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中國畫是水墨的藝術,非常講求趣味,無趣難成畫。其中所說趣味:一是指筆墨情趣,二是指所畫物事趣味。當我看到張晨光的畫作時,首先便被畫里面透出的情趣折服,特別是那件《拜石圖》,令我難以移開目光,久久對著畫作品味。
品評張晨光的《拜石圖》,圖中之石確是奇石味道,筆墨酣暢,情趣盎然,石形“奇、怪、皺、漏、透”占全,由此可知畫家張晨光不僅熟悉中國書畫史,也了解奇石藝術。藝術是相通的,只有在內心沉醉于藝術并追求上進的藝術家才會努力鉆研,把姊妹藝術融會貫通而成就大作。再看圖中米芾形象,身著官衣官袍,用筆簡捷干練有力,毫不遲疑,且看人物情態,文人氣質尤顯,不卑不亢,兩手攏袖而眸中有情,足以見張晨光平時對米芾的研究,他在落款中這樣說:“米元章先生見奇石愛之,吾亦如此?!背浞终f明了他對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史和奇石藝術的研究獨特精到,這件作品是一件成熟之作,蘊含著很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接下來再看他其他的作品。
《萬事大吉》畫的是一只公雞站在石頭上,頭扭轉來盯著垂下的柿枝上的累累果實,仿佛是想啄食柿子,顯得趣味盎然。“柿”諧音“事”,“雞”諧音“吉”,所以作者取名“萬事大吉”,多么美好的意境,一下子提升了畫的深意。另一幅作品《騰飛》,畫的是大多數人都喜歡的雄鷹展翅,象征大鵬展翅高飛,同樣意義美好。細看,此幅畫的精妙之處在于眼、嘴、爪、翅。人們都知道鷹捕食獵物靠的是眼尖爪利,往往稱眼力很獨到的人為“鷹眼”,張晨光先生對鷹眼的刻畫很精準,黑色的眼仁冒著高光——白點,眼珠著赭石加藤黃,神形俱到,精氣外露,堪稱絕妙;鷹爪和鷹喙都非常尖銳,微微彎鉤顯示出剛勁之力,捕獵利器之功凸顯;翅羽是鷹飛翔的重點,在他的筆下,濕墨焦墨淡墨互用,顯示出鷹翅的粗壯雄強,特別是鷹翅上的羽毛,用焦墨飛白而出,有一種霸悍之氣;鷹的胸腹用淡墨湮染,邊緣微微滲出,恰好表現了鷹的茸毛,栩栩如生。另外,《猴抓果子》和《雪濤先生筆意》也很令我喜歡。《猴抓果子》畫的是一只猴子坐在石頭上,懷抱二果,身側前傾,右臂前伸緊抓即將滾落巖石的黃果,眼視前方,嘴微張,顯示出猴子的機靈與可愛,野趣的生動畫面讓人不禁微笑。《雪濤先生筆意》顯然是在學習王雪濤先生的畫時突然之間領悟而命筆的寫意畫,濕筆濃墨與淡墨交叉點染,恰到好處,花瓣亦是一筆數色兼下,深紅粉紅在筆墨的干濕之間快速完成,筆意豐富,筆味盡顯,堪稱妙矣?;ㄆ康M顯瓷瓶的質感,一株斜睡的水仙,兩朵花花瓣朝上,情趣陡出,令人玩味。
中國畫講究“書、畫、印”同在,賞玩張晨光的畫作,不能忘記了他的印章。因為張晨光也是一位制印高手,曾出版過《張晨光制印集》,他的畫作上的印章應該是出自他本人之手。我觀他的印章,布局設計嚴謹,筆畫均勻,線條流暢,疏密有致,黑白對比和諧,用刀較為沉穩精細,大有漢唐之風,甚是雅致美觀,有種舒服享受之感。
總之,張晨光的畫作不僅僅有力地承繼了中國畫的深厚傳統文化,還有著將其發揚光大的表現。
張晨光簡介:
張晨光又名張曦,號萬誠居士,齋號蘭雪書屋、太和精舍等,1969年生于山西省汾陽市冀村,1985年結業于山西省汾陽市文化館美術培訓班,1996年到北京,2000年入北京畫院石齊藝術研究班進修,現在為汾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汾陽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呂梁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東城區書法協會會員,中國石齊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水墨丹青書畫院會員,作品發表于多種美術類刊物,著有《張晨光制印集》與《張晨光書畫集》。2012年12月2日《張晨光書畫》在北京市十里河文化園展出,2017年8月27日《張晨光書畫小品》在山西省汾陽市太和橋文化站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