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路徑開展相關研究,針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素和當前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的路徑構思,認為應該從提高風險意識、強化新技術應用執行力度、完善監管法規、提升矛盾糾紛解決的現代化管理能力四方面給予解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路徑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理論結合實踐,不斷探索,才能取得真正的實效。
關鍵詞:市域社會 治理現代化 路徑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248-02
市域社會治理是指以地級市的行政區域為范圍,依靠黨委政府、社會機構、公共企事業單位及公民等主體參與,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機制,通過對治理實踐的反思評估,不斷加強對轄區的管理效率和質量的活動。當前我國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級戰略推動的內在必然要求,因此值得重視。
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要素
1.黨建領導
黨建領導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出發,積極推動現代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礎上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很快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黨建領導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思想指導,也是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實踐的重要力量。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不能脫離黨建思想理念的根本要求,必須緊密圍繞黨建思想開展現代化治理,這既是國情的需要,也是城市未來發展的戰略意義的行動指南。通過黨建領導可以使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得到充分的資源保障,頂層設計、制度安排、決策部署都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和指導,黨建領導既具有先天性優勢又具有后發性能力。
2.風險防范
我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實踐具有起步較晚、發展較快、研究時間較短的特點。由于國內關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較少,而且大多數研究都針對黨建領導等展開,對風險防范的要素重視度不足,使得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研究缺乏落地的視角。前文所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離不開風險防范,包括化解民眾矛盾、社會維穩等,從理論看風險隨時都存在,體現為安全風險、管理風險、經濟風險等。安全風險包括社會黑惡勢力犯罪、精神病患者等;管理風險包括群眾利益、重大民生事態執法等;經濟風險包括市場不正常波動、知識產權風險等。
3.群眾溝通
我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與群眾進行高效率的溝通,這種溝通包括兩個方面:群眾間信息傳遞;政府與群眾溝通。互聯網時代信息傳遞能力大大超過以往,群眾溝通活動具有高度變更性、多元性等特點,各種溝通形式大多在網上進行,速度快、頻率高,因此為政府的管理帶來了更大的難度,必須保證在有效的風險控制基礎上,在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完成有效的高質量溝通。堅持走群眾路線,把人民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及時了解群眾的訴求。
4.基層監督
相對傳統治理模式,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監督檢查活動的復雜難以全面論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全程監督、實時監控,這樣更具可行性,尤其對治理關鍵節點的監督。舉例看,針對電信網絡詐騙、校園安全侵害等違法犯罪活動,發動基層監督作用。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基層治理機構和團體整合到一起,發揮各自優勢,以鄉鎮為治理單元,深入推進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 積極打造以鄉鎮為基礎單元的治理網格,推動科學化治理。
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存在的問題
1.缺乏公共資產的控制觀念
當前我國處于市場經濟時代,市場經濟強調公共資產市場調配,大多市場主體都通過技術創新應用來增加自身產品的附加值,市場創新所創造的資產除了自身資產外,其余都為公共資產。相比私有資產,公共資產更加具有普適性,這是政府公共部門管理控制的重點對象。當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在公共資產控制中缺乏控制觀念,控制環境不夠理想,忽視了公共資產的潛在價值,在管理中無法真實、完整地體現,忽視了公共整體利益,浪費了公共治理成本,無形中產生了資源浪費,這種問題是比較突出的。
2.缺乏合適的治理權力分配
權力分配失衡對管理者參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造成破壞。管理者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經濟成績管理上,治理權利分配也圍繞經濟成績管理進行,經濟成績管理只是治理的一部分要素,更重要的包括信訪矛盾化解、基層利益保障等,比例與利益分配比例失衡,這是當前的主要問題。
3.風險意識較差
當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主要依托傳統治理工具開展,毫無疑問,信息化工具加大了治理主體的風險管控效率,同時也存在著信息方面的風險。當前許多執法者對社會治理中存在的隱性風險缺乏警惕性,心存僥幸心理,認為不會有什么風險,在監督、風險評估中缺乏足夠的風險認知,對治理環境隨時可能出現的新問題、新危機沒有警惕性。比如網絡犯罪等。
4.信訪等工作執行力度不夠
當前由利益問題引起的矛盾和沖突不少,涉及的群體多、領域寬、訴求多,群眾信“訪”不信法的思維仍根深蒂固。管理者也不愿意放權,局部執行的力度較差,效果不夠明顯。大多通過經驗對信訪實踐進行主觀式判斷,忽視了對事件客觀性的把握。傳統執行手段中往往利用管理者權限進行直接參與,但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信訪維穩工作模式下,這種執行方式是行不通的。
三、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路徑
1.提高風險意識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開展要加強防范治理風險,提高治理效率,除了加強傳統的治理風險意識警惕,還要對城市金融風險管理、稅務管理、服務管理、環境管理等方向延伸,具備符合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自身發展特征的意識。
2.強化新技術應用執行力度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所面臨的背景是技術的創新超出以往,不斷有新的互聯網技術作為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尤其是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將創新技術應用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執行過程中,己經是大勢所趨。主要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決策、執行、評估的集中化過程中充分應用高新技術,如區塊鏈技術等,有利于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執行水平,順應當前產業結構轉型的歷史潮流。
3.完善監管法規
完善財務監管法規,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法律法規保障。治理現代化是一把雙刃劍,長期看減輕了基層機構的工作壓力,短期看也許會造成少數人鉆法律的空子,進一步降低群眾的滿意度,這就需要完善監管法規。監督體系的缺失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這種現象的發生,由于當前城市化不斷推進,市場更新快,如果缺乏監管法規,政府公共部門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處于劣勢,也不利于政策的實施。建議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軟件環境。
4.提升矛盾糾紛解決的現代化管理能力
健全完善調解制度,打造由行政部門、司法部門、人民調解機構、專業調解機構組成的多頭調解組織。目的是針對性地化解群眾信訪矛盾,達到科學化、專業化的制度水平。同時,可以利用多元調解平臺,不斷完善調解方式和途徑,積極引導群眾糾紛事件向良性趨勢發展,可以采用網上調解等新模式,積極嘗試第三方社會主體參與,發揮多方力量提升調解效果。
四、結語
綜上,本文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進行了分析,通過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要素進行分析,提出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嘗試給出建議。最終認為,提高風險意識、強化新技術應用執行力度、完善監管法規、提升矛盾糾紛解決的現代化管理能力可以有效解決當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困境。
參考文獻:
[1]陳一新. 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理念體系能力現代化[J]. 社會治理,2018(8):5-14.
[2]陳一新. 推進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J]. 公民與法(綜合版),2018(8):3-6.
[3]韓冬梅. 加快構建市域社會治理法治化保障體系[J]. 唯實,2019(4):16-19.
責任編輯:景辰
[作者簡介]谷軍威,中共牡丹江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本科,研究方向: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