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偉
畫家于占海既是一位德藝雙馨的優秀畫家,也是我本人十分尊敬的老師。他總是那樣從容、安靜,心如止水般地用他的筆和墨抒寫著心中的意象,美如仙子的牡丹,氣象萬千的山山水水,總會讓人產生許多的浪漫聯想,想起許多的美好吉祥。
牡丹,國色天香,雍容華貴,高雅而不作媚,富貴而不輕飄,被譽為花中之王。古今的文人墨客、丹青高手,無不對牡丹深情垂愛。
我問占海老師,這么多美好的花卉植物,你為什么偏偏鐘情于牡丹?他說:“牡丹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優秀品格的象征,是美的化身,有純潔與愛情的象征意義。它與任何物體在一起,都能表達不同的寓意。”我饒有興趣地追問:“那你細細說說。”他說:“你看,牡丹氣質高貴,給人富貴祥和之感,牡丹與禽鳥的組合有云錦鸞紅之妙;牡丹與山石的組合有繁榮昌盛之意;牡丹與月季畫在一起,有富貴綿延的寓意,叫‘富貴長春;牡丹和海棠畫在一起,意為富貴吉祥,叫‘滿堂富貴;牡丹與水仙畫在一起,意為神佑富貴、吉祥幸福,叫‘神仙富貴;牡丹與水仙、荷花、菊花、梅花等畫在一起,有一年四季富貴吉祥的意義,叫‘四季富貴。”“真是長知識了,怪不得市場上牡丹畫那么搶手。”他說:“可不嘛,明代山水畫四大家之首的沈石田就有買胭脂畫牡丹的故事,人們喜歡牡丹是由來已久的。”
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為了能畫好牡丹,一向講究要腳踏實地地進行藝術創作的占海先生,曾到洛陽、菏澤等牡丹名城尋訪過。各色牡丹花的姿態及在不同時間、天候和光色的表現和變化,他都了如指掌,爛熟于心。
創作之時,他常常會氣定神閑地在一張大宣紙上上演他濃墨重彩的“好戲”——首先將一支羊毫浸在水中濕透,隨后又大中見細地先蘸白粉摻少量牡丹紅在盤子上調成淡紅,再使筆尖、筆肚、筆根均含適量淡紅,再以筆尖蘸少許較濃且相宜的牡丹紅,隨后側鋒橫臥,一筆或兩筆畫成,按花的結構層層點出,錯落有致地畫出牡丹的自然生動。畫枝干時,則最能領略占海老師的灑脫與技藝的嫻熟,焦、濃、重、淡、清等墨色依次層層畫出,信手點簇,穿插交錯,絕不是小兒之技,確實是老道精神,一枝一葉、一花一瓣都畫得主次鮮明、虛實疏密,相得益彰,淋漓盡致。
多年來,占海老師憑著對藝術的一腔熱忱,不斷探索創新,使牡丹花的妖嬈姿態與高貴靈魂完美契合,使他的畫與自己的倔強性格和頑強精神完美契合。因為熱愛藝術,所以他孜孜不倦,兀兀窮年,披星戴月,奮斗不息。他認為,只有純正的內心,才能發現真正的自己。
占海老師牡丹畫得好,山水也畫得得心應手、幅幅精彩。他畫的山水既磅礴大氣又精致細膩,既變幻萬千又惟妙惟肖。大幅的讓人一見便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之洋洋大觀之感,小品山水力作也讓人在一見傾心中喚起無盡的遐想,展現出“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的古典藝術美和現當代藝術美。
從幼芽青青到今天的枝繁葉茂,從當初的含苞靜放到今天的春華秋實,可以說,于占海以其生命里奔瀉出的墨色線條,不竭迸發出的才情動力和創新手筆畫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由此我想,以品格、以境界、以韻味、在如今的畫壇以精神而縱橫馳騁于廣闊藝術草原的占海老師,在其今后的藝術道路上必將還會以其對繪畫藝術的摯愛和不懈上下求索,動若風發地奔跑出其新的藝術和人生的詩和遠方……
于占海簡介:
于占海,男,65歲,滿族。吉林省老年書畫院院士,吉林市老年書畫院院士,吉林省民族書畫院常務理事,吉林北山畫院副院長,吉林省藝海書畫院吉林市分院院士,中國書畫院一級美術師,吉林北國書畫院院士,松花江書畫院理事,吉林市松花江藝術家聯盟常務理事,吉林市影視藝術書畫院院士,吉林市僑聯藝委會委員,天津市賢德書畫院副院長,吉林市美協會員。1988年參加加拿大書畫世界聯展;1992年參加吉林市龍潭區文化館與四川美術館書畫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