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力提倡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聯動課堂為例,分析其在踐行校地合作時創新教學方式,將課堂搬進社區,以現場教學的方式達到共促發展的雙贏成效。在提高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的同時,將服務輻射到當地周邊,將專業的關懷與支持給予老年人,同時,在高老齡化背景下,呼吁社會對老年群體的關注。
關鍵詞:校地合作 聯動課堂 老年服務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199-02
國務院最近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為貫徹落實深化教育改革,加強校地合作,創新教學方式,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浙旅院)與當地淳安縣養老服務中心開啟了聯動課堂項目,推動課堂走入社區,社會服務輻射周邊老年群體,以學校和養老服務中心融合教育,開啟了教學新模式。
一、聯動課堂實施方案
(一)項目背景
自浙旅院與淳安縣養老服務中心開啟校地合作,老年服務管理專業為增強學生的專業知識實踐應用技能,經校專業教研室研討,改進授課方式,創新開展實踐教學方式,將課堂搬進社區,走進老年群體,提升專業人才理論學習與實務操作相結合能力,形成老年服務校地合作一體化良性運營機制。目前社會工作受到普遍重視,而老年社會工作對于養老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此次教學創新選取了《老年社會工作》課程作為實踐教學,一是深化社會工作在老年群體中的實踐意義;二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二)項目目的及參與對象
針對學生:此次校地合作為專業教師科研和學生實踐教學提供了新基地。可提高學生目標人群服務能力、溝通能力、活動設計策劃等能力,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提升老年服務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厚植學生的老年服務助人自助理念。
針對合作單位:為淳安縣社會福利中心老人提供情感關懷等多方面支持,為老年群體活動策劃等工作提供參考。
此互助聯動課堂,將形成校地之間優勢互補,建設校地聯動學生隊伍,助力社區建設。以地區發展為任務,加強人才協同培養。
參與對象: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千島湖校區專任教師1人,2019級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淳安縣養老服務中心老年人及工作人員。
(三)課堂內容設計
1.個案訪談
所支撐理念理論:人在情境中理論,溝通理論。
內容安排:
活動主題:走進老年人。
活動目的:增強與老年人的溝通能力;靈活運用傾聽、共情等技巧;學會選擇適應的支持方式;給予老年人一定情感關注。
活動形式:4人/組訪談1位或1對老人夫婦
第一次活動:“讓我走進您”。目的是建立訪談者與案主間信任關系,需完成:個案評估和語言溝通;需體現溝通、傾聽和共情的技巧。
第二次活動:“聽您講故事”。目的是形成進一步有效溝通,需完成:訪談記錄和語言溝通;需體現溝通、傾聽、共情的技巧。
2.小組活動
所支撐理念理論:人本理論,群體動力學理論,社會支持理論。
內容安排:
小組主題:音樂陪伴。
小組性質:娛樂小組。
小組目的:增強老年群體間的溝通、社會參與感及團隊意識,建立老年人同輩支持網絡,豐富老年人娛樂生活、愉悅身心。
小組形式:4人/組:組織者2人,輔助2人,其余學生為觀察員,做好記錄及分析。
第一次活動:“感受你,感受音樂”。目的是建立信任關系,增強老年人學習動手能力、交際能力,豐富娛樂生活;需完成:破冰游戲,聽音樂談感受、交流,節拍學習、練習,學會兩首樂曲;需體現出學生溝通及小組工作的能力。
第二次活動:“共奏我們的樂曲”。目的是加深組員間的認識、溝通及表達,增強小組動能及自組織能力,增強協作能力,建立同輩支持網絡;需完成:回顧樂曲,挑選樂器分組創作,共奏樂曲,總結、分享交流活動;需體現出溝通和傾聽的技巧。
評估:
(1)根據開展小組前的需求評估和效果評估,組員將完成同一份問卷,以比較組員在參加小組前后的改變;
(2)小組最后一節,組員的分享及意見;
(3)觀察員觀察中提出的問題,以記錄為參考;
(4)組員的配合率,組員的反映。
二、實踐效果分析
(一)總體活動效果
使學生樹立了助人自助的觀念,提高行業認可度,提高服務意識、人文情懷及溝通等行業技能。增強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結合,構建了個人與社會溝通的橋梁,善于靈活掌握“老年社會工作”個案及小組工作方法技巧。
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老年群體間的溝通與支持。尤其對于中心中非自理區老人,平時較少得到關注,更沒有能力參與小組活動,為此,引導學生分組進入非自理區,與失能失智長者進行由淺入深的溝通交流,既而促進建立信任關系,為他們帶來精神慰藉,得到人文關愛。引導學生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老年人積極心態、老有所樂。引發社會對空巢老人問題的關注,引導更多的人努力解決這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二)成果展示形式
1.團隊公眾號
團隊定期將實踐過程及收獲心得等發于公眾號,以便完善接下來的實踐計劃,更有利于對于養老事業的宣傳。
2.科研成果
學術價值的總結研究,最終形成論文及課題的申報。
3.宣講會
實踐課程結束后,在校區組織宣講會,將所學所獲及心得等以宣講的形式展示。
4.紀念品
發放明信片等留作紀念。
三、創新聯動課堂的啟示
校地合作秉持“務實合作、互利共贏、服務社會、共同發展”的理念,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創新聯動課堂模式起到優勢互補的雙贏成效,總結為以下幾方面:
(一)老年人層面,共促中心長者精神關懷
經前期對于當地老年服務中心的需求評估發現,中心按長者身體情況劃分為自理和非自理兩大區域,自理區尤其行動能力和參與感強的老年人經常會參與一些活動,但恰恰是非自理區的老年人相對得到的精神關注較少。此次課堂實踐,使學生們更多傾向于對非自理區老年人的溝通和關懷,也秉持了社工傾向于弱勢群體的理念。
(二)學生層面,增強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教育
高職院校學生更加注重應用實踐能力,此次教學模式的探索,旨在打破傳統的課堂教授方式,在實地實踐中教學,讓學生在現實環境中活學活用,遇到的臨時性問題可以及時接受指導,在真實的環境中鍛煉實踐能力,增強與老年人的溝通能力等專業素養。
(三)學校層面,探索職業教育改革新思路
在深化改革背景下,浙旅院踐行優化校企、校地合作方式,創新教學方式,力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也以實際行動探索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新路。
四、結語
當今,高職院校對于教育改革的創新,都在以不斷探索來找出更加適應的道路,都在秉持不忘育人之初心和使命。怎樣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怎樣的創新模式才能更全面地提升大學生的素養、塑造正確的價值觀,是作為教育行業的終極目標。
責任編輯:張蕊
[作者簡介]蘇坤,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助理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社會學(社會工作),老年服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