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娟
【摘要】目的 分析在肺結核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護理中實施延續性護理的有效性。方法 此次研究中一共選擇肺結核伴糖尿病的患者35例,全部患者入院時間段均是2018年6月份~2019年6月份,為確保35例隨機對照有效性,將患者劃分成15例對照組、20例觀察組,對照組所用護理模式為常規護理,20例觀察組組聯合常規護理與延續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有效性。結果 觀察組按時服藥、活動與飲食科學、按時復查、自我監測、預防知識掌握度評分及總依從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物質生活狀態、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等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肺結核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護理中實施延續性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肺結核;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3..02
肺結核屬于慢性的傳染性疾病,危害比較大,發病和機體的免疫力降低、結核菌感染相關。糖尿病為高發性慢性代謝性疾病,和脂肪代謝、糖分紊亂相關。糖尿病為肺結核病毒易感宿主,這兩種疾病容易同時出現,并且會互相影響,加大了治療的難度,因此治療時應配合相應的護理。文章一共選擇肺結核伴糖尿病的患者35例,全部患者入院時間段均是2018年6月份~2019年6月份,探討了在肺結核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護理中實施延續性護理的有效性,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中一共選擇肺結核伴糖尿病的患者35例,全部患者入院時間段均是2018年6月份~2019年6月份,為確保35例隨機對照有效性,將患者劃分成15例對照組、20例觀察組,對照組所用護理模式為常規護理,20例觀察組組聯合常規護理與延續性護理。觀察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齡為59~88歲,平均(71.16±2.35)歲;病程為6~18月,平均(10.71±1.76)月。對照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齡為60~89歲,平均(71.29±2.65)歲;病程為5~19月,平均(10.26±1.52)月。比較兩組各臨床資料,結果顯示無統計學的意義(P>0.05),可比性較強。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系統性的健康教育、運動指導、飲食干預、定期復查等。
20例觀察組組聯合常規護理與延續性護理:①延續性護理小組構建:社區內需要建立一個延續性護理小組,小組中成員必須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豐富的溝通經驗,護理人員還需收集患者的信息,建立檔案,這樣更方便于后期延續護理的開展,在小組中選擇出小組長,由小組長定期對組內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以此全面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以此給患者提供最優質的護理。
②方案制定: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病情來制定有效的護理計劃,并在每周與患者進行電話溝通,每月對患者進行上門隨訪,并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作息干預、心理疏導、飲食護理、運動護理、服藥指導等。
③護理:患者及家屬極易受疾病因素影響而產生各種各樣的不良心理情緒,加上藥物不良反應,極易給患者生理、心理造成極大地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強化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和交流,鼓勵患者將內心的想法傾訴出來,以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此外,護理人員還可向患者及家屬列舉成功的案例,讓患者和家屬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只要積極地治療,疾病也可被治愈。家庭是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行鞏固治療的主要場所,而家庭支持對于患者尤為關鍵;因此,護理人員應強化對患者家屬的疏導,囑其多陪伴、安慰患者,并讓患者能夠充分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關懷,進而幫助患者重樹治療的信心。患者居家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每3~5日便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一次通話,詳細了解患者飲食、運動、心理狀況,并通過微信、QQ等工具給予患者護理隨訪干預,包括:穴位按摩、漸行性的肌肉放松指導等;每次隨訪時間控制在30min左右;隨訪期間,護理人員還應耐性回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并糾正患者錯誤的飲食或運動習慣,以確保治療的療效。
1.3? 觀察的指標
采用本院自行設計和擬定的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出院后的依從性進行評定,包括:按時服藥、活動與飲食科學、按時復查、自我監測、預防知識掌握度等五個方面,各方面滿分20分,總分100分,評分越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越好。
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對兩組護理后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包括:物質生活狀態、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等四個維度,共74個條目,各維度總分均100分,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就越高[3-4]。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x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分析法,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治療依從性
觀察組按時服藥、活動與飲食科學、按時復查、自我監測、預防知識掌握度評分及總依從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GQOL-74各維度評分
觀察組物質生活狀態、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等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為主要的特征,主要因為胰島素的分泌缺陷或是胰島素吸收障礙,或是兩者都有,有巨大的危害,容易引起血管、心等器官疾病,甚至于致死[1]。2型糖尿病常與肺結核共存,且病情相互影響,加大了治療難度,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而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夠給予肺結核患者連續性的健康教育,進而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讓其充分認識到規范治療對于延緩病情進展、提升治療療效的重要性[2]。在糖尿病伴肺結核患者中實施了延續性護理干預以后,能夠讓患者掌握更多地、與疾病有關的科學知識,從而提升治療的信心,并以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和治療,最終提高治療依從性。延續性護理干預還能夠幫助患者重新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進而增強患者機體抵抗力。延續性護理干預更注重家庭支持以及出院后的隨訪,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患者家屬的配合度和依從性,使其能夠真正督促患者遵醫囑用藥、飲食、運動[3]。本次研究得出,觀察組按時服藥、活動與飲食科學、按時復查、自我監測、預防知識掌握度評分及總依從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物質生活狀態、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等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在肺結核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護理中實施延續性護理能夠改善患者臨床指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 ?玨.多學科團隊協作延續護理在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4):211-213.
[2] 宋衛蘭.常規與綜合護理在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5):203.
[3] 李? ?麗,戴華麗.研究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實行護理干預對其康復的干預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21):73-75.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