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馨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訂餐因其低廉的價格和方便快捷的特點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逐漸成為我國餐飲業的主流經營模式。隨之而來的網絡訂餐食品安全也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網絡訂餐的現狀
當前網絡訂餐平臺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比較廣泛為大眾所熟知的有“餓了嗎”“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第三方平臺。還有麥當勞、肯德基等連鎖餐飲企業自營的網絡餐飲服務平臺。在這些網絡訂餐平臺上從事經營的餐飲企業更是數量巨大。
(一)發展歷程
2003年,植根于北京的“飯統網”正式上線,成為中國首個網絡訂餐平臺,標志著中國餐飲業已經開始進入“e時代”。然而,“飯統網”主要通過電話來訂餐的模式在后來受到了團購網站的巨大沖擊,導致了其最終的失敗。但不可否認的是,“飯統網”開創了我國網絡訂餐的先河。隨著時間的進一步推移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訂餐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網絡上。2014年“餓了么”獲得“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投資。隨后“美團外賣”又獲得3億美元融資,15年“百度外賣”也獲得2.5億美元。2015年中國餐飲O2O市場規模已達1615.5億元。網絡訂餐從試水到競爭擴張,其速度之快令人乍舌,整個行業完成了爆發式的增長。
(二)發展優勢
網絡訂餐以互聯網為媒介,打破了地域空間的限制,消費者不僅能隨時隨地的快速瀏覽喜愛的食物,還能對多家店鋪的食品進行挑選對比。另一方面,相比于傳統的餐飲行業,網絡銷售可以無實體店,商家不需要在鬧市中心或者繁華商業區租賃商鋪,也不需要進行店面設計、裝修等費用,只要有一個加工場所即可以營業,極大地節省了經營成本,所以外賣價格普遍低于市場消費水平。低廉的價格和足不出戶就能吃到心儀美食的服務也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特別是廣大高校在校學生和寫字樓白領的歡迎。
二、網絡訂餐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
隨著實體經營成本的攀升和網絡訂餐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餐飲商戶選擇網上經營。隨之而來的就是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問題逐漸增多。商戶資質不全、超范圍經營、加工場所臟亂等亂象頻發,在威脅廣大消費者身體健康的同時,也給監管部門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一)無證無照經營
網絡訂餐主要依托網絡,在網絡訂餐平臺注冊完成后即可開始經營。網絡訂餐平臺如果不進行嚴格地準入審核,會造成很多無證無照或者使用虛假證照的餐飲商戶在網絡上非法經營。
2018年1月1日,《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雖然《辦法》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網絡訂餐的亂象,但是由于很多網絡訂餐商戶沒有實體店面、網絡訂餐平臺普遍沒有嚴格履行對入網經營者的準入審核義務、監管部門網絡技術手段落后等原因,很多證照不全、無實體店面的網絡訂餐商戶在現實世界中蹤跡難尋,監管部門對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監管仍存在很大難度。
(二)加工制作條件差
在網絡訂餐平臺上,存在大量的“廚房店”,即指僅做外賣,并不為消費者提供堂食服務的網絡訂餐商家,該類商家僅在個人廚房中即可完成網絡訂餐服務。有些唯利是圖的黑心商家,利用網絡餐飲服務平臺的漏洞,在破舊棚戶、黑作坊中開店設立廚房,向消費者提供外賣服務;有些商家為應付網絡平臺的資格檢查,臨時租用小店面,但實際上僅經營廚房店,甚至進行違法食品加工等活動,嚴重擾亂了食品行業的秩序。另外,食品原材料采購也存在問題,使用過期、變質材料現象屢見不鮮。青菜類食品清洗不過關,肉類食品中存在使用“僵尸肉”“淋巴肉”問題,甚至有個別商家在制作食物過程中使用地溝油。
目前監管部門接到的大量關于網絡訂餐服務的投訴舉報,大多集中在由于商戶衛生狀況差、食品不新鮮,導致消費者在飯菜中發現異物、壞肚子等情況。
(三)網絡訂餐平臺食品安全管理缺位
目前網絡訂餐市場競爭激烈,網絡訂餐平臺與其入駐商戶結成利益共同體。特別是剛剛起步,還不為消費者熟知的小平臺,為了招攬入駐商戶會在準入審核和實際經營過程中對商戶證照不全、經營不規范等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入駐商戶出現違法行為時包庇甚至幫助商戶逃避監管部門的監管和處罰,給監管部門的監管帶來很大難度。網絡訂餐平臺在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管控方面的缺位,是困擾監管部門的一大難題。
三、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監管的幾點建議
(一)平臺要落實好主體責任
一是轉變經營理念。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平衡好保障廣大消費者飲食安全的社會責任和企業獲取經濟利潤間的關系,將經營理念從單純追求入駐商戶和業務的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在保證本平臺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謀求企業發展壯大。
二是嚴格審核入駐商戶經營資質。核查商戶的營業執照、許可證是否齊全,是否嚴格按照許可核定范圍從事經營,相關從業人員是否持有有效健康證明。留存入駐商戶經營資質、經營者基本情況等必要信息。
三是成立專門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提升自律意識,嚴格對入駐商戶進行食品安全管理,對入駐商戶食品安全情況進行經常性地檢查督促,發現問題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報告,確保本平臺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四是強化對入網商戶的教育培訓。依托平臺的網絡技術優勢,在其網站上搭建食品安全教育培訓模塊。入駐商戶每年要通過該模塊進行一定時長的在線自主學習,并定期參加在線食品安全考試,確保熟練掌握食品安全知識。
五是建立入駐商戶信用檔案。記錄商戶被投訴及違法違規情況,通過曝光投訴信息、行政處罰信息,甚至下線處理,對不誠信商戶予以懲戒。
六是規范平臺投訴舉報管理制度。在訂餐頁面設置“一鍵投訴舉報”按鈕,鼓勵消費者對商戶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投訴舉報。第一時間對消費者的投訴舉報進行核實,并向市場監管部門報告。
七是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在商戶頁面,公示商戶營業執照、許可證、經營地址、實體店門頭及現場環境照片、食品安全量化分級情況等信息,全面直觀的反映商戶實際情況。
八是強化送餐過程管控。升級送餐條件,確保“冷鏈”或“熱鏈”配送符合要求。優化送餐訂單分派機制,保證消費者所訂餐食在加工完畢后2小時內送達。送餐時在送餐容器的外包裝上注明餐食制作時間和安全食用期限。送餐人員應取得有效健康證明,送餐過程中保證送餐容器和包裝清潔、密閉、完好,確保餐食不受污染,相關送餐設備應定期清洗消毒。
九是強化同監管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及工作配合。定期向市場監管部門報送相關數據,如商戶數量及基本信息,投訴舉報記錄等。同時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日常監管工作。
十是積極推動入駐商戶“明廚亮灶”。鼓勵有條件的商戶實施“明廚亮灶”,在商戶頁面向消費者實時公開商戶食品生產制作全過程。
(二)商戶要落實好首要責任
商戶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依法誠信經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網絡訂餐市場存在的各種亂象。
一是強化食品安全意識。主動學習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積極參加監管部門、訂餐平臺組織開展的食品安全培訓。嚴格落實經營資質管理、從業人員管理、食品進貨管理、食品加工制作管理等各環節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定期向第三方平臺更新提供相關備案材料。
二是強化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嚴格落實從業人員健康晨檢及年度體檢制度,禁止患病從業人員接觸直接入口食品。
三是加強食品原料采購管理。在采購食品原料時,嚴格落實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堅決杜絕采購各類違法違規及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
四是保證食品加工制作條件。選擇適合食品加工制作的經營場所,配備能夠保證食品安全的食品儲存設備、加工制作設備、防鼠防蠅設施。持續保持良好衛生狀況。加工制作人員在加工操作時規范佩戴工作服帽、口罩,個人衛生良好。
(三)市場監管部門要落實好監管責任
一是著重加強對訂餐平臺經營者的教育培訓,定期組織訂餐平臺相關管理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培訓,提升平臺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及業務水平。
二是強化對網絡訂餐商戶的日常巡查,著重對實體店經營條件差、消費者評價低、被投訴舉報率高、信譽不佳的網絡訂餐商戶進行排查,以“規范提升一批,強制下線一批”為原則,嚴厲打擊網絡訂餐商戶存在的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不斷凈化網絡訂餐市場環境。
三是加大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對網絡訂餐單位所經營食品、食品相關產品進行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對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嚴肅處理。
(四)構建社會共治體系
消費者要提高安全消費意識。在訂餐時選擇營業資質齊全、經營條件良好、信譽可靠的商戶,倒逼商戶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及服務質量;要提高維權意識和監督者意識,主動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積極投訴、舉報網絡訂餐商戶的違法行為。
行業協會要積極制定出臺行約行規和自律規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內的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以及推廣先進管理技術經驗、加強教育培訓等方面的主導作用,逐步建立行業自我約束、自我凈化的良性發展機制。
新聞媒體要開展客觀、公正的輿論監督,正確引導輿論。積極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知識的公益宣傳,加大對網絡訂餐違法行為的曝光力度,震懾違法犯罪行為。
(作者單位:大連市西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