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陶短房
著名的好萊塢大片《黑鷹墜落》,改編自1993年美軍在索馬里的一場軍事行動,在這場“摩加迪沙之戰”中,站在美軍對立面的是索馬里軍閥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他因打敗美國人而紅極一時。這位艾迪德早年上過意大利的非正規軍?!ɡ壤桌鞂W校,后來被派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
在非洲,許多國家的軍官都有在外國特別是歐美軍事院校學習受訓的經歷,這類名人也非常多:蘇丹前總統尼邁里畢業于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埃塞俄比亞前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門格斯圖在美國馬里蘭州軍事基地深造過;尼日利亞前總統奧巴桑喬先后就讀于英國查塔姆皇家軍事工程學院和英國皇家國防學院,另兩位該國著名領導人穆爾塔拉·穆罕默德和雅庫布·戈翁曾在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受訓;馬里前領導人特拉奧雷畢業于法國弗雷瑞斯軍校;布隆迪前總統米孔貝羅畢業于比利時皇家軍事學院;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在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裝甲兵與通信部受訓半年;幾內亞前領導人卡馬拉曾在德國不來梅受訓……
和許多人想象中不同,非洲軍官受訓于歐美軍事院校更多是冷戰和“后冷戰”時期,殖民時代就讀于歐美軍事院校者較少,即便就讀也多數不是正規、完整的學習。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英法等“宗主國”長期歧視、戒備非洲殖民地,不希望這些殖民地軍人出現軍官,尤其是技術軍官和高級軍官。盡管如此,那些有機會接受歐美軍事學院培訓的非洲軍官,仍然在獨立大潮興起后的非洲扮演了令人矚目的角色。
而在冷戰期間,非洲成為東西方對峙的“前線戰場”之一,美蘇兩大陣營競相為非洲軍官,包括許多“官二代”提供高規格的軍事培訓機會,借此培養親近本方的代理人。
一般情況下,在歐美各國受訓的軍官回國后會對這些“培訓國”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親近,有些在掌權后會為這些國家的利益服務。但也有相反的例子:門格斯圖作為黑人軍官,在當時歧視黑人的馬里蘭州受訓時飽受冷 眼和區別對待,促使他回國后轉而激烈反美;艾迪德在蘇聯受訓時遭到歧視,他回國后便極力慫恿當時的索馬里政府從親蘇轉為親美(成為軍閥并和美國“掐起來”則是“后話”)。
接受歐美以外國家和地區培訓的也不少:前面提到的奧巴桑喬曾受訓于印度浦那工程兵學院,后升入印度國防參謀學院;尼日爾前領導人吉博和剛卸任的剛果(金)總統小卡比拉都曾留學中國軍事院校;卡扎菲據稱曾在臺灣當局所謂“遠朋班”學習……
非洲國家眾多,也有不少非洲軍官是在該洲其他國家受訓。相關情況比較復雜,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如英法在非洲本地辦的一些基層軍事學校、訓練班,在培訓時這些殖民地尚是“一整塊”,但獨立后畢業生和母校卻可能被劃歸不同的國家;有些則是受“泛非主義”影響的國家間“友好往來”的一部分?!?/p>
環球時報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