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


紫砂文化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美術師邵凱是一位充滿朝氣的青年。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正是在這一代代中華兒女手中實現的。紫砂文化與美術師邵凱便是文化與傳承者相知相融的典型。
一種文化越是古老,其流傳就越廣泛,內蘊就越豐富,時間帶給文化的是長久的積淀,文化如同一本書,記載著時間的痕跡,越是厚重,就越是華美。一個生命越是年輕,就越是朝氣蓬勃,越是充滿活力。青春帶給生命的,是無盡的可能,生命如同一眼泉,噴涌出活力的水流,越是鮮活,就越是精彩。當古老的文化遇上年輕的生命,一個觸動靈魂的儀式便將開始,文化浸潤著生命,讓生命變得充實,生命實現著文化,讓文化變得可見。文化與生命碰撞和交融,表現在邵凱身上,便是他手中那一件件精美的紫砂器,便是他心中那一個個與紫砂相伴的回憶。
回憶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寶貴的東西之一,它記載著這個人走過的路,經歷的事情,獲得的經驗與感受。讓人生變得跌宕起伏而又豐富多彩。談起與紫砂藝術的回憶,邵凱總是如數家珍。生于紫砂世家的他,自小就在長輩的熏陶下接觸紫砂藝術,那一件件大大小小的壺,在他的童年中構建了方圓飽滿之美,那一縷縷縹緲而又清晰的茶香,為他的童年染上了馥郁芬芳之味。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邵凱,怎能不被這獨特而神奇的紫砂藝術所吸引,怎能不迷戀于從大地中來經烈火而鑄的文化精華?他選擇了走紫砂藝術之路,既可以說是家庭氛圍熏陶所致,更應該說是他自己對人生的選擇。
正因是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所以走起來就格外有勁頭,取得階段性成功的時候,就有更多的幸福感。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就有更堅定的信念去克服。十余年的紫砂從業經歷,無論是選泥淘沙之苦,還是磨洗捏合之累,對他來說都只是前往輝煌終點的墊腳石。在別的年輕人還在父母的呵護下無憂無慮的生活之時,他已經與父母一起為制作出一件紫砂壺而揮灑汗水了。在傳承“大亨壺”的歷程中,他不僅精研家學,更遍學各家,從眾多制壺大師那里汲取經驗。年輕人旺盛的精力和對紫砂藝術的熱情,讓他廢寢忘食地投身于對紫砂藝術的鉆研之中,也正是因此,他年紀輕輕就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就。
他的作品種類繁多,雖以“大亨壺”流派中的《掇只》壺見長,卻又吸取了其他制壺流派的風格,因此制作出很多風格各異的壺形。壺品如人品,有的瑩}閏,有的質樸,有的素雅,有的高潔。
他的壺,外觀古樸,傳承了紫砂藝術古往今來延續著的古典美,簡潔大方,透露著年輕人直白干練的朝氣,可謂正是古老文化與年輕生命碰撞的最好體現。
邵凱還年輕,紫砂路還很漫長,以他的資質與熱情,誰又能說數十年后,他不會成為像邵大亨一樣“一壺千金”的制壺名家呢?愿邵凱以此為目標,為中華藝術之林貢獻更多精美的作品。
國家級工藝美術員,實力派青年陶藝家,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會員,出生于宜興紫砂制陶世家,大亨壺傳人,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工藝美術設計專業。在父輩們的熏陶下,刻苦勤奮,謙虛好學,從小就對紫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得到多位制壺前輩和制壺名家的悉心指點,技藝日益精湛,集百家之長,憑著獨特的審美觀,吸取古典藝術精華。作品簡潔大方,渾厚古樸,氣韻清靈,行意飄逸,多次參加國內展覽,深受國內外壺藝愛好者的喜愛。2013年,《掇球》壺被無錫博物館收藏;2016年,參加丁蜀成校花貨南瓜壺特訓班跟隨儲彩琴老師學習;2017年,《素瓜》壺獲外觀設計專利證書;2017年,《仿古如意》壺被無錫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