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振興下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的目標模式及實現路徑

2019-02-02 03:55:31王猛
廣西民族研究 2019年6期

【摘 要】 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是實現民族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其核心是推進民族鄉村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鄉村建設、鄉村組織、鄉村服務、鄉村福利和鄉村秩序作為理解鄉村治理創新的五種路徑,分別對應了民族鄉村治理創新的五種目標模式:現代型鄉村、自治型鄉村、服務型鄉村、福利型鄉村與和諧型鄉村。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需提升鄉村建設能力、激活鄉村社會組織、創新鄉村服務形式、保障鄉村社會權利與整合鄉村治理資源,以實現民族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民族鄉村;治理創新;目標模式

【作 者】王猛,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重慶,400715。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9)06-0075-008

一、引 言

民族地區鄉村治理既關系到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也關系到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與治理能力的提升。當前,民族地區鄉村正處于急劇的轉型變遷時期,其鄉村治理存在鄉村加速衰落[1]、公共服務供給不足[2]、鄉村自治水平不高[3]等問題。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是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民族地區社會治理在主體、環境和能力方面具有區別于一般地區的特殊性。[4]因此,需基于民族地區鄉村的特殊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創新?,F有關于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的研究,主要沿著結構與路徑兩條線索展開。結構視角強調構建多元治理格局、完善民族地區鄉村治理體系,如建構內源性與現代性相統一的民族鄉村治理模式[5],以及完善鄉村權力結構[6]、社會組織網絡等。路徑視角重視豐富鄉村治理形式、提升民族地區鄉村治理能力,如發揮村級組織[7]、鄉賢參與[8]、村規民約[9]、民間信仰與鄉村文化[10]的功能和作用,增強社會資本。

總體來看,盡管現有研究從結構和路徑兩層面對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進行了分析,但仍存在整合性框架缺失與研究議題碎片化等問題。這使得對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邏輯與模式的討論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亂。另外,既有研究對鄉村振興戰略與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的關注不足。因此,本文在構建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的整合性框架基礎上,試圖解答以下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的基本價值與目標模式是什么?如何完善體制機制以實現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

二、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的分析框架

(一)民族地區鄉村治理的一般性與特殊性

理解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需要澄清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呈現的一般性與特殊性。一方面,與城市治理相比,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呈現出“鄉村屬性”;另一方面,與非民族地區相比,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又呈現出“民族屬性”。這意味著,民族地區鄉村治理既具有鄉村治理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民族治理的特殊情況。

民族地區鄉村治理的“鄉村屬性”是由當前的城鄉二元結構決定的。突出表現為以下特征:一是農村“空心化”問題突出,包括人口、產業、地理和文化空心化等問題。[11]二是鄉村治理資源的缺乏。因“空心化”問題所導致的人口流失、產業發展滯后等問題,加之鄉村治理形式單一化以及村民參與程度較低,基層政權和村級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發揮不明顯。三是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表現為農村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活保障、社會福利等方面與城市間的較大差距。

民族地區鄉村治理的“民族屬性”是由其特殊的治理情境決定的。表現為:首先,治理主體的民族性。民族地區鄉村少數民族眾多,并具有濃厚的族群意識和宗族觀念。這既可以轉化為整合社會資本的有效力量,也可能成為基于本族利益而阻礙村民自治的消極因素。其次,治理目標的多樣性。一方面,民族鄉村治理既要實現鄉村振興,還要維護民族地區穩定,推進民族團結和實現民族繁榮;另一方面,我國民族多樣性、多民族混居的特點,決定了在鄉村治理中要注意平衡和兼顧同一地區不同民族的價值訴求。最后,治理環境的特殊性。一般說來,民族地區鄉村多處在自然條件惡劣和地理環境封閉的偏遠區域。供給半徑更長使得公共服務非均衡化的特點更加明顯;而受區域環境的局限,民族地區鄉村在資源開發、環境治理、產業發展等方面則面臨較大的障礙。

(二)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的分析框架

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是基于特定的鄉村治理情境而進行的治理理念、結構和技術的調整變革,以實現民族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鄉村治理績效的適應性過程。如圖1所示,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改變了民族地區鄉村治理的基本情境。一方面,有效的鄉村治理是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求民族地區鄉村進行體制機制創新,以適應鄉村振興對鄉村治理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是民族鄉村治理創新的目標和方向。鄉村治理要圍繞“五個振興”突出解決民族鄉村在鄉村建設、環境治理、產業發展、文化建設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突出問題。

治理創新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結構和治理技術創新三個層面的變革。[12]這意味著民族地區鄉村治理不僅需要在治理目標和方向上由“發展原始鄉村”向“建設現代社區”轉變;還需要優化治理要素之間的結構和關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與多元化的現代鄉村治理格局,推動民族地區鄉村由“傳統管理”向“現代治理”的轉變;也需要在具體操作層面運用現代治理技術,提升民族地區鄉村治理的精細化水平。推進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包括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與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兩個維度,其核心目標是提升民族地區鄉村治理績效。因此,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是實現民族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三、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的五種途徑

(一)鄉村建設與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

鄉村建設是現代鄉村的形成過程?,F代鄉村建設“不能把鄉村看作城市來建設”,“要以村落的多重空間為基礎”和“避免傳統‘現代性理論的束縛”。[13]近代以來我國鄉村建設的歷程更多地表現為以城市文明為尺度對鄉村進行“變革”與“改造”。在很大程度上,鄉村只是作為城市的“附庸”而存在,成為待改造的對象,而喪失了其“主體性”。[14]而現代鄉村建設是基于社區共同體(community)理念,在尊重鄉村自身獨特價值的基礎上,構造具有差異化與異質性的現代社區?,F代鄉村呈現獨立性,并具有較強的鄉村治權及資源整合能力。相對而言,民族鄉村在全球化、城市化和市場化進程中容易出現價值迷失和認同危機,失去文化個性。[15]因此,在鄉村建設中更要重視和挖掘少數民族鄉村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治理資源。

鄉村建設包括鄉村職能和鄉村能力兩個層面。一方面,從鄉村職能來看,對鄉村進行治理是鄉村建設中的一項主要職能。推進鄉村治理創新是實現鄉村建設目標的重要途徑。當前,民族鄉村正處在急劇的變遷與轉型之中,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中面臨的問題也更突出和特殊。因此,鄉村治理現代化是推進民族鄉村建設和實現民族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從鄉村能力來看,現代鄉村區別于傳統鄉村的最顯著特征是其擁有較強的鄉村能力。米格代爾(Migdal)在討論國家能力時指出,國家能力包括滲入社會的能力、調節社會關系、提取資源,以及特定方式配置或運用資源等。[16]5而作為一級獨立治理主體的鄉村,同樣存在資源汲取與社會整合兩項核心能力。民族鄉村治理不僅要充分汲取在地的人力、物質、組織和文化資源,還要利用民族鄉村中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關系及網絡、整合鄉村社會資本。

(二)鄉村組織與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

鄉村組織是鄉村治理與鄉村振興的重要主體,能夠扮演銜接村民與基層政權的中介和橋梁,其在鄉村治理中具有價值性與工具性兩個層面的功能。在價值層面,鄉村組織可以通過動員整合村民,制衡監督基層政權與防止國家權力過度滲入鄉村,最大限度地保障鄉村社會作為一個獨立領域和社會空間,改變國家權力試圖全面控制社會的“單軌政治”邏輯而形成“雙軌政治”。[17]在工具層面,鄉村組織可以成為民意表達的渠道、利益維護的載體和矛盾化解的主體。民族地區鄉村組織“延伸和部分替代了政府在民族地區基層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領域的職能”[18],具有促進民族鄉村發展、維護鄉村穩定的功能。

民族地區有利用傳統社會組織進行鄉村治理的傳統,如侗族的寨佬會、瑤族的石牌組織、仫佬族的冬組織、基諾族的長老組織等。近年來,民族鄉村還出現了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專業合作社、鄉村綜合服務社、鄉賢會,以及屯長制組織、黨群理事會、老年人協會、婦女中心戶等新型社會組織。[19]因此,鄉村組織路徑下的民族鄉村治理創新,要積極培育和發展鄉村組織,激發社會活力,努力建設具有強大自治能力的鄉村社會。

(三)鄉村服務與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

鄉村服務是鄉村公共事務管理與社區公共產品供給的過程。改善鄉村服務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目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不充分、城鄉公共服務不均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因此,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民族地區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要求。

目前對鄉村公共服務的理解多集中于政府層次,而忽略了鄉村本身的生產和供給。一方面,鄉村服務是由政府向鄉村地區供給的公共服務,其核心是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另一方面,鄉村服務是由鄉村供給的社區公共產品,其核心是實現在地生產與鄉村自給。因此,鄉村服務是以公共需求為導向,以鄉村公共利益為目標,政府與鄉村等主體努力提供高質量公共產品的過程。鄉村服務路徑下的民族鄉村治理創新,一方面,要推動民族地區的基層政府更加重視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職能,實現由“控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另一方面,要通過民族地區鄉村經濟發展,提高社區服務與產品的自我供給能力與水平,豐富鄉村公共服務供給形式。

(四)鄉村福利與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

鄉村福利是相較于鄉村服務更為寬泛的概念,是為解決居民正式社會保障和鄉村公共服務不足而提供的補助性安排。鄉村福利實質上是一種“去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的“反向保護運動”[20],是鄉村居民個體不受收入及購買力影響而享受的基本社會權利。因此,鄉村福利是促進村民福祉的公共行為,是實現鄉村和諧與社會穩定的重要治理工具,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本條件之一。

近些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一些發達農村地區出現了“村級福利”現象。[21]這些村級福利包括鄉村為村民提供的物質產品、免費旅游、升學獎勵、垃圾清運、醫保繳費等。而村委會、農業合作社、村民理事會及農戶家庭等非政府主體在鄉村福利供給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鄉村福利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實現鄉村社會公平,增進社會團結,而鄉村福利狀況決定了鄉村治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鄉村福利路徑下的民族鄉村治理創新,需要將民族鄉村的福利項目和民生工程上升為建設“福利社會”的高度,探索具有民族區域特色的福利鄉村模式。

(五)鄉村秩序與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

鄉村秩序是鄉村社會結構要素之間平穩有序互動而形成的均衡狀態。[22]5良好的鄉村秩序是鄉村社會穩定與鄉村關系和睦的理想狀態。哈耶克(Hayek)在討論人類發展時,曾區分了人類秩序的兩種形態:“自發秩序”和“擴展秩序”[23]2。鄉村治理亦存在這兩種秩序形態。鄉村治理的自發秩序,是基于鄉村自身所蘊含的價值規范、信仰、習俗、權威及其形成的權力文化網絡所促成的“內生型秩序”。而鄉村治理的擴展秩序,則是國家政權滲入鄉村社會的結果,是作為國家在基層代理人的農村基層政權運用國家權力而達致的均衡狀態。[24]兩種不同秩序,意味著“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兩種建構鄉村秩序的不同邏輯。

近代以前的鄉村治理以倫理為核心規則,并形成了中國傳統鄉村社會的“禮治秩序”[2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權力全面滲入鄉村社會。但隨著人民公社的解體,國家權力對鄉村社會的控制力有所降低,轉而依靠其代理者基層政府和村委會,來實現對鄉村社會的管理。長期以來,民族鄉村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秩序邏輯和治理模式。但隨著“國家在場”的不斷深入,民族鄉村出現了如家族組織分化、權威格局重組和社會規范嬗變等問題。[26]民族鄉村秩序亦處在重建之中。因此,鄉村秩序路徑下的民族鄉村治理創新,一方面,要處理好國家(基層政權)與鄉村社會的關系,保持國家權力對鄉村社會的適度控制力,重建鄉村治理的政治秩序;另一方面,要整合利用鄉村社會內部的治理資源,提高鄉村自身對鄉村社會的自控能力,復蘇鄉村治理的自發秩序。

四、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的目標模式

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對五種路徑下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的基本價值、核心制度和目標模式進行了總結(見表1)。鄉村建設路徑,是以構建美好生活為基本價值,通過完善民族鄉村治理體系與提升民族鄉村治理能力,建設符合現代社區要求的 “現代型鄉村”。鄉村組織路徑,其基本價值是實現民族鄉村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通過促進鄉村社會組織發展,實現鄉村組織與基層政權的良性互動,提高鄉村組織解決鄉村事務的能力,建設自治型鄉村。鄉村服務路徑,是以促進城鄉之間、民族地區與非民族地區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基本價值,通過構建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創新鄉村公共服務形式,建設服務型鄉村。鄉村福利路徑,則以促進民族鄉村內部的社會公平為基礎,通過提供補助性的公共產品和公益服務,保障鄉村居民的社會權利,構建福利型鄉村。而鄉村秩序路徑,以保護鄉村社會穩定與鄉村關系和睦為價值追求,其核心是重建民族地區的鄉村秩序以提高對鄉村社會的管控能力,構建和諧型鄉村。

需要說明的是,五種理解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的途徑并不是平行展開的,而是存在自上而下的層次差異的(見圖2)。鄉村建設處于鄉村治理創新的理念層次,其核心是將鄉村治理的過程作為鄉村職能和鄉村能力建設的過程。鄉村組織之所以處于鄉村治理創新的結構層次,是因為其具有調整國家與鄉村社會權力關系、形塑鄉村治理結構的重要功能。鄉村服務、鄉村福利與鄉村秩序皆屬于鄉村治理創新的技術層次,核心是通過構建鄉村公共服務體系、保障和改善鄉村福利,確保民族鄉村的和諧穩定。

另外,如圖2所示,鄉村組織、鄉村服務、鄉村福利與鄉村秩序是現代鄉村建設的支撐。而鄉村組織既是建設服務型與福利型鄉村的重要主體,也是維護鄉村秩序的關鍵力量。同時,通過完善和提升鄉村服務與鄉村福利,也能夠保障鄉村社會的穩定和諧。因此,不同途徑和目標模式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在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的實踐中,需要同時從上述多個途徑展開。

五、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實現路徑

(一)提升鄉村建設能力,構建現代化民族鄉村治理體系

提升民族鄉村建設能力,在結構上,要提高民族鄉村的規則治理、動態治理、民主治理與風險治理能力。其關鍵是要完善以村規民約為代表的治理制度與規則以保障鄉村治理的規范運行。在實際的民族鄉村治理實踐中,要注意平衡好鄉村治理中的活力與秩序。在內容上,民族鄉村要提高其在產業發展、環境治理、文化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治理能力,進而實現“五個振興”的統一。

構建現代民族鄉村治理體系的核心是創新民族鄉村治理體制。首先,處理好基層政府與鄉村社會的關系、城鎮社會與鄉村社會的關系。在處理基層政府與鄉村社會的關系上,基層政府要主動放權并賦予民族鄉村自主治理空間,改變目前行政主導的單中心鄉村治理模式。在處理城鎮社會與鄉村社會的關系上,要防止將民族鄉村治理體系“城市化”,民族鄉村治理具有其特殊性,不能簡單套用城鎮社會的治理制度、治理結構與模式。其次,優化鄉村治理的內部結構。既要完善以村委會、經濟合作組織及鄉賢理事會等鄉村組織為核心的組織體系,還要完善鄉村治理的組織建設、治理參與、治理評價等制度。最后,綜合利用自治、法治與德治三種治理方式,構建“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體系。少數民族鄉村有豐富的倫理道德與自主治理資源。當前,少數民族的傳統規范在市場經濟、法治化的背景下正受到一定的沖擊,因此,挖掘和整合民族鄉村資源和權威,強化道德約束、法律規范與自主管理的協同作用。

(二)激活鄉村社會組織,打造多元化民族鄉村治理格局

首先,挖掘和保護少數民族傳統社會組織的功能。傳統社會組織是民族鄉村治理中的重要組織資源。侗族的寨佬會、瑤族的石牌組織、京族的翁村等都是典型的傳統少數民族組織,在其本族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受鄉村轉型的影響,一些傳統社會組織存在治理功能消失、與現代鄉村治理價值和功能不契合等問題。因此,亟需促進少數民族社會組織的創造性轉化[27],充分發揮其在維護鄉村秩序、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其次,引導和規范民族地區新型社會組織。在民族鄉村治理中,新型社會組織具有“解決政府縱向治理能力不足與橫向治理能力缺失”的雙重作用。[17]這些新型社會組織既有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各類經濟合作組織,也有依托鄉村權威和能人所建立的議事組織。但這些新型社會組織在民族鄉村治理中也面臨合法性困境、正當性困境、高成本困境和獨立性困境。[19]因此,民族鄉村治理要積極吸納新型組織資源,保障新型社會組織參與民族鄉村治理的正當性和獨立性。

最后,支持和培育民族地區鄉村社會組織。民族地區要重點支持和培育公益慈善類、鄉村志愿服務類和文化教育類社會組織在社區治理、養老服務、文化傳承、環境保護、慈善事業等領域的作用。同時,完善對民族鄉村社會組織的資金支持、稅收優惠、優先參與購買服務、教育培訓等支持培育制度。

(三)創新公共服務形式,推進民族鄉村公共服務均等化

首先,民族地區政府要強化鄉村公共服務供給責任,建設服務型政府。民族地區政府要將公共資源更多地向公共服務傾斜,以發展鄉村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注重向公共服務薄弱的民族鄉村地區傾斜。其次,民族鄉村要積極推動產業轉型與壯大集體經濟,為實現鄉村服務自我供給提供物質基礎。同時,積極引導民族鄉村社會組織與公民參與基礎設施、環境治理、村容改造、社區服務、農村養老等鄉村服務建設。最后,鼓勵多主體參與,豐富鄉村公共服務供給形式??茖?、契約和網絡是公共服務供給的三種典型形式,分別對應了公共服務行政化、市場化和社會化三種模式。協同合作是公共服務供給的理想狀態。因此,要依據民族地區鄉村公共服務的需求和屬性,進行多樣化的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安排。在民族地區鄉村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環境整治等領域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積極發展公私合作、PPP等模式。

(四)保障鄉村社會權利,探索特色型民族鄉村福利模式

民族鄉村福利供給要兼顧一般性與個性化需求。政府在福利供給中呈現統一性,主要解決一般化的福利需求;社會在福利供給中呈現差異化,主要解決個性化的福利需求。因此,要構建“政府主導、社會補充”的民族鄉村福利模式。

首先,要明確鄉村福利中政府的主導責任和社會的補充義務。民族地區政府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并加大對社會福利機構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監督并保障福利政策在民族鄉村的落實。村委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經濟合作社、農民合作組織等社會組織可以利用準市場或社會化機制共同舉辦社會福利機構,使得民族鄉村福利供給呈現穩定有序狀態,最大限度地實現鄉村公共福祉。其次,要構建完備的民族鄉村福利保障體系。具體包括民族鄉村家庭最低收入保障體系、教育福利體系、醫療服務體系、就業福利體系、特殊群體福利體系和公益事業福利體系等。最后,積極推動村級福利發展的同時注意防止其消極作用。村級福利具有保障村民社會權利、促進民族鄉村內部公平等積極作用。隨著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深入實施,民族地區的村級福利現象也將逐漸增多。因此,既要在有條件地區發展鄉村福利,又要防止因提供村級福利而帶來的村級債務及“福利病”等消極影響。

(五)整合鄉村治理資源,重塑穩定和諧的民族鄉村秩序

重建民族鄉村秩序的核心是處理好國家政權與鄉村社會的關系,實現國家政治秩序與鄉村自發秩序的良性互動。因此,民族鄉村秩序的重塑存有“國家整合”與“社會整合”兩種路徑。[28]前者強調國家權威對鄉村社會的滲入,以及法律規范在糾正鄉村失范行為中的作用;后者強調鄉村資源對鄉村治理秩序的支撐,以及鄉村社會結構要素的良性生長和互動。

一方面,要構建適合民族鄉村的公共權威系統。正式的國家法律權威是鄉村治理有效的重要保證。應明確賦予和強化基層鄉鎮政府、村委會在維護鄉村秩序方面的法定地位。針對鄉村治理的失序情況,要加強相應的法律制度建設,并保障其在民族鄉村的有力執行,并通過法律權威來糾正民族鄉村治理的失范行為。

另一方面,要有效整合民族鄉村內部的人力、組織和文化等資源。民族鄉村的鄉賢、長老或寨主等兼具社會教化與糾紛解決的雙重功能。因此,要積極培育新鄉賢,豐富民族鄉村秩序重建的人力資源。而動員和依靠鄉村社會組織,不僅為重建民族鄉村秩序提供良好的組織基礎,還可以確保鄉村振興的可持續性。文化在鄉村秩序和鄉村治理中具有支撐和引導功能。要將民族鄉村的村落規范、族群意識、民族心理認同、宗教文化等轉化為適應現代民族鄉村治理的社區文化,發揮其在穩定鄉村秩序中的積極功能。

總之,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兼具“鄉村性”與“民族性”。這意味著民族鄉村治理既具有鄉村治理的一般性,又具有民族治理的特殊性。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創新、實現民族鄉村振興,其關鍵是構建現代民族鄉村治理體系,提升民族鄉村治理能力。民族鄉村治理創新,要從鄉村建設、鄉村組織、鄉村服務、鄉村福利和鄉村秩序五個途徑出發,以構建現代型鄉村、自治型鄉村、服務型鄉村、福利型鄉村與和諧型鄉村為目標。

參考文獻:

[1] 季晨,周裕興.鄉村振興背景下少數民族農村社會治理面臨的新問題及應對機制[J].貴州民族研究,2019 (4).

[2] 覃敏良.西南邊疆地區鄉村治理體系創新探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7(12).

[3] 徐健.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問題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5(3).

[4] 周曉麗.基于民族地區特殊性下的社會治理理念及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14(11).

[5] 李志農,喬文紅.傳統村落公共文化空間與民族地區鄉村治理——以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奔子欄村“拉斯節”為例[J].學術探索,2011(4).

[6] 呂蕾莉,劉書明.西北民族地區村莊權力結構下的鄉村精英與鄉村治理能力研究——對甘青寧三省民族村的考察[J].政治學研究,2017(3).

[7] 韓旭.村級黨組織建設與新時代鄉村治理體制[J].人民論壇,2018(18).

[8] 白現軍,張長立.鄉賢群體參與現代鄉村治理的政治邏輯與機制構建[J].南京社會科學,2016(11).

[9] 馬敬.村規民約在西北民族地區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J].學術交流,2017(5).

[10] 羅彩娟.民族地區鄉村治理的資源結構與整合邏輯——以馬關縣馬灑村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

[11] 黃開騰.論鄉村振興與民族地區農村“空心化”治理[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

[12] 王猛,毛壽龍.社會共享與治理變革:邏輯、方向及政策意蘊[J].社會科學研究,2016(4).

[13] 麻國慶.鄉村振興中文化主體性的多重面向[J].求索,2019(2).

[14] 郭晗瀟.近代以來我國鄉村建設的路徑選擇[J].社會建設,2019(1).

[15] 譚華.文化自覺與少數民族地區鄉村建設[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

[16] [美]喬爾·S·米格代爾.強社會與弱國家:第三世界的國家社會關系及國家能力[M].張長東,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17] 徐曉全.新型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治理的機制與實踐[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4).

[18] 邵志忠,過竹.民族地區傳統社區組織參與農村治理研究——基于廣西瑤族石牌組織的個案[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2).

[19] 杜承秀.西部民族地區鄉村治理中的新型社會組織及其法治化引導[J].廣西民族研究,2018(1).

[20] Karl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s[M]. Boston: Beacon Press, 1944.

[21] 胡凱基.鄉村善治視野下的村級福利[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22] 賀雪峰.鄉村治理與秩序[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3] [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負[M].馮克利,胡晉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4] 韓鵬云,劉祖云.農村基層政治合法性建構與鄉村秩序重塑[J].江漢論壇,2014(10).

[25] 黃家亮.中國鄉村秩序的百年變遷與治理轉型——以糾紛解決機制為中心的討論[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

[26] 蘇斐然,劉祖鑫.國家在場與民族鄉村秩序的變遷——以云南哀牢山羅魯彝族村落為個案的研究[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6(4).

[27] 彭慶軍.鄉村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傳統社會組織的功能——以黔東南L村侗族“寨老”組織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6).

[28] 吳思紅.鄉村秩序的基本邏輯[J].中國農村觀察,2005(4).

THE TARGET MODELS AND PATH OF INNOV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IN MINORITY AREAS UNDER

VILLAGE REVITALIZATION

Wang Meng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in minority area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minority areas, the core of which i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r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n minority areas.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organization, rural service, rural welfare and rural order are the five paths to understanding rur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five target models of rur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modern village, autonomous village, service-oriented village, welfare village, and harmonious village. To promote rur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in minority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rural construction capacity, activate rural social organizations, innovate rural service forms, safeguard rural social rights, and integrate rural governance resources 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minority areas.

Key words: village revitalization; minority village; governance innovation; target models

〔責任編輯:黃潤柏〕

主站蜘蛛池模板: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综合|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91麻豆|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亚洲免费黄色网|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激情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产视频 第一页| 国产午夜不卡|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国产毛片一区|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www欧美在线观看|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色哟哟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亚洲欧美不卡| 黄色在线网| 国产精品香蕉|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日本a级免费|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欧美性久久久久|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欧美色图久久|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欧美日韩免费| 丁香六月综合网|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www.亚洲国产| 日本91在线|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黄片在线永久| 亚洲香蕉久久|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婷婷亚洲天堂|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韩国福利一区|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h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成人日韩欧美| 久久99国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