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超
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實施,寶寶數量明顯增加,但是嬰幼兒期發生率很高的貧血卻并未引起有效的關注。貧血會影響到全身多系統,嬰幼兒貧血可有面色蒼白、煩躁、與大人的交流和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與之前不一樣等表現;有的寶寶會因為抵抗力低下引起反復的感染;還有的寶寶會挑食、食欲差或輔食添加困難;嚴重的貧血還可引起一些嚴重的神經系統癥狀或心血管表現,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6個月~1歲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6個月之前的嬰幼兒從媽媽體內獲取的儲存鐵夠用,而6個月之后獲得鐵消失殆盡,加之生長發育需求增多,引起相對的缺鐵,臨床上多為輕度貧血,癥狀多不典型。
貧血癥狀隱匿性強面色蒼白、食欲下降、發育遲緩、免疫力低下、智力下降、情緒反應等,皆是貧血的癥狀,需要我們擦亮雙眼。
看護人老齡化。喂養知識陳舊寶寶6個月之后,大多數母親產假已經結束,照顧寶寶的任務交給普遍缺乏現代喂養知識的爺爺、奶奶。而選擇配方奶粉比母乳便捷,如果添加含鐵的輔食不及時、添加質量不恰當,寶寶貧血容易加重,免疫力下降,愛生病,同時食欲進一步下降,貧血難以改善,形成不良循環。
1.儲存鐵少:母親孕期貧血,寶寶在母體內無法獲取充足的儲存鐵;或寶寶為低體重兒,獲取的儲存鐵相對較低。有研究顯示,和正常體重新生兒相比,低體重兒和早產兒更容易發生貧血。
2.攝入不足:人乳、牛乳的含鐵量不高,6月齡后未添加含鐵豐富輔食,或者添加種類和分量不足,均引起外來鐵量缺乏。同時,如果寶寶沒有形成良好飲食習慣,挑食偏食,會減少鐵來源。
3.需求過多:嬰兒期生長發育較快,體重增長伴隨著血容量增長,機體需要大量鐵來形成血紅蛋白,往往呈現膳食鐵供不應求的狀態。
4.吸收障礙:食物搭配不合理,溫度把握差,食物細菌污染,餐具、奶瓶清洗不及時,等,均會引起寶寶消化系統疾病,嚴重者引起鐵吸收不良。
5.丟失過多:正常嬰兒排泄鐵量不成人多,合并慢性腹瀉、腸息肉、腸出血、鉤蟲病時鐵大量丟失,貧血程度也會加重,并且較難糾正。
1.加大嬰幼兒貧血相關知識的普及力度:將孕婦、看護人作為重點人群,利用網絡及多媒體平臺,制作動畫、漫畫等易識易記的內容,引起他們的重視,進一步提高依從性。
2.規范孕婦產前檢查。定期檢查貧血相關檢測指標:如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血清鐵蛋白等,做到早發現、早干預。發現貧血的孕婦要重點關注,指導飲食增加膳食鐵,必要時可加用鐵劑。產程中醫務人員要采取積極措施來減少出血量,產后繼續關注貧血情況。
3.堅持母乳喂養。及時合理地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這是減少嬰幼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關鍵,看護人要積極學習先進的喂養知識,按時、按量、科學添加輔食。
4.發現貧血。嚴格按照醫囑規范治療:杜絕自行購買補鐵藥物,杜絕濫用、超劑量使用鐵劑。同時可在醫師指導下,選擇加用改善食欲及增強免疫力的調節劑,使患兒愿意吃、少生病。
5.重視兒童保?。憾ㄆ跈z查,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監護人要通過網絡、書籍、育兒講堂等媒介積極學習兒童保健知識,筑起寶寶健康的首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