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江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化,原個人所得稅制與社保征管模式弊端日益顯現,成為阻礙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元素。為進一步發揮個稅在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作用,提高社保征收的效率和質量,彌補社保資金缺口,我國將個稅與社保征管提上改革日程,結合現實需要重審制度規定、優化征管流程,為刺激居民消費、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和滿意度奠定基礎。本文先對個稅改革與社保從嚴征管的背景進行簡要概述,在此基礎上分析個稅改革與社保從嚴征管兩大新變動對企業、個人帶來的影響,希望對相關人員進一步了解個稅改革與社保征管有所啟發。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社保從嚴征管;個稅改革
一、個稅改革與社保從嚴征管背景概述
原有的分征征管模式將個稅與社保征管分離開來,稅務部門負責個人所得稅的管理,社保征繳相關工作則由社保部門負責。《白皮書》顯示,13年至17年,嚴格按照法律申報社保基數、合規繳納社保費用的企業由31%降至24%,近8成企業未以員工實際發放的工資額為基礎核算社保繳納費用,這些企業出于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企業利潤的目的通過以最低基數繳納社保,扣除獎金、津貼、福利項目僅以基本工資為基礎核算社保繳納費用的方式降低繳費額度。在分征模式下,社保繳納基數申報很難做到公開化、透明化、規范化,社保征收效率不高。同時,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社保基金缺口進一步擴大,政府面臨的壓力越來越高。據統計,17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入不敷出狀況進一步惡化,征繳收入明顯低于基金支出,其總額僅為總支出的87.78%。國泰君安根據近幾年社保征繳收入與支出的趨勢進行測算發現我國社保基金收支不平衡程度將會進一步加深,2030年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差額可能高達3.2萬億,政府部門需要用更多的財政支出彌補收支缺口。日益嚴峻的社保基金收支缺口與現有征管模式的低效率使得我國相關政府部門不得不重審原有的征收體系,能夠有效強化征管權利、提高征管規范性、縮小收支缺口的征管模式與手段亟待出臺。
傳統的個稅體制下,工資收入按七級累進稅率計算納稅額度,其他類型的收入則按照一定的比例計算應繳稅額,一高一低的稅率要求使得高低收入群體間的差距逐步擴大。如,對于收入較為多元化的高收入群體而言,工資收入只占其可支配收入中的一小部分,其他非勞動收入如股息紅利收入、租金收入等在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在原有的個稅條例下,多元化收入全體只需要對非勞動性收入按比例繳納稅額即可,其承擔的稅負總額較低。而對于收入類型較為單一的工薪階層而言,其作為我國納稅主體的中堅力量,主要收入為工資收入,在按照累進稅率繳納稅額的模式下所承擔的稅負相對較大。同時,原個稅條例中稅前單一扣除的規定未將納稅人間的差異考慮在內,在一定程度上與稅收的公平性原則背道而馳。舉例來看,有兩個總收入相同但收入構成與總支出不同的家庭,一號家庭夫妻二人每月收入3500元,有房有車,雙方父母有固定收入,只有一個孩子,按照個人所得稅規定一號家庭無需納稅;二號家庭只有男主人工作每月收入7000元,背負房貸,需要贍養兩位老人,撫養一個孩子,每個月需要繳納稅款245元。在傳統個稅下,家庭總收入相同的兩個家庭,生活水平更低的二號家庭所承擔的稅負更重,進一步加大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壓力,這與我國個人所得稅的主旨與原則極為不符。在這種背景之下,降低中低收入階層納稅負擔、優化稅收結構促進納稅公平、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個稅改革刻不容緩。
二、個稅改革與社保從嚴征管對企業和個人的影響分析
(一)對個人的影響
新個稅能有效降低低收入者稅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水平逐步提高,相關統計資料顯示,1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月消費支出可達4200元,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進一步上揚,原個稅條例中3500元起征點的相關規定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逐步擴大。為刺激居民消費,降低中低收入水平納稅群體負擔,個稅改革將起征點由3500元上調至5000元,同時對傳統個稅條例中的稅率級距進行重新調整,擴大最低檔及以上兩檔的級距。以第二級為例,修改前該級稅率為10%,對1500-4500元的部分進行征稅,修改后該級應納稅所得額區間調整為3000-12000元,大部分以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中低收入群體都能享受到新個稅提供的優惠,城鎮就業群體中有近三成左右的納稅人無需繳納稅款。
新個稅為提高低收入者生活水平提供了可能。原個稅條例對稅前統一扣除的規定未將納稅個體之間的差異考慮在內,需要贍養父母、撫養子女、償還房貸的納稅人與沒有上述壓力的納稅群體相比承擔稅負相同但生活壓力更大。為提高中低收入納稅群體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較大的納稅群體的生活質量與水平,新個稅新增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對贍養老人支出、房貸支出、租房支出等專項予以扣除,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間接對納稅群體進行財政補貼,增加納稅人可支配收入額度進而為改善居民生活水平與質量奠定基礎,對于中低收入群體而言,每月少繳的幾百元稅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生活。雖然專項項目扣除在具體實施上還存在著較多的模糊點,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進一步規范與細化,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新個稅改革始終牢牢把握著促進稅收公平的基本指導思想不動搖,改革措施更加符合納稅人的實際需要,為納稅群體提供了更多的優惠政策與便利。
(二)對企業的影響
人力成本作為企業總成本的重要構成元素,高額的社保繳納費用無疑會增加企業經營總成本,削弱企業的盈利水平與競爭能力。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企業社保繳納費率在全球排名中位于前列,不僅高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甚至遠超某些發達國家,對于物流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而言,為維持自身低人力成本優勢,以最低標準繳納社保甚至漏繳等行為時有發生。社保從嚴征管措施的落地是對我國社保征繳模式的優化與調整,在提高征繳效率、規范企業行為上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新社保征管模式下,社保費用的登記、申報、繳納、監察、懲處、管理等工作由稅務機關全權負責,稅務部門可將企業申報的社保款項與其單位員工的實際工資、應納稅額等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敦促企業按照法律規定的基數全額繳納社保基金,減少少繳、漏繳情況。強有力的社保征繳方式在縮小社保基金收支缺口的同時將提高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經營成本,直接影響這些企業的利潤水平,中小企業的生存面臨著極大地挑戰。
據統計,在從嚴征管的模式下,17年多繳納社保2.76萬億元,企業多繳納2.02萬億元,兩者的差額為個人多繳納部分。其中,企業多繳納的社保費用占其利潤的16.7%,個人多繳納的金額為收入的3%。從總體上看,社保從嚴征管的舉措對企業帶來的影響較大,居民收入因該舉措受到的沖擊相對有限。處于不同的行業因核心競爭力與工資水平等因素的差異,其受社保從嚴征管的影響也就有所區別。從社保繳納基數看,工資水平與社保繳納金額呈正比,這也就意味著相較于在工資水平相對較低的企業而言,高工資水平的企業受該舉措的影響更大。如,對于平均工資水平遠遠領先于其他行業甚至是上市公司工資水平的互聯網行業而言,與以最低繳納基數申報社保費用、繳納社保款項相比從嚴征管模式下其社保繳納費用總額明顯提升,企業人力成本顯著提高,這不僅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與利潤水平還對企業未來的投資行為造成沖擊。除社保繳納基數,社保費率的變動也會對企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對于工傷風險較高的行業而言,在從嚴征管模式下,其要比其他行業承擔等多的工傷保險費用,繳納更多的社保總額,人力成本有所提升,但該影響相對有限,最高不會超過工資總額的2%。
三、結論
在個稅改革與社保從嚴征管的進程中,個人與企業的消費、投資行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更加嚴峻,人力成本的提高對其利潤水平與競爭能力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改革的某些細節還有待進一步規范。但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個稅與社保措施的調整是我國應對時代挑戰、促進收入公平、優化社保結構的重要舉措,是我國財政改革的又一關鍵性突破與進展,具有一定的劃時代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驍,魏偉,楊璇.個稅改革與社保從嚴征管,如何影響個人與企業?[J].中國經濟周刊,2018 (37):54-57.
[2]呂冰洋.個稅改革到底影響了什么[J].中國金融,2018 (13):88-89.
[3]劉文龍.新時期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影響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 (29):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