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丹?

【摘要】目的 研究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中應用外科手術的治療效果。方法 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5例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22例)實施雙側甲狀腺次全切除,實驗組(23例)實施雙側甲狀腺結節被膜內切除術和峽部切除術,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復發率和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形成統計學價值(P<0.05)。結論 雙側甲狀腺結節被膜內切除術和峽部切除術能夠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并發癥和復發率,應該進行推廣。
【關鍵詞】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
【中圖分類號】R5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3..02
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甲狀腺疾病,臨床中治療還是依靠手術進行治療,甲狀腺大部切除術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在治療過程中如果不徹底切除病灶,這就會殘留增生的甲狀腺組織,容易造成患者病情反復,提升發生手術并發癥的風險[1]。本次就外科手術對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的治療效果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45例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選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所有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根據抽簽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齡為24~75歲,平均年齡為(46.8±11.48)歲。平均結節直徑為(3.25±0.86)cm;對照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最小年齡為25歲,最大年齡為76歲,平均年齡為(45.9±11.46)歲。平均結節直徑為(3.42±0.92)cm。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實驗組采用雙側甲狀腺結節被膜內切除和峽部切除術,首先探查好患者的甲狀腺確認病灶。將中靜脈結扎,游離上下級的血管,成功以后利用血管夾將纖體周圍的血管夾閉,每隔10 min恢復供血。在上述操作的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關注,保持穩定后切除峽部,在峽部殘端打開甲狀腺,快速切除甲狀腺結節,盡量切除完整。結節切除后利用連續縫合的方式精準縫合殘余腺體,注意避開甲狀腺后被膜,縫合后移除血管夾。
對照組通過雙側甲狀腺次全切除術,離斷患者甲狀腺血管并切除峽部,切除的過程中要避開包膜和腺體。手術后患者服用左甲狀腺素片,每天為50 g。叮囑患者每月進行復查,并根據病情調整藥物劑量。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經過1年隨訪,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和復發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版本統計軟件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配對設計的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描述,計量資料以(x±s)描述。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情況
實驗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和復發率對比
實驗組1例喉上神經損傷,1例喉返神經損傷,1例手足麻木,并發癥發生率為13.04%;對照組喉上神經損傷、喉返神經損傷、手足麻木分別有3例、4例、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40.91%。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x2=4.4648;P=0.0346;P<0.05)。實驗組術后復發2例,復發率為8.69%,對照組術后復發8例,復發率為36.36%。實驗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x2=4.9802;P=0.0256;P<0.05)。
3 討 論
結節性甲狀腺腫是甲狀腺的一種良性病變,與性別、年齡、遺傳等有關。雖然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是一種良性的病變,但是如果不徹底切除病灶,很容易殘留甲狀腺組織和微小結節,提升手術后的復發率[2]。
傳統的手術保留了背側的甲狀腺組織,雖然能夠降低甲狀旁腺組織的損傷,但是一旦復發,還是需要對雙側的甲狀腺組織進行處理,這就提升了手術的技術要求和難度。由于結節性甲狀腺患者甲狀腺一側或者兩側均有甲狀腺結節,因此采用一側全切除聯合對側全切除手術的方式能夠將增生較多的一側甲狀腺組織切除,效果十分明顯。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
綜上所述,雙側甲狀腺結節被膜內切除術和峽部切除術對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的治療效果較好,具有推廣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豐平,李? ?杰.甲狀腺全切術與次全切除術用于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療效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6,21(5):842-843.
[2] 劉? ?高,葉紹兵.甲狀腺全切術與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雙側結節性甲狀腺腫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7(35):13-15.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