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志陽 陳穎
【摘要】室性早搏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正常人與心臟病患者均可發生。因此,如何防治室性早搏,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減少發病率及死亡率,已引起廣泛重視。本文通過從中醫體質的生理學基礎論角度來探討室性早搏易發體質類型,從而進行有效預防。
【關鍵詞】中醫體質;生理學基礎;室性早搏
【中圖分類號】R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3..02
室性早搏又名室性期前收縮,簡稱室早,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過早發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極的心搏。健康人、亞健康人與心臟病患者均可發生室性早搏,且非心臟病人群發生室早的幾率與年齡成正比。室早臨床癥狀主要有心悸、胸悶痛、乏力、暈厥等,嚴重者可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而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防治室性早搏,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減少發病率及死亡率,已引起廣泛重視。誘發室性早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均可使心肌受到刺激而發生室性早搏;洋地黃、奎尼丁等藥物中毒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前常先有室性早搏;精神不安、吸煙飲酒等也可誘發室性早搏。室早常見于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疾病。臨床通過符合室性早搏的心電圖特點結合患者的癥狀可以對室早患者做出一個基本的診斷。
室性早搏的機制從中醫理論方面來探討的話,或許可以用體質學說來解釋。
那么何為體質?關于體質,要縱觀中醫學的發展史。在《黃帝內經》中多以“形”、“質”表之,唐。孫思邈《千金要方》以“稟質”言之,宋。陳自明《婦人良方》稱為“氣質”等等,自明清朝有“體質”之稱后,人們逐漸習慣以此來表述不同個體的生理特殊性。20世紀70年代末,匡調元提出“體質病理學”,后漸形成了中醫體質學說的理論框架,近些年來,隨著對體質學說的不斷深入研究,中醫體質學說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將其運用到臨床辨證論治中去。從中醫基礎理論概括體質,是指由先天獲得,加之后天影響作用形成的在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綜上所述,體質是由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三個方面的差異性構成的。發病過程中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理過程中疾病發展的傾向性大多由體質的差異性決定的。
接下來我們開始試著用體質學說來探討室性早搏這個臨床問題。
理想的體質應該是陰陽平和之質,但是機體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陰陽也是處于動態的消長變化之中,故而才會出現平人表現出偏陰質、偏陽質和陰陽平和質,這三種體質分類過于簡單,現實生活中的體質類型遠不是這三種體質所能概括的,所以對于臨床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現在我們多使用中華中醫藥學的分類標準,將體質分為九種: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和特稟質。[1]我們將從這九種體質入手,通過分析體質的生理學基礎并結合臨床數據來得出體質與室性早搏之間的關系的結論。
傳統中醫學將室性早搏歸屬為“心悸”的范疇,漢代有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首提“心悸”病名。在現代《中醫內科學》教科書中多將心悸分為了九個證型,分別為心虛膽怯,陰虛火旺,心陽不振,心血不足,水飲凌心,瘀阻心脈,痰火擾心,邪毒犯心。那么到底哪些體質易發生室早呢?
首先,從體質的生理學基礎來看有兩點。第一、臟腑經絡的盛衰偏頗決定體質的差異。五臟六腑均參與血液的運行,但其中心的泵血功能尤為重要。心居胸中,為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主血脈,又主藏神,其華在面,在體合脈。在《靈樞。決氣》中有:“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心氣充沛,心陰與心陽協調,則心臟搏動有力,頻率適中,節律均勻,脈管舒縮規律,脈道通利,血運流暢。否則,心臟搏動無力,頻率紊亂,節律不齊,脈管舒縮失調,血運失常。好發室早的病因之一為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發病機制可從兩方面論述,1、由于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肌張力增加使心肌耗氧增加;2、冠脈痙攣、循環血量減少、冠脈狹窄固定使冠脈供血不足。心之氣血不足,心失濡養,心氣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脈管不充,無以充盈血液、滋養濡潤脈道,從而引發心肌代償做功,長時間則易發展為冠心病,繼而誘發室性早搏。中醫可以從心之氣血虧虛、心火亢盛、心脈瘀阻著手。心火偏亢,陽氣亢盛,陰不制陽,陽氣推動血液運行太過加快心肌耗氧;心血瘀阻,循環血容量減少,冠脈供氧不足,出現心悸、胸部刺痛、夜甚等表現。另一好發病因為高血壓,根據臨床數據顯示,高血壓多由肝陽上亢所引發,肝腎陰虧,水不涵木,肝陽抗擾于上所表現的上實下虛的癥候,可有陽熱亢逆的病理表現,如頭暈脹痛、面紅目赤、耳鳴耳聾等,并伴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等神志不安的癥狀。其臨床癥狀與肝的生理功能相關。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主疏泄,主藏血。肝失疏泄,肝氣太過,肝氣亢逆,血隨氣逆,血管壓力增高,血壓增大,日久引起高血壓病變,甚至損害心、腦、腎,并發腦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腎病等等。從這一角度入手我們不難看出陰血虧虛、陽氣亢盛、血瘀脈痹體質者易出現室早。
第二、精氣血津液是決定體質特征的重要物質基礎,其中精的盈虧優劣是體質差異的根本。腎者,先天之本,精之處也,主生長發育與生殖以及臟腑氣化。《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逐漸衰老,身體的各方面機能明顯下降,腎氣及腎陰和腎陽推動和調控機體精氣血津液新陳代謝的功能也逐漸減退。腎在體合骨,生髓,皆由腎精化生。《靈樞·海論》有:腦為髓之海。即腎精充足,髓海得以充養,腦發育健全,則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反之則見“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由此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解釋為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室性早搏的機會增加,即陰精虧損,同樣可把其歸到虛證范疇。
這是從體質生理學基礎角度分析室性早搏的可能易患體質,但實際具體臨床中還有其他影響因素。根據臨床數據分析,室性早搏患者性別的中醫證型分布性別與證型之間有顯著相關性(P<0.01);在男性患者中,痰熱瘀阻型室早患者數量較多 ;而在女性患者中,氣血兩虛型室早患者數量最多(P<0.01)。 其次合并不同疾病的室性早搏患者中醫證型分布合并他病證型也有顯著相關性,如合并高脂血癥患者中痰熱瘀阻型最多見(P<0.01)、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氣血兩虛型與陰陽兩虛型多見(P<0.01或P<0.05);在單純室性早搏的患者中,氣血兩虛型與其它各型比較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2]。
參考文獻
[1] 王? ?皓,楊德錢,胡黎文,杜怡雯,趙鳳林,黃路梅,朱星中醫藥治療室性早搏的研究進展(A)中醫臨床研究,2017,9(23):1674-7860.
[2] 謝海波,劉亞娟,周? ?嵐,李? ?楊.室性早搏的中醫辨證論治分析(B)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6(10):1674-070X.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