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立娜

水稻本田生產要嚴格遵守如下相關標準和準則,NY 5116—2002無公害食品水稻產地環境條件,NY/T 5117—2002無公害食品水稻生產技術規程,GB 4401.1 糧食種子禾谷類,GB 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 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1本田整地
為了保證水田整地質量,可適時搶早進行旱整地,使格田內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然后放水3~5天,泡透垡片后進行水整地,整地時撈凈植株殘渣,集中銷毀,要做到深淺一致,攪漿整地深度12~15厘米,全田整地均勻一致。
2插秧技術
2.1插秧時間
當氣溫穩定通過13℃時開始插秧,一般適宜插秧期在5月15日~25日,不插6月秧。
2.2插適齡秧
機械插秧適合用3.1葉~3.5葉旱育中苗,盡量不插3.6葉~4.0葉超齡秧。缽育擺栽適合用4.1葉~4.5葉旱育大苗,盡量不擺栽4.6葉~5.0葉超齡秧。
2.3插秧密度
機械插秧每平方米30~50穴,每穴4~5株,平方米基本苗數130~150株,株行距23.8×12厘米、30×10厘米;機械擺栽為30×12厘米,人工擺栽為27×9厘米,每平方米28穴,基本苗數100~110株。(見附表)
2.4插秧質量
插秧前把水層調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打水狀態,利于插秧機作業;合理密植,保證田間基本苗數,苗正行直,注意格田四周不要漏插少插,插秧后立即上護苗水,插秧同步補苗。
3施肥技術
3.1施肥量
因地施肥,土壤肥沃地塊可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塊瘠薄、肥力較差的可多施,并每畝增施有機肥2000公斤左右。例如計劃產量在550~600公斤/畝時,建議每畝施用化肥20公斤~25 公斤,生物硅肥5 公斤。
3.2施肥比例
常規生產田N:P:K參考施肥比例為2.2:1:1.6,例如畝施肥量26公斤,那么尿素為11公斤,磷酸二銨6公斤,硫酸鉀9公斤。根據地力情況可適當提高鉀肥比例。
3.3施肥方法
3.3.1基肥
用氮肥總量的30%~40%、磷肥的100%、鉀肥的60%、硅肥的100%,在最后一遍水整地之前,隨著攪漿整地耙入10厘米左右的土層中。
3.3.2蘗肥
在水稻返青后,水稻4葉期時,用氮肥總量的30%施入。蘗肥可分二次施用,第一次全田施入蘗肥總量的80%,其余20%蘗肥在6葉期左右,施用在稻苗發黃細弱的地塊。
3.3.3穗肥
穗肥施用時間一般11葉水稻品種在10葉、12葉水稻品種在11葉露尖到長出一半時施用,用鉀肥總量的40%,氮肥總量的30%。施肥時觀察水稻長勢,如果沒有拔節黃、葉片褪淡現象,可以晚施;如果底葉有干尖和枯萎現象,可先放水壯根,后復水施肥。
3.3.4粒肥
如果在水稻抽穗后田間出現落黃現象,采取葉面噴施方式追施粒肥,一般要在水稻抽穗后一周內完成。
3.3.5葉面肥
一般在水稻生長全過程結合防病葉面追肥2~3次,以釀造米醋、氨基酸、磷酸二氫鉀等為主要葉面肥,積極推廣硅肥、鎂肥等葉面肥。
4灌溉技術
4.1灌溉原則
早春截流桃花水、充分利用天降雨水、科學利用循環水,合理開發地下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4.2井水增溫
為保證水稻正常生長,井水灌溉需有給井水提溫過程,曬水池面積要達到本田面積的2%以上,利用散水槽、長渠道、隔墻式曬水池、回水灌溉等方式將井水提溫,在6月份水稻分蘗期,井水入田水溫在15℃以上;在7月份水稻長穗期,入田水溫17℃以上;為防止水稻障礙性冷害的發生,根據天氣預報,如夜間有17℃以下的低溫時,白天井水入田水溫要在18℃以上,水深17~20厘米護胎。
4.3返青期灌溉
水稻在花達水狀態下插秧后,及時放水灌溉,采取以水護苗,以水增溫方式促進水稻早返青。水深為苗高2/3,以不淹沒秧苗心葉為準。
4.4分蘗期灌溉
該階段要進行淺水增溫促蘗,保持水層3~5厘米。當田間莖數達到計劃莖數80%時,要撤水晾田3~5天,田面呈濕潤狀態或微裂,以此減少和控制無效分蘗發生。
4.5長穗期灌溉
水稻曬田后進行間歇灌溉,灌3~5厘米水層后停灌,任其自然滲干,地表無水,腳窩有淺水時,再灌3~5厘米水層,如此反復。達到以水換氣、以氣養根、以根促葉、以葉保產的目的。
4.6結實期灌溉
水稻齊穗后由淺水層灌溉轉入間歇式灌溉。
4.7停灌期管理
水稻進入臘熟末期停止灌溉,到黃熟期可將水排干。增加曬田次數,增強根系活力,提高水稻抗倒伏和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