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出于對車用雷達市場的看好,行易道推出了基于77GHZ的新款中程和近程毫米波雷達。
隨著自動駕駛快速的發展,毫米波雷達的市場空間不斷擴大,如何突破市場壁壘大展身手,是初創企業需要考慮的事。
“對于汽車的傳感器來說,毫米波雷達的未來不可替代。隨著人類技術的更新換代,各個零部件會發生各種各樣的革命和提升,但是雷達這種形式不會消失,這種傳感器的能力和需求也不會消失。”在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2019全球未來出行大會同期,組委會組織的“未來出行說”專訪中,行易道科技創始人兼CEO趙捷在接受《汽車觀察》記者采訪時表示。
毫米波雷達大有可為
在趙捷看來,隨著自動駕駛潛力的釋放,毫米波雷達龐大的市場空間不斷擴大。目前,自動駕駛成為各大傳統車企和互聯網科技公司競相布局的領域,在現有的自動駕駛實現方案中,均離不開雷達、攝像頭等多傳感器的融合。
之所以毫米波雷達是當下汽車ADAS以及自動駕駛技術中的核心傳感器之一,是因為:首先,這類雷達在全天候的工作條件下都不會失效;其次,其在測距和測速方面擁有其他傳感器所沒有的準確性和快速反應能力。
從自動駕駛分級上看,從如今主流的L1、L2級自動駕駛,到未來的L3級乃至最終的L4/L5級自動駕駛的過渡和發展中,汽車的智能化程度越高,駕駛員的介入越少,對車輛傳感器數量和精度的需求量也將呈現指數級增加的趨勢。目前,實現L2級自動駕駛最低僅需要一個中程毫米波雷達即可實現,而L3則至少需要6個甚至更多毫米波雷達,雷達傳感器市場也因此迎來了巨大機會和市場潛力。
趙捷認為,從市場格局上看,目前,國內車用毫米波雷達市場長期以來呈現被海外廠商壟斷的局面,四大一級供應商(Tier1)維寧爾、博世、大陸和安波福掌握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這也讓其他雷達生產商,尤其是國內零部件商破冰市場難度極大。
盡管如此,車用雷達市場依然存在大量潛在機會。一方面,國外Tier1級供應商通常打包銷售產品,在主機廠逐漸重視自主研發的趨勢下,Tier1級供應商滿足差異化和定制化需求有限,另一方面,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也讓Tier1級供應商無法覆蓋全部市場。
推兩款77GHz雷達
正是看到了這種市場潛力,早在2014年成立之初,行易道便專注于為中國自動駕駛事業輸出穩健可靠的毫米波雷達產品,成為汽車自動駕駛核心傳感器的中國自主研發供應商。
在此次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行易道正式發布了基于77GHZ的新款中程和近程毫米波雷達,通過與主機廠開放融合、差異化功能以及彌補供應鏈,破冰現有毫米波雷達市場格局。
據介紹,此次發布的新款77GHZ中程雷達在現有毫米波中程雷達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了測高、道路識別和自校準三項關鍵功能。其中,測高功能可對測量目標進行高度分類,降低AEB系統對減速帶、高架橋等識別物的誤報,降低誤剎車概率,更符合國內路況復雜的現狀。
道路識別功能可在不借助視覺傳感器的情況下獨立完成對道路信息的識別,豐富主機廠對自動駕駛的相關數據采集;自校準功能體現的是雷達可對一定程度的安裝角度偏移進行自動糾正,該功能可降低主機廠雷達安裝精度要求,減少使用中的日常維護要求,為主機廠省去了高精度傳感器安裝維護付出的成本。
此外,行易道推出的77GHz近程毫米波雷達能夠實現盲點檢測(BSD)、變道輔助(LCA)、開門預警(DOW)、后方碰撞預警(RCW)、后方橫向交通預警(RCTA)等功能。
趙捷表示,行易道今年77GHz中程雷達產品已完成量產和后裝雷達商用化,明年將正式量產77GHz近程雷達。
對于產品,趙捷充滿自信:“車用傳感器離開應用場景說參數是沒有意義的,行易道兩款量產產品從參數和功能上能夠和國外傳感器供應商做正面競爭。今年初,行易道實現了我國首例支持AEB的77GHz中程雷達裝車上路,截至目前,測試里程超過20萬公里,客戶車輛行駛里程超過2億公里,沒有出現嚴重安全事故,這是行易道雷達的最好證明。”
對于整個行業的未來,趙捷表示,“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國內初創公司應該努力把自己的產品整合進其他大型零部件商的供應鏈條里,這是實現‘從0到1突破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想要進入也并非易事,還得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
目前,行易道已走過了“從0到1”的突破,該公司生產的毫米波雷達已獲得部分商用車廠商的訂單并安裝上車。據趙捷介紹,2019年1月至今,安裝有該公司雷達的車輛累計已經安全行駛超過2億公里,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過嚴重事故。“這種循序漸進的路徑既是符合汽車行業發展規律,也符合技術本身的發展規律”,趙捷如是說。
在國際上,行易道與韓國、東南亞有一些項目在推動,明年年中或者下半年進入量產狀態。“從公司發展的初期,我們就認識到雷達產品是面向全球汽車企業供應,到2019年底,我們過去的一些預測和期待正在商業上逐漸成為現實。”趙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