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沖森


雙方彼此賦能,超越簡單的買賣關系。一汽-大眾幫助供應商打造體系化能力,后者則把這種能力轉化為技術優勢,而這種技術優勢最終又轉化成前者的產品優勢。
汽車主機廠與供應商之間到底該構建什么樣的合作關系?在現實中,兩者更多的呈現為簡單的買賣關系。但一汽-大眾始終堅守共贏理念,從打造良好的生態鏈出發,在實踐中將之升華到相互成就的境界,由此成就了一大批本土卓越的供應商,其中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均勝電子)和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寧德時代)就是典型代表。
跟隨一汽-大眾2019“探源之旅”采訪團,記者走訪了均勝電子旗下寧波均勝普瑞智能車聯有限公司(簡稱均勝車聯)和寧德時代。作為供應商,這兩家企業在成立之初就與一汽-大眾開始合作,可以說,一汽-大眾借助自身的綜合實力幫扶它們進行體系化建設,助力它們快速成長壯大,同時它們也為一汽-大眾反哺優質的技術產品。
最大助力者
均勝電子2004年成立,現在已成為智能駕駛系統、汽車安全系統等領域的知名企業,為一些知名汽車企業提供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據了解,均勝電子首單業務就是為一汽-大眾提供系統集成產品,現已成長為一汽-大眾的A級供應商。
均勝電子副總裁劉元說:“我們和一汽-大眾淵源很深,均勝電子成立兩年后,第一單生意就來自一汽-大眾。這對均勝電子來說意義非凡。我們能走到今天,無論對均勝電子還是旗下專注車聯網技術的均勝車聯來講,一汽-大眾是最大的幫助者。”
采訪中了解到,一汽-大眾不僅為其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而且助力其體系化建設和管理能力提升,為其長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據劉元介紹,通過一汽-大眾平臺,均勝電子已成為大眾、通用、福特的全球供應商;2018年,均勝電子來自大眾集團的營業收入就超過120億元,后者已成為均勝在車聯網方面的主要客戶。他透露:“均勝車聯將為一汽-大眾提供一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車聯網關聯產品,讓大家感受到不一樣的駕駛體驗。”
一汽-大眾對供應商的要求高,這也是均勝車聯創新動力的重要源泉。目前均勝車聯在車載娛樂系統、車載導航系統、V2X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相對的領先優勢。均勝車聯首席技術官陳遠說:“一汽-大眾與我們聯合開發的CNS 3.0車載娛樂系統,開創性地以Linux和Android雙系統形式為客戶提供優質車載互聯的解決方案,將搭載在邁騰B8LPA和高爾夫A8兩款量產車型上。這在國內汽車市場上處于領先水平。”
據均勝車聯總經理屠科介紹,目前均勝車聯為一汽-大眾提供信息娛樂系統,包括智能坐艙。他說,均勝2010年首次將車載導航系統導入大眾量產車型,現在已經全面參與到CNS 3.0車機系統落地中國的項目中。他說:“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我們與一汽-大眾在智能車聯業務合作中會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方向導航者
與均勝的成長歷程類似,寧德時代與一汽-大眾的淵源也頗深。
作為汽車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2011年成立,2012年就與一汽-大眾進行電驅技術合作。寧德時代的發展創造了奇跡,2018年其動力電池出貨量達25.2GWh,位列全球第一,其中一汽-大眾功不可沒。因為在合作過程中,一汽-大眾幫助寧德時代逐步完善了質量管理體系和產品研發制造流程。
寧德時代海外乘用車事業部總監朱凌波說:“一汽-大眾給我們帶來了德國標準,并將德國標準導入汽車電池的研發、生產、制造、質檢等全流程。對我們而言,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我們借機快速提升了研發實力。”在給寧德時代帶來標準和建構體系的同時,一汽-大眾也為其產品研發理清方向。朱凌波說:“借助一汽-大眾龐大的用戶基數,寧德時代的研發工作有了數據支撐,從而更有導向性,也更貼合用戶的需求。”比如針對新能源車普遍存在的“里程焦慮”問題,雙方合作開發新一代快充技術,大眾方面提出要將目前電動車快充通常耗時30分鐘左右壓縮到10-15分鐘。其中挑戰性極大,但這恰恰是未來發展方向。
朱凌波說,一汽-大眾對供應商有很多要求,在合作過程中會把發現的問題一點一點提供給寧德時代,并幫助其改進,這也是寧德時代獲得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他自豪地表示:“通過與一汽-大眾的合作,我們的技術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尤其針對中國市場的研發更是走在行業前列。”
現在寧德時代每年研發投入接近公司收入的7%,遠高于國內平均水平,截至目前研發投入已超過60億元,研發人員近5000名。它也成為業內很多標準的主要起草者。
據朱凌波介紹,寧德時代已對電池全生命周期進行研發布局,包括原材料、研發、生產、儲能、回收等各個環節,以構建閉環的電池循環梯次利用體系。比如一汽-大眾首款電動轎車——寶來·純電就搭載了寧德時代的鋁殼電芯。
新能源車市場的規模效應逐漸顯現,這對寧德時代而言是巨大的發展機遇。在未來的大發展過程中,一汽-大眾將是寧德時代勇立潮頭的助力劑。寧德時代2019年初與一汽成立的合資公司時代一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則開啟了雙方合作的新征程。
無論與寧德時代還是與均勝電子的合作,我們可以看到,一汽-大眾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買賣關系,已成為彼此賦能和相互成就的共生共贏關系。在合作過程中,一汽-大眾幫助合作伙伴打造體系化能力,合作伙伴則把這種能力轉化為技術優勢,而這種技術優勢最終又轉化成一汽-大眾的產品優勢。這便是一汽-大眾與生態鏈上合作伙伴的相處相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