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寒
摘要:為深入貫徹國家“十三五”節能減排規劃綱要,全面落實中國中車“十三五”發展戰略,確保實現“十三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促進公司持續健康、綠色低碳發展。在公司黨政領導的支持下,完善了節能統計與財務核算工作,強化計量、監測手段,準確掌握企業能耗變化情況,并且通過計劃、預算、核算財務閉環管理,推動業務部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能源消耗不合理增長。企業節能降耗工作,不但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更將會影響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本文結合企業實際對能源消耗狀況及節能工作取得的成效進行分析,并對節能降耗的財務管理措施作了系統分析。
關鍵詞:能源消耗;降本增效;計劃預算與核算;精細管理
為深入貫徹國家“十三五”節能減排規劃綱要,全面落實中國中車“十三五”發展戰略,確保實現“十三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促進公司持續健康、綠色低碳發展。公司堅持“節能、低碳、綠色”的發展理念,以公司“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為抓手,從上到下轉變思想,調動全員節能積極性,同時運用計劃、預算、核算的科學財務管理方法,將節能減排工作精細化地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通過精細化的能源消耗管理,牽引將節能的費用不斷用于加大節能技改的投入,推廣應用節能新工藝新設備,提升了業務整體投入產出,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能耗指標連年下降,成績十分喜人,公司也因此被評為國家級節能先進企業。
公司近三年動能損益差對比,2015年動能虧損640萬元,2016年動能虧損570萬元,2017年動能實現盈利360萬元。數據對比可知,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有所改善,追其原因與新時期公司實施現代化企業制度改革存在密切關聯性。在此過程中,公司根據社會與市場對企業發展的要求與需求,確定“以人為本”的精細化管理指導思想,堅持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原則,不斷培養與強化員工節能、環保、降耗意識,并從能源管理層面出發,進行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的革新,促進新技術、新設備等的科學運用。
一、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提升能源管理中財務管理質量與效率
核算是戰爭指揮權,因為各責任單位核算清楚了,管理者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知道向哪里發力。對此,在公司財務管理過程中應加強基礎核算管理力度,只有好的財務核算就是業務的真實可靠的反映。要想做好核算管理,必須與業務緊密結合。在此過程中,公司應根據基礎核算管理工作內容與要求,構建完善且合理的能源核算管理組織體系,組織專業性強的專兼職能源管理人員到公司各分公司、各工作車間進行工作指導,結合公司能源管理制度,同時理順公司水、電、天然氣、二氧化碳、氧氣、混合氣、風等能源的結算價格。與此同時,公司依托先進技術,配置高性能、自動化動能計量表計,以實現對生產現場水、電、氣的全面、準確監控,并基于業務核算數據及業務計劃制訂了用能考核、定額考核等業務管理制度。此外,通過巡檢,落實公司國有制度與要求,避免“跑、冒、滴、漏”現象在用能單位各生產現狀的產生,為公司工作人員營造良好節能降耗工作氛圍。
二、以公司業務計劃為基礎,依托能耗預算,提升成本管理質量
成本控制是公司生產經營與管理中關注的重點,在企業市場生存與可持續競爭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降低成本,實現企業成本管理質量與效率的有效提升勢在必行。在此過程中,應明白降成本絕不是片面的管卡壓,而是基于業務計劃,支撐業務發展,提升投入產出,實行科學的財務管理。這就要形成一整套計劃、預算、核算閉環的財務管理體系,并能夠基于業務的變化進行彈性的預算管理。公司近幾年十分重視成本預算管理,要求各部門能夠做好計劃生產成本預算與各種支出費用年度預算工作,并根據預算結果進行成本管控任務分解,將其落實到各單位、各部門中。與此同時,在能源消耗管理過程中,提升成本預算管理戰略地位,使其與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同為公司管理三大重點內容,并在公司制度體系中進行明確體現,以提升公司全體員工重視程度,指導與規范工作人員行為,執行核算、預算管理內容。落實核算、預算管理要求。此外,在完成基礎工作并獲取一定成效后,以成本預算彈性管理為著力點,進一步提升能源管理質量與效率。
首先,采用定額管理措施進行生產用能的管控(包括生產單位生產用能與辦公區域輔助生產用能),以明確能耗管理工作指標。在生產單位生產用能管理中,構建獎懲機制,通過“節獎超罰”提升工作人員能耗管理重視程度,激發與調動工作人員節能降耗的熱情與動力;在辦公照明等輔助生產用能管理中,將定額管理與財務費用績效考核相連接,以指導與規范工作人員行為,實現工作人員能源管理中工作方式的革新,及形成以“成本分析”、“建議”為主,以“考核評價”、“獎懲”為輔,通過技術經濟和成本分析,切實與業務相結合,提升能源的投入產出比。這種方式能拉近能源管理部門和用能單位之間的距離,提高用能單位主動性和積極性。
其次,在能源管理中,公司進一步加大了供能網絡建設資金投入力度,以提升供能網絡性能,保證其運行的穩定、可靠與安全。與此同時,基于對公司能耗成本結構的全面與準確分析,掌握成本控制工作重點與難點。分析了解到電、水、天然氣以及其它氣體成本消耗在總能耗承中所占據的比重分別為62.03%、1.75%、14.5%、21.72%,因此,需注重控制電成本、天然氣成本。對此,管理和技術人員通過科學分析和論證,提出對生產用電、天然氣、混合氣、液烴等實行專項技改。
加大管理創新力度,向管理要效益,購置低能耗設備,降低能源消耗。投資103萬元改造車間舊燈具,安裝無極燈158套,LED燈228套,提高了照明效果的同時每年可節約電費50萬元;先后投資2650萬元用于改造生活用電線路及戶表,并淘汰老式變壓器41臺,年降低供電成本501萬元。生產用電結合供電部門對公司生產用電實行的是峰平谷電價計費方式,決定在用電大戶鑄鋼分公司實行峰平谷和電爐、大工業用電的內部結算電價,利用不同時段生產用電的價格不同,調整生產安排,增加深夜生產用電,移峰填谷,減少峰谷差電費。僅此一項噸鋼件耗電成本同期下降188.16元,每年給公司節約電成本304.79萬元。對于公司電成本中的基本電費較高的問題,公司積極與地方工業園區政府溝通,近三年公司與甘眉園區協議購甘孜的留存用電,大大降低購電成本,此項每年為公司節約電成本1279萬元。
針對天然氣管道泄漏問題,公司從技術改造層面入后,在科學與細致分析中,了解管網改造重點,通過地方實踐實現無維修價值管網處理;通過查漏、修漏、堵漏等操作,實現廠區天然氣節約。此項每年能為公司節約成本約150萬元。
工業丙烷氣成本居高不下,經過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提出用增效天然氣代替丙烷。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是國家鼓勵和支持發展的項目。天然氣替代丙烷作為切割用氣,技術上可行,成本上更節約,安全性更可靠,是今后的發展方向。丙烷成本高,采購價每噸1萬元,而且檢測成本高、周期長,供應商氣體質量得不到根本保障。天然氣和工業丙烷氣相比,比重輕于空氣,化學性質穩定,降低了站房及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天然氣替代丙烷作為切割氣,成本上更節約,安全性更可靠,切割質量明顯提高。該項目于2017年6月1日完工并投入使用,從下半年運行數據看,使平車單車成本下降78.28元。并撤銷了工業氣站房,減少人員定額6人,為公司節約工業氣站房運行成本64萬元,全年為公司節約成本約80萬元。
公司投資106萬元,改造完善管道混合氣系統,年減少瓶裝混合氣40.31萬立方,年節約采購成本258.43萬元。加大設備技改力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對17臺立方空壓機進行集中供風改造,供風加載率由60%提高到90.1%,年節約電費約80萬元;改造管道混合氣系統,新建用氣接頭箱518個,年節約采購成本258萬元;新置空壓機余熱設備,利用空壓機運行中產生的大量高溫為300多名職工提供洗澡用熱水,年節約電費約23.4萬元。回收利用五金廢渣1300噸,創節約價值260萬元;綜合利用冶煉廢渣及爐渣500多噸,創節約價值近100萬元。
2018年,公司計劃投資462萬元進行“神經元”能源管控系統的逐步改造。每年可節約成本約90萬元,成本回收周期預計5年左右。
各種計量儀表加裝、改造,整合及利用現有資源,實現各種能源數據的采集、存儲、統計、分析,形成各種能源報表及分析報告,實現數據共享。科學有效地制定每個車間的能源消耗定額,實現能源消耗的精細化管理。
以現有管網及現有空壓站布局為基礎,優化管網設計,實現片區獨立供風,就近供風,同時實現連通閥的自動控制,有效避免小范圍加班或個別工序用風還要同時開幾個空壓機的浪費。優化空壓機配置,淘汰高耗能、故障頻發的空壓機,更新為永磁變頻空壓機。整合氧氣站、混合氣站和空壓站房,實現三站合一。有效整合了人力資源,實現了減員增效,每年為公司節約人工成本約18萬元。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技術革新和改造項目,使管理技術人員對能源平衡分析具有深刻認識,明確其重要性。
同時加強能源管理部門與公司各生產用能單位之間的有效溝通,基于溝通進行真實情況了解與掌握,實現措施的協調應用,提升措施與對策制定與落實的針對性、準確性、可行性,降低他們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能源成本。如在降低電費方面,針對鑄鋼分公司電爐和熱處理爐,建議他們采取集中批量生產方式,即產量達到一定數量才開爐,避免爐子經常開停造成浪費。針對貨二車間的油漆烘干線,建議生產過程中車輛停滿油漆烘干時,才開啟烘干線。從而使這些單位的單位產品能耗成本有了大幅下降。
三、堅持“以人為本”,注重高能力、高素質、專業性團隊的構建
不斷提高全體員工的節能降耗積極性,對各單位的節能降耗典型事件和先進個人進行宣傳、表揚。深入開展各類節能活動,營造節能氛圍,多次開展主題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懸掛節能宣傳標語150幅,發放“職工節能減排手冊”360本,撰寫通訊報道64篇;開展金點子合理化建議活動,引導公司員工投身于節能降耗工作中去。
四、結束語
我國是一個能源資源緊缺的國家,充分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是企業重要的戰略任務。能源供應不足仍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當前提倡構建節約環保型社會的背景下,工業企業應明確認知節能降耗重要性,并在節能降耗工作,要加強科學的財務管理,也就是基于計劃、預算與核算的閉環財務管理體系,同時,以創新發展為指導思想,注重結構調整與技術、工藝創新的有效結合,實現節能新技術、節能降耗新工藝、節能降耗新設備的引入與應用,推動企業工藝創新,走新型工業現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