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5月9日,由新華社、經濟日報社、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主辦,中國品牌雜志社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暨中國品牌建設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2019年參與品牌價值評價數量達1293家,發布品牌數量為598個,發布的總品牌價值達74185億元,成為我國品牌發展的有力見證。
會議當天還舉辦了第三批“中國品牌集群”成立儀式,中國消費電子品牌集群、中國電網品牌集群、中國中醫藥品牌集群、中國檢驗檢測品牌集群、中國文旅品牌集群、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中國堅果品牌集群7個品牌集群正式成立。據了解,2018年5月和2018年9月,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聯合相關國家級協會,先后成立了中國稻香米、中國竹藤、中國焦煤、中國葡萄酒等14個品牌集群。
中國品牌建設高峰論壇
來自國家各部委有關領導、各省市縣政府領導、各地市場監管局、行業協會和企業負責人以及媒體代表等80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普陀區委副書記、區長周敏浩,新華社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宮喜祥,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會長耿虹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以“構建國際品牌評價新秩序,推動全球品牌經濟穩步發展”為主題發表主旨演講。
構建國際品牌評價新秩序 推動全球品牌經濟穩步發展
劉平均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
品牌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體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發揮引領作用。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叭齻€轉變”的思想,為中國品牌經濟高質量發展確立了目標,質量是基礎,創新是靈魂,品牌是目標。
為紀念這一重要日子,2017年,國務院批準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我國迎來了品牌建設的新時代。在第三個“中國品牌日”來臨之際,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聯合新華社、經濟日報社、中國貿促會、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等單位,進行第六次公益性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并舉辦“中國品牌日5·10晚會”,以落實國務院“推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價值評價機制”的要求,宣傳我國優秀品牌正能量。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品牌建設。2018年9月11日,李克強總理考察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時指出,中國制造和服務要邁向中高端,必須以質取勝。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弘揚工匠精神,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推動更多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的品牌享譽世界。
品牌評價是目前全球對知名品牌進行培育、宣傳的主要方式,是企業形成品牌影響力、拓展市場的重要舉措。根據我國品牌評價實踐及國際標準化的需求,2012年,我國聯合美國、德國等國,共同提出質量、服務、創新、有形資產、無形資產“五要素”品牌價值發展理論,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和支持。2014年1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批準成立“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中國擔任秘書國,秘書處設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經過中外專家的共同努力,由中國和奧地利牽頭制定的品牌評價國際主標準《品牌評價基礎和原則》(ISO 20671:2019)于今年3月12日正式發布。這是我國在品牌評價領域獲取話語權的重大突破,也表明我國在品牌評價理論研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該國際標準的出臺,對提升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擴大我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建立國際品牌評價新秩序、推動全球品牌經濟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全球20%的知名品牌擁有80%的市場份額,發達國家已進入品牌經濟時代。擁有國際知名品牌的數量和質量,體現了一國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加快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在組織完成財政部批準設立的經濟類重大研究項目“品牌價值提升工程”的基礎上,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去年提出了“中國國際優勢品牌培育及評價項目”。該項目從“中國資源、中國技術、中國特色產業集群、中國特色旅游和中華老字號”五個方面切入,以發掘優勢產業,形成集群合力,培育品牌集群。集群品牌和集團品牌是不同體制國家培育品牌的不同路徑,各具特色。歐美企業集團往往通過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企業的收購、兼并,不斷做大做強,幾十年來形成了世界級的跨國集團和國際品牌。美國進入世界品牌一百強的企業平均經歷了22次兼并,擁有200個知名品牌。而發展中國家的大型國有企業受體制機制限制,難以實現強強聯合。
我國應發揮優勢產業集群合力,以集群品牌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最終實現發達國家企業集團品牌和發展中國家集群品牌相互認可、共同發展。這是我國今后品牌建設工作的重點,也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2018年以來,我們已先后成立了中國茶葉、中國白酒、中國稻香米、中國竹藤、中國葡萄酒、中國焦煤等14個品牌集群。今天,我們還將共同見證中國消費類電子產品、中國電網、中國中醫藥、中國檢驗檢測、中華民族文化旅游、中國絲綢桑蠶、中國堅果等品牌集群的成立。品牌集群將以國際視野和產業高度,通過制定和執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團體標準,引領提升行業總體水平。
中國品牌建設要走出百年成功之路,必須堅持以“三個轉變”重要思想為引領,以“五要素”品牌價值發展理論為基礎,以品牌評價相關標準為依據,以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為導向,以培育我國五大國際優勢品牌為重點,以建立科學公正的品牌評價國際秩序為目標,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宣傳品牌正能量,創新品牌評價結果應用,培育具有優勢的集群品牌。讓我們攜手共進,推動中華民族優勢品牌走向全球,為我國由質量經濟階段跨入品牌經濟時代而努力奮斗。
品牌創造 媒體責無旁貸
宮喜祥 新華社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
新華社副秘書長宮喜祥在上海出席“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暨中國品牌建設高峰論壇”時表示,品牌建設離不開傳播,作為世界一流全媒體集團,新華社將為民族品牌企業提供全方面的服務,為建設世界一流品牌積極行動。
新華社擁有豐富的媒體資源、強大的傳播渠道和高端的智庫力量,是我國品牌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
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始創于2017年6月,旨在為企業發展、品牌建設提供經濟信息、金融咨詢、交易撮合、智庫、市場研究、創意策劃、信用評價、指數發布、數據庫、專業影像、專業出版、“一帶一路”走出去等全方位服務,助力中國民族企業走向世界。
新華社實施“民族品牌工程”,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企業意愿,同時嚴格入選標準,把企業的核心價值、社會責任和精準扶貧等作為重要因素來考量,并建立專家委員會進行評審。
目前,“民族品牌工程”已服務40多家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獲得廣泛好評。
此前,國內促進品牌建設的唯一全國性社會團體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正式確認,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成為我國世界一流品牌建設的重要載體。
未來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將與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聯手,遴選企業和品牌,按照新通過的國際標準,從“質量、服務、技術創新、有形資產、無形資產”五個方面進行引導,并一對一扶持,爭取早日培養出全球認可的世界一流品牌。
建設品牌強國需創建客觀公允的市場評價環境
毛一翔 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任
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關鍵期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由高速發展邁向高質量發展。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是今后一段時期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品牌建設正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國也正在進入品牌建設的新時期。
“品牌已經成為了大國之間力量對比的重要指標。環顧當今世界,經濟強國也同時是品牌強國。一流品牌是企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的標志,是企業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集中體現,更是高附加值的重要載體。”
關于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品牌,建設品牌強國,毛一翔表示,首先需要創建一個客觀、公允的市場評價環境。有了良好的評價環境才可以引導企業打造市場真正認可的品牌和品質。同時,社會需要培育一種真實可信的誠信文化氛圍。此外,還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品牌發展的法律保障體系。
當然,打造世界一流,建設品牌強國的關鍵在于企業?!爸醒肫髽I是我國眾多企業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品牌建設方面,中央各企業品牌建設體系不斷完善,品牌管理能力明顯提高,品牌創新路徑持續優化,品牌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響當當的國家名片,如中國高鐵、中國核電、中國建筑等。”
服務品牌管理成為資產評估專業服務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
耿虹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會長
據介紹,中國品牌評價信息發布活動已進入第六年。六年來,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以品牌價值評價為抓手,匯集各方力量,在強化品牌意識、引導品牌管理、促進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價值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理論標準、政策和實踐成果。
耿虹表示,當前,服務品牌管理已經納入到資產評估行業新的市場路線指引,成為資產評估專業服務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在品牌建設新階段,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積極配合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做好品牌評價相關的標準制定、技術支持和政策落實。資產評估行業將繼續積極參與品牌提升的研究和培育,助力我國優勢產業走向國際;將積極實踐品牌管理建設,為企業提供高附加值個性化的專業評估。
推動“四大品牌”建設 打造上海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
許昆林 上海市副市長
上海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和民族品牌的發祥地,曾經是中國品牌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貨”也曾是優質品牌的代名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盡管上海的品牌發展曾遇到過挑戰,但是上海追求質量和打造品牌的腳步卻從來沒有停止過。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品牌建設代表著供給側和需求側升級的方向,品牌發展水平已經成為制造業乃至國家整體競爭力的重要象征。世界經濟強國都把品牌建設上升到戰略層面,以占領競爭制高點。1990年,中共上海市委提出“質量上,則上海興;質量下,則上海衰”。1996年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質量振興實施計劃》,明確提出實施名牌戰略。
2018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發布《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方案》和《關于全力打響“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推動“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建設的三年行動計劃,舉全市之力構建打響“四大品牌”的“1+4+X”工作框架體系及政策舉措,努力拉長板、補短板、樹樣板,全力將“四大品牌”塑造成為響亮恒久的金字招牌和馳名中外的城市名片。
為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打造高端品牌,我們推動建立了第三方自愿性認證的品牌評價新模式,全市61家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標桿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獲得“上海品牌”認證。據許昆林介紹,圍繞222個上海老字號制定實施“一品一策一方案”,上海市開展了老字號振興行動,積極推進品牌培育示范工程,打造“四新”經濟發展的品牌經濟生態系統。
許昆林還透露,上海市品牌建設促進會也將于近日揭牌,上海的品牌建設又將增添一支有生力量。
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
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是對中國品牌價值“含金量”的又一次印證。
引人關注的是,中國工商銀行以2931.29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企業品牌價值榜首位;貴州茅臺酒以2885.75億元的品牌價值拔得地理標志區域品牌的頭籌;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313.99億元的品牌價值在產品品牌價值里占據最高位置;達利食品集團以202.39億元的品牌價值在技術創新品牌中價值最高;青島啤酒以434.49億元的品牌價值在中華老字號品牌里遙遙領先。
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范圍為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區域品牌和技術創新品牌、中華老字號品牌。其中,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主要面向我國具有產業優勢、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比重較高、品牌建設基礎較好、品牌評價條件成熟的相關行業。特別是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品牌,重振老字號雄風,中華老字號品牌作為獨立版塊,單獨申報,單獨評價。金融業繼去年探索部分主動評價后,今年完全實行主動評價,并拓展到其他領域。
ISO 20671:2019發布儀式
在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暨中國品牌建設高峰論壇上,舉行了ISO 20671:2019《品牌評價 基礎和原則》國際標準的發布儀式。
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國際秘書、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副秘書長、《中國品牌》雜志社社長盧麗麗在發布中表示:這是中國乃至世界品牌領域標準化工作的重大突破。該標準作為品牌評價的主標準,規定了品牌評價的基礎和原則,明確了品牌評價過程的整體框架,是中國、美國、德國共同創新的品牌價值“五要素”(質量要素、服務要素、創新要素、有形要素、無形要素)發展理論的重大成果。
該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成立以來發布的第一項國際標準,是我國認真履行秘書國職責,多方溝通、積極協商取得的重要成果。
2014年1月,我國聯合美國,推動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了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設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ISO/TC 289自成立以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目前,有包括奧地利、英國、意大利、美國、俄羅斯等在內的11個國家作為該技術委員會成員,有包括德國、日本、韓國、新西蘭等在內的26個國家作為觀察員。
面對當前日趨激烈的全球貿易競爭形勢,我國愈發重視品牌建設。加快品牌建設,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在全球競爭中形成優勢的關鍵所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作為ISO/TC 289秘書處,依據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聯合相關單位開展的公益性的品牌價值評價活動,促進了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的國際化進程,也正在快速增強中國在世界品牌價值評價的話語權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