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剛
一、馬鈴薯高壟覆土機械化栽培新技術的有效措施
(一)、更換良種
要想更好的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首先就要選育優良品種,這樣才可以保證馬鈴薯更好的生長。如果品種不夠優良,就不會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其質量也會逐漸下降。第一步要保障它的高產、穩產。而且馬鈴薯種子的品質還直接影響著馬鈴薯對自然災害的抗逆性以及田間的抗蟲性。所以要選擇植株生長非常健壯,塊莖比較大的,而且其養分也要非常的充足。其穩產一定要保障馬鈴薯在生長的過程中可以起抗病性和抗逆力。有研究學者經過研究表明,適合機械化高壟密植栽培的品種非常多,其中最為常用包括:大西洋、晉薯11號、晉薯14號等。由于馬鈴薯比較容易感染,而且病毒也非常多,導致馬鈴薯的體積會逐漸變小,出現畸形等不利于馬鈴薯生長的情況。所以,在這情況下,還需要建立一個良繁體系,其主要是負責防治病毒,唯有這樣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品種的優良性,以此來不斷提高馬鈴薯的產量。
(二)、選種、切種、種薯處理
為了避免在播種之后種子出現異常情況,需要在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合理的選擇,一般選擇沒有病,沒有傷痕,非常整齊的種薯,而且還要非常的健康,另外對于一些比較畸形、不規則的薯塊要及時的剔除,在一般情況下,需要在播種前的20天進行選擇。另外,種植戶在進行播種之后要對地塊的質量進行考察,要選擇土壤具有肥力的地塊,最好是那種沒有爆發過蟲害的地塊,這樣的地塊可以使馬鈴薯健康成長。等到種薯出窖之后,需要先在太陽低下進行曬,最短3天,最長5天,曬完之后,再將其放在室內,在散射光的照射下進行催芽,這樣就尅培養出綠而短壯芽。在播種的前一天進行切種,對于切種的要求非常嚴格,需要要芽塊在40g以上,并且每一個芽塊要盡可能的帶頂端優勢芽,切完之后,將其平鋪在地上進行殺菌,一般所采用的殺菌方法是用高錳酸鉀液噴霧,其劑量為0.5%,之后再用草木灰進行拌種。在切種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如果有病薯、爛薯的一定要將其扔掉,并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如果沒有高錳酸鉀,也可以采用酒精進行消毒,避免病菌傳播。該技術的在操作的過程中,可以使鈴薯提早出苗3-5天及進一步提高出苗率。有研究學者表明,對種薯進行日曬,有利于起到殺菌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出現疫病的情況。另外,種植戶在進行播種之后要對地塊的質量進行考察,要選擇土壤具有肥力的地塊,最好是那種沒有爆發過蟲害的地塊,這樣的地塊可以使馬鈴薯健康成長。
(三)、合理施肥
在施肥的過程中,要根據土壤的類型進行施肥,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施肥技術,并根據馬鈴薯的產量制定施肥量,配方施肥。由于每產1000kg馬鈴薯需要純氮5.8kg、磷2.5kg、10.8k,所以在測定完土壤之后,需要優質農家肥22500kg/hm2,專用肥900kg/hm2。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優質農家肥22500kg/hm2和尿素150 kg/hm2。并在現蕾期中使用0.2%的磷酸二氫鉀葉面對其進行追肥,可以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葉片光合的作用。
(四)、改變耕作方式
以往都是采用傳統的“滿天星”方法進行操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使機械化大行密植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株距設置為20cm,行距設置為90cm,種植密度52500株/hm2,在播種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大塊播種的方式,其芽塊不可以小于40g,播種的深度要控制在10cm左右。通過耕作的方式,可以使植株生長的更加健壯,可以使將封壟期推遲,同時也可以延長葉片的壽命,使植株的發病率和爛薯率也在逐漸降低。
二、馬鈴薯高壟覆土機械化栽培新技術的應用效果
(一)、自然出苗省勞力 ,保墑調溫防綠薯
使用黑色地膜,可以借助膜上覆蓋土層的重力,可以使薯芽直接突破膜頂土的從而自然的長出內苗,有研究學者經過研究表明,其出苗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而且出苗露地也比較早,可以提前10天左右。 而且在種植的過程中也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通過采用該技術可以進行流水線種植,極大的提高了種植的工作效率,減低了生產成本,有助于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同時地膜的保墑作用還可以使種子發芽出苗,由于地膜上壓土后土壤溫度出現明顯的降低,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出現溫度過燒芽的現象,而且還可以減少水分的蒸騰,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保墑的效果,在后期,溫度護保持在20 ℃左右,更有利于結薯,從而降低綠薯的發生率。
(二)高壟防淹土疏松,提高產量促增收
通過采用半溝量進行灌水,水位大部分是在結薯層以下, 而且水分會從壟溝的兩邊進行滲透兩,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出現淹壟的現象,土壤板結的現象,同時還可以使壟上的土壤更加的疏松,其土壤結構也會在這種情況下逐漸優化和改善。該種植技術在檢測之后發現,馬鈴薯的產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而且種植戶也獲取了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