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玉秀 龍嬌
【摘要】目的 分析淺表組織及乳腺侵襲性纖維瘤病AF的超聲表現、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淺表組織及乳腺侵襲性纖維瘤病患者15例,所有患者經手術病理或穿刺病理證實。全部患者均接受超聲檢查,分析病例的超聲表現、診斷效果。結果 所有病例病灶均為單發性,平均病灶為(3.55±0.23)cm。8例患者發生在乳腺,4例患者位于左側腹股溝,3例患者位于腹壁下肌層。結論 采用超聲檢查淺表組織、淺表組織及乳腺侵襲性纖維瘤病,可獲取超聲表現,結合患者的病灶情況診斷,確保診斷結果的可信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淺表組織;乳腺侵襲性纖維瘤病;超聲表現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3..02
侵襲性纖維瘤病(AF)為發生率較低存在局部侵襲能力的纖維組織腫瘤,也可以叫作韌帶纖維瘤、硬纖維瘤[1]。臨床方面對這一疾病的認識不足,并且臨床關于該類報道較少,所以容易發生漏誤診情況,和其他惡性病變混淆。本次研究將我院近4年收治的淺表組織及乳腺侵襲性纖維瘤病患者作為試驗對象,重點評判實行超聲檢查的表現、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淺表組織及乳腺侵襲性纖維瘤病患者15例,患者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32.5±3.3)歲。
1.2? 方法
采取GE E8超聲設備,探頭頻率為3.5~14 MHz,超聲彈性成像將頻率調整為12 MHz左右。取患者平臥位,完全顯露乳腺、腋窩及腹部、雙側腹股溝區。待獲得患者二維超聲圖像特征后,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腫塊大小、縱橫比、形態、邊界、四周和內部回聲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運用彈性成像技術(UE)診斷。合理使用超聲實施彈性成像技術顯示圖像,觀察區域面積>病灶2倍應合理的調整壓力、壓放頻率。采用羅葆明改良方法評判患者病灶彈性圖像,UE評分3分或3分以下為良性病變,評分4~5分為惡性病變。
1.3? 觀察內容
觀察15例病例的超聲表現、診斷效果。
1.4? 統計學處理
臨床數據采用SPSS28.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
2 結 果
15例患者病例病灶均為單發,病灶大小范圍2.5~4.6 cm,平均病灶大小(3.55±0.23)cm。15例患者中發生在乳腺患者8例,超聲表現:低回聲結節、內部沒有發現砂礫樣化灶,腋窩沒有腫大淋巴結。8例患者中5例患者超聲表現:邊界和正常腺體分界不清晰、形態不規則、分葉,縱橫比在1以下,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可觀察到少量血流信號,UE評分為4分;其余3例患者超聲表現:邊界低回聲且不清晰、內部回聲不均勻,病灶形態不規則,后方回聲輕度衰竭,縱橫比在1以下,CDFI沒有明顯的血流信號,UE評分為5分,易和乳腺癌混淆。其他7例患者中,4例患者左側腹股溝區超聲表現:均勻弱回聲、邊界清晰、形態不規則、腫物長軸和累及肌肉纖維走向統一,縱橫比不足1,可觀察到點狀血流信號;3例超聲表現:腫物處于腹壁下肌層,局部可見均勻低回聲腫物,邊界清晰、形態不規則,腫物長軸和累及肌肉纖維走向統一,縱橫比低于1,CDFI不能看到血流信號,和淋巴瘤容易混淆。
3 討 論
AF可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身體位置均可發病,女性發病率遠高于男性發病率,特別為育齡期女性[2]。這一疾病具有發病隱匿的特點,所以早期不易于發現,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晰,但是不排除和外傷、手術、遺傳、內分泌等因素存在關聯性。深部軟組織克隆性纖維母細胞增生,可浸潤生長、局部復發,生物學可解釋為良性腫瘤、惡性腫瘤之間,為中間型[3]。本研究的病例大多為女性患者,腫瘤處于乳腺、腹壁肌層,通過致密膠原組織所構成,肌瘤質地致密、堅韌,瘤內血管間質并不多。
AF內部回聲比較多樣化,瘤體長軸和肌纖維走向保持統一的狀態[4]。15例患者腫物的縱橫比均不足1,7例患者位于淺表肌層瘤體長軸、累及肌肉纖維的走向胞質一致。這和瘤內血管間質比較少有關,所以CDFI血流信號為少或無。UE可明確組織軟硬情況,經對腫物硬度進行評估,客觀評判腫物良性或惡性。因為侵襲性纖維瘤病質地致密、堅韌,所以病灶UE評分為4分或4分以上,8例患者病灶位于乳腺為單發,腫塊的大小差異較大,超聲表現為低回聲,并且內部回聲為均勻的狀態,腫塊縱橫比不足1,邊界不清晰或欠清,形態無法保持規則,一些病例還會出現成角樣的征象,腫塊內無法觀察到鈣化灶,血流表現為無血流信號或少量血流信號,而且腋窩不可見腫大淋巴結[5]。故此,臨床方面需做好典型乳腺纖維瘤、乳腺癌,和淺表組織及乳腺侵襲性纖維瘤病的鑒別診斷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癌多在40歲以上人群發病,并且乳腺癌超聲典型特征為內部砂礫狀細小鈣化,腫塊縱橫比為1或1以上,四周為不規則的高回聲暈、衛星灶,血流比較豐富、血管走形復雜。
本次研究的病例超聲表現能夠和乳腺癌患者進行鑒別。而乳腺腫瘤發病人群較小,通過二維超聲、彈性超聲檢查提示惡性的可能,無法觀察到砂礫樣鈣化灶、乳腺癌相關惡性表現,故此可考慮為侵襲性纖維瘤病[6]。在超聲引導下,可以做好和急性血腫、纖維肉瘤,以及橫紋肌肉瘤等的鑒別診斷工作。其中急性血腫患者多存在外傷史,內部回聲為均勻或不均勻,回聲和血腫的時間存在緊密的關聯性,邊界不清楚、血腫內未見血流信號,而腫塊內部或腫塊四周能發現血管破口進入表現,后期自行吸收所以能很好的和AF進行鑒別診斷;纖維肉瘤發生轉移的可能性較大,而侵襲性纖維瘤病不易發生轉移情況;神經源性腫瘤患者可見神經感覺異常表現,超聲診斷腫瘤長軸一端或兩端邊緣能明確相連神經干細尾狀低回聲鼠尾征,以此和AF作以有效區分。
綜上,超聲診斷侵襲性纖維瘤病可清楚的觀察到病灶邊界、形態、血流信號等相關情況,并明確病灶和四周結構的關系,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雪莉,陳? ?鑫.胰腺、空腸和橫結腸并發罕見侵襲性纖維瘤病1例報告[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8,38(7):831-832.
[2] 鄭冰潔,劉琴秀,吳? ?飛,等.淺表型纖維瘤病二例[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8,34(2):104-106.
[3] 崔艷秋,俞詠梅,竇? ?彤,等.孤立性纖維性腫瘤的影像及病理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7,28(4):250-254.
[4] 李? ?亮,孫? ?濤,林凡忠,等.脂肪纖維瘤病6例臨床病理分析[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7,24(6):419-422.
[5] 洪睿霞,趙? ?懷,羅? ?麗,等.侵襲性纖維瘤病的超聲表現及誤診分析[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7,14(6):374-377.
[6] 范麗青,付志勇.淺表組織及乳腺侵襲性纖維瘤病的超聲表現及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7,32(9):1467-1469.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