計算水的密度;然后有意識地提高實驗難度,問學生這樣測量結果是否準確?為什么?在學生經過探究之后,知道把水倒進量筒時會有水掛在杯上,會造成測量誤差。那怎么改進呢?方法就是把水倒進量筒時只倒一部分,再測剩余水和杯子的質量m剩,最后用公式ρ=(m總-m剩)/v水就能測量得更準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們深入理解質量、體積、密度的概念,同時理解實驗誤差的產生原因和減小誤差的方法。
(三) 倡導學生分組探究,在合作中提高探究能力
探究不是一個人的探究,探究必須在群體內才能完成,而探究成果,也只有反饋進群體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3~5人的合作探究小組,讓學生們在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尊重,互相接受,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封閉模式,互相學習,提高分析能力與探究能力。
三、 結束語
物理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在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他們的熱情,讓他們主動培養自己的物理核心素質。
參考文獻:
[1]陳靈芝.中學物理探究性學習研究[A].十三五規劃教育科研編輯室.全國教育科研成果匯編(第一卷)[C].十三五規劃教育科研編輯室,2018:2.
[2]姜述萍.中學物理有意義探究教學有效開展的實踐研究[D].伊犁:伊犁師范學院,2018.
[3]靳艷.物理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精細化研究[A].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四卷)[C],2018:4.
[4]孫云偉.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策略研究[A].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四卷)[C],2018:5.
作者簡介:
林新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隆林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