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樂珺 本報記者 倪浩 ●任重
美聯儲1月30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2.25%至2.5%的水平,對未來調整聯邦基金利率將保持“耐心”。與上次貨幣政策例會后發表的聲明相比,美聯儲在本次聲明中刪除了“進一步漸進加息”的相關表述。美聯儲同時表示,將在必要時調整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和結構。受此影響,美國三大股指1月30日全部收漲。
立場轉向鴿派?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31日報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議息會議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加息的理由已有所減弱。這個表態標志著,與僅僅6周前的決定相比,美聯儲的態度已有明顯轉變。當時美聯儲上調利率,并暗示2019年將再加息兩次。
美聯儲聲明外加美股財報靚麗,推動股市大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1.77%,報25014.86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幅2.20%,報7183.08點;標普500指數上漲1.55%,報2681.05點。尾隨美股,亞洲股市也多呈升勢。上證綜指收報2584.57點,漲幅0.35%;香港恒生指數上漲1.08%,收報27942.47點;日經指數也上漲1.06%,收報20773.49點。另外,美聯儲立場向鴿派轉向,令美元下行,美元指數創1月11日以來新低。
專家:加息節奏沒有停止
“美聯儲聲明明白確認了其鴿派立場,這樣的立場在今年初已經展現出來。市場對美聯儲升息的擔憂如今可以放下了,”東京三井住友資產管理資深策略師市川亞浩1月31日對路透社表示。
但《華爾街日報》表示,美聯儲通常會在政策聲明中明確指出,其認為經濟面臨的風險是平衡的,還是傾向于走強或表現不佳。然而,美聯儲官員這一次沒有說明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狀況,凸顯一些問題仍令他們頭痛,包括股市和油價大跌的經濟影響,全球經濟放緩的后果,以及貿易問題和一些政治不確定因素引發的擔憂。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1月3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美國政府停擺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對經濟的拖累比較明顯,經濟增速由此下調,美聯儲所謂“鴿派”措辭完全是順應當前的特殊情況而做出的。
但譚雅玲提示說,市場預期2019年美聯儲加息兩次,現在1月剛剛結束。未來,美聯儲是否加息還要根據經濟數據的表現進行選擇。“美聯儲的加息節奏并沒有停止,根據一次會議的結果就認為它轉向鴿派是不合適的。”
遂了特朗普的愿
《紐約時報》1月31日報道稱,美聯儲停止加息的暗示可能會讓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興,后者曾大聲疾呼并在2018年大部分時間公開表示,美聯儲應該停止提高基準利率。與特朗普政治觀點不同的一些人士也支持美聯儲的舉措。美國CNBC在其節目中稱,鮑威爾對美國人民和股市做了正確的事。
不過,美國雙線資本首席執行官德拉赫1月31日批評說,鮑威爾“屈服于股市,2018年底的股市嚇到他了”。
對于美聯儲此次表態如何影響全球經濟,譚雅玲說,美元表現趨弱,這正是特朗普政府一直強調的弱美元金融環境,對美國經濟是有利的。但美元轉弱,造成歐元、英鎊以及澳元反彈,人民幣也強勢升值逼近6.7,這種格局對美國的出口非常有利,而對于上述貨幣國家不利,中國出口型企業將受到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出口壓力。
另外,譚雅玲表示,對于去年飽受美聯儲加息、資金外流引起金融劇烈動蕩的新興市場國家而言,美聯儲暫緩加息,雖然可以讓這些國家的緊張情緒暫得紓解,但實際上并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新興市場國家的問題本質上還是內部經濟結構的問題,比如產業結構太單一,債務負擔過重等等。指望美聯儲放慢加息節奏徹底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