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
兒時我經常讀錯字,比如“鑫”字被我讀作“金”字,為此沒少挨老師的批評。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很少出現讀錯字的情況了,現在居然還能像模像樣地寫文章了。這在我老父眼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我感覺很平淡,人生總會有些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就好比我的“90后”友人黃鑫,大學時就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畢業后作品又入展蘭亭獎,借用一句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
時光如果倒退30年,我會把黃鑫叫作“黃金”,這也不能完全算錯,因為黃鑫心底藏著一座藝術金礦,他在人生行進的過程中,葆有對藝術的敬畏,把中國文化中的整體思維和書道中的哲學意蘊相互融合,合理挖掘、有限開發,再將之小心翼翼地呈現到世人面前。整個過程他不慌不忙,不急不躁,這使得他的作品中有一種靜氣。這種靜,和圖書館的氛圍相仿,即使一根繡花針落地也能聽到聲響。
靜下來,是回歸自我的有效通道,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曾在心里毛毛躁躁的時候去趕一篇稿子,寫后連自己這一關都沒過,所以我在寫文章的時候,總想盡力使自己安靜下來。而黃鑫與生俱來存在靜能量,這使他的筆畫有綿柔的雋味,衍生的味道可以讓人經久地琢磨體悟,不會像口香糖那般嚼后無味,這顯然要比那些“花樣書法”更能打動人心。
書法不是簡單的蘸墨寫字,而是一個修煉修為的過程。墨與紙結合后產生的漢字,往小處講,是書家的生活;往大處說,是漢字的前世今生。漢字是具有生命的字符,書法有承擔漢字生命的使命。所以黃鑫在創作中以靜制動,但我要換一番解釋——他用平靜的狀態,書寫出靈動的書法。
黃鑫氣質斯文,言語不多。他更多地把話語放在書法創作中了。他在臨帖和讀書中,與鐘繇、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顏真卿、黃魯直等先賢心平氣和地交流。在書寫時,他的心中不時有這些先賢的影子閃過,但僅僅是一閃而過,他更主要的是學習先賢的章法,以自己的感知去續寫前人的輝煌??袋S鑫的楷書、隸書、章草等作品,不熟悉他的人,還以為是功力深厚的老書家所寫,這讓我想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古語,我建議黃鑫以后可以刻一方“九○后作”的閑章,看他鈐上這個印文的作品,應該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每一個人頭頂上都有一片天空,天空總有放晴的時刻。這是我喜歡的話語,我想把它送給黃鑫,因為他的天分、熱愛和執著,天空里的太陽定會照射出萬重光輝,去溫暖個體的空間,去照亮書法的殿堂。
周恩來《送蓬仙兄返里有感》 黃 鑫/作
東風催異客,南浦唱驪歌。轉眼人千里,消魂夢一柯。
星離成恨事,云散奈愁何。欣喜前塵影,因緣文字多。
黃鑫簡介:
黃鑫,1992年中秋生于江蘇淮安,現為九三學社社員,泰州市青聯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泰州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
作品曾獲中國書法最高獎——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全國書法展最高獎;入展全國第四屆草書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