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杰
根據日本媒體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將于2月4日-5日訪問日本。默克爾出任德國總理已愈13載,這是她第5次訪日。在國際形勢錯綜復雜的當下,此次德日首腦會談值得關注。雖然前幾次德日首腦互訪取得的成果有限,但時過境遷,這次默克爾到訪日本,其肩負的歷史使命是重大的。
一方面,美國政府奉行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使傳統的西方盟友深受其害。美國政府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不但撕毀了歐盟、日本先前與美國達成的自貿協定,而且威脅到WTO和自由貿易原則。德國和日本擔心美國的特立獨行政策會危及它們的切身利益。鑒于此,德日需要抱團取暖、共同協商應對之道。
另一方面,歐洲社會面臨各種危機和挑戰,特別是極右翼民粹主義思潮的興起,使歐洲一體化事業受到挫折。英國“退歐”進退兩難,德國政治生態環境的變化,法國“黃背心運動”產生的動蕩,迫使德國眼光向外。默克爾深知,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德國需要與日本聯手,共同發揮西方大國的影響力。一旦德日強強聯合,可以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強化自由貿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WTO改革以及促進亞歐經濟繁榮方面做出貢獻。反觀日本,雖然經濟增長較慢,但政局比較穩定,安倍晉三也希望在上述領域加強與德國的合作,為謀求“入常”而同德國領導人增進交往。從這個意義上說,德日首腦會晤值得關注。
上一次2015年默克爾訪日期間,一天之內兩次敲打安倍晉三。她先是在公開場合強調“正視歷史是戰后德國與鄰國實現和解的關鍵”,然后話中有話地指出,“正視歷史”和“寬容態度”是修復國家間關系的正解。她用二戰后德國政府認真道歉并承擔賠償責任的歷史事實,向國際社會表明德國徹底與軍國主義歷史訣別的決心。當時,歐洲媒體普遍把“默克爾敲打日本政府”作為新聞大標題,弄得日本政要很尷尬,辯解也盡顯蒼白無力。
正因為德國和日本在歷史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在經濟發展和國際舞臺有不少共識和利益交集,德日首腦會晤才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默克爾這次訪日與前幾次訪問背景有所不同,前幾次訪日時國際形勢沒有這么復雜,默克爾個人威望很高,重點突出其“價值觀外交”恰逢其時,敲打一下日本很有必要。但這次訪日情況有很大變化:德國及歐洲政壇極右翼民粹主義勢力日益猖獗,她個人的威信有所下降,同日本政要交往再“說三道四”恐怕有些不合時宜。因此,可以預期這位德國女強人的此次日本之行,最有可能采取務實的外交政策,把德日關系提升到一個戰略高度。
對于維系戰后國際秩序和多邊貿易體制,德日領導人將形成若干共識,在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之間找尋德日的利益平衡點。對于英國退歐、中美貿易戰以及美俄沖突這樣的大事,德日領導人也會深入探討應對之策。在當今歐洲一體化受挫、美國日益奉行保守主義外交路線的大背景下,德國政府把外交目光轉向亞洲,與東亞大國日本密切政治交往,共同發揮國際影響,有其積極的政治寓意。默克爾日本之行能否給世界帶來一個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