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國民
小麥作為主要的糧食資源,在生活中的用途較多,如制作面包或釀酒等。因為小麥中有豐富的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物質,因此,小麥的種植面積也逐漸擴大,為了使小麥的產量及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應采取科學的種植技術及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保證小麥的生存環境良好,從而促進小麥生產效率的提升。
1、 小麥種植技術
在小麥進行種植時,首要任務是確保種植地的土壤養分及水源充足。其次是結合小麥品種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的手段預防小麥的倒伏,最后是田間管理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好,來促進小麥的生產。
1.1土壤的選擇及避免小麥的倒伏
小麥對于土壤的要求相對較高,必須要確保土壤中的養分充足,只有土壤中的養分滿足小麥的生長,才能保證小麥的產量。所以,小麥的種植地必須選擇在地力高、方便灌溉的區域,為小麥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確保養分充足,同時結合小麥的需求施加有機肥,為種植小麥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小麥相較于其他作物不同的是,其適合晚播,結合不同的品種選擇適當的幼苗,在播種時不要盲目的進行播種,不要對后期的管理有影響。要避免小麥有倒伏的現象發生,對于面積較大種植的小麥,應在返青或拔節前有是適當的處理行為,保證小麥穗大粒多。
1.2科學選取品種,精化播種技術
正確選擇優良品種是小麥種植的首要任務。在選種過程中,首先應選擇產量高、抗病能力強、質量較好的品種。相關政府部門應從源頭進行把控,保證小麥品種的優質高價,讓農民正確的選擇小麥品種,對病蟲害較為嚴重的地區做好防治工作,并進行重點關注。其次應結合種植地的實際環境來選擇小麥品種并對其純度有所重視。純度高的品種是小麥產量的保障。不同的品種所需要的生長環境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進行品種選擇時應根據種植地的條件來選擇合適的品種。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不要一味地跟隨大眾。然后最關鍵的是精化的播種技術。小麥在播種時要保證土地資源的效益最大化,既要充分利用資源,還要保證小麥的高產。在種植時要保證種子之間的合理距離,目前,小麥播種基本實現機械化,所以,想要使播種技術優化,首先應對機械設備進行改良,這個過程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對設施設備的投入力度,將播種設備做到最好。另外,應結合種植地的氣候及土壤的條件適當的調整種子的間距。
1.3耕作方式的正確選擇
研究發現輪作休耕的耕作方式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土地的效益。對于同一塊土地進行輪作種植能夠實現最大化的產量,因為土地中所含養分是有限的,如果常年種植同一種作物,不僅會養分耗竭導致土壤成分的破壞,還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所以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對土地實行輪作處理,為小麥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要想小麥實現優質高產,可對土地做休耕處理。以此來保證小麥實現優質高產,同時為生態環境的自我恢復提供保障。
1.4科學的灌溉及施肥
小麥的生長需要有適當的濕度,尤其是在播種時,播種通常是在小雨之后,因為這個時候的土壤濕度是最適合小麥生長的。若土壤中的濕度不能滿足小麥生長的需求,為了使發芽率得到保證,應對土地進行是適當的灌溉。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也應對土壤的濕度時刻觀察,保證小麥實現優質高產。可借助周圍的池塘或蓄水池對土地進行灌溉,多雨季節利用池塘儲存水源,用于干旱季節灌溉。在進行灌溉時可以使用滴灌或噴管的方法對小麥進行灌溉,充分利用水資源。盡量不浪費水資源,同時要確保灌溉的水分能夠滿足小麥生長的需求。
土壤中的養分畢竟有限,要想保證小麥的優質高產,應科學的進行施肥。小麥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對養分的需求是存在差異的。播種初期,要確保發芽率,應施加針對種子的肥料,加快種子的生長速度,提升發芽率。小麥的生長時期應根據小麥的實際生長情況選擇適當的肥料進行施肥,若土壤中的肥力不能滿足小麥的生長,就施加能夠使土壤肥力增加的肥料,若發現有病蟲害,就施加防治病蟲害的肥料。
2、 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2.1防治種子及土壤中的病蟲害
小麥的病蟲害直接影響著種子的儲存及發芽率。所以應做好種子的病蟲害防治作業。防治種子的病蟲害主要借助藥劑拌種的方法來實現。借助相應的藥物施加在種子上對病蟲害進行預防。但應保證藥物的用量適當,合理的把控藥物。在進行播種時,應對土壤中的病蟲害情況進行檢測,如果發現存在病蟲害的隱患,應借助噴灑農藥的方法及時防治病蟲害,使小麥發芽率得到一定的保證。
2.2小麥生長期的病蟲害防治
小麥的生長期一定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但小麥不同時期所產生的病蟲害需要不同的防治方法。在返青或拔節期容易出現吸漿蟲,可以借助噴灑農藥進行防治;在孕穗期,若出現病蟲害會對小麥產量造成影響,因此應時刻關注小麥的情況;在灌漿期若出現病蟲害會對小麥品質產生影響,應做好防治工作,使小麥的品質得到保證。
2.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需要大量的人力及物理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但其副作用是最小的。相對來說,麥田周圍如果雜草生長較快,應及時進行處理,否則出現雜草叢生的狀況會對小麥的生長造成影響,甚至會造成病蟲害加重的情況。物理防治是對麥田雜草有效控制的方法,既能清除雜草,保證天地水分,還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產生。
2.4生物及化學防治
生態系統中有一定的生物鏈,生物之間互相克制影響,小麥病蟲害的防治也可以借助這個原理,找出病蟲害的天敵,借助合理的方式將其運送到麥田中,消滅病蟲害,為小麥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化學防治的效果較快,主要是借助藥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在進行播種前用農藥拌種,做好預防工作。每1000m2麥田中噴灑75g濃度為25%的粉銹寧對銹病及白粉病等進行預防。在1000m2麥田中噴灑150g濃度為40%樂果乳油對小麥蚜蟲進行預防。
2.5農業防治
對小麥播種時間進行管理即農業防治,主要是結合不同的地區來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降低銹病及紋枯病的產生,對小麥加強田間管理,避免病蟲害的傳染源出現,從根本上對病蟲害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