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靖
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工業原料,黃淮海地區是我國玉米第二大產區和玉米生產最集中的地區。掌握黃淮海夏玉米生長期間的病蟲草害防治技術對于提高該區夏玉米單產和總產具有重要意義。
1? 化學除草技術
玉米田雜草生長迅速,與玉米爭水、爭肥、爭空間,對玉米苗期生長危害較大,造成苗瘦、苗弱,在雜草嚴重且防治不力的地塊影響產量可達10%以上,因此,必須進行化學除草。化學除草的原則是:結合中耕鋤草,以人工滅除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1.1 土壤封閉性除草劑
土壤封閉性除草劑的使用時間為玉米播種后出苗前,這一時期雜草正處于出苗期,易觸藥而死亡。目前封閉除草劑效果比較好的是40%玉豐懸乳劑和40%乙阿懸乳劑。每畝地用40%玉豐懸乳劑165克或40%乙阿懸乳劑180毫升為宜。在澆水或降雨后田間濕度較大時使用最佳,兌藥時要充分搖勻,然后按使用面積計算藥量,并準確量取。先加少量水將藥劑稀釋成母液,然后按每畝藥量兌水40—50公斤,攪拌均勻后對土壤表面均勻噴霧,噴藥時采取邊噴邊退的方式進行。
1.2 觸殺性除草劑
觸殺性除草劑在玉米出苗后使用,能有效地防除玉米田中所有已出土的15厘米以下雜草及未出土的一年生由種子繁育的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每畝地用150—200克為宜。兌藥時要充分搖勻,然后按使用面積計算藥量,并準確量取。先加少量水將藥劑稀釋成母液,然后按每畝藥量兌水30—50公斤,攪拌均勻后,定向噴霧于雜草及土壤表面,嚴禁噴到玉米上,以免玉米受害。
2? 夏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
玉米常見病害有粗縮病、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紋枯病等;主要蟲害有地下害蟲、薊馬、粘蟲、玉米螟、蚜蟲和紅蜘蛛等,所以,在夏玉米生產過程中,必須搞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其危害。
2.1 苗期病蟲害
2.1.1 苗期病害
夏玉米苗期常見病害為粗縮病,多在玉米5-6葉時出現,病株葉色濃綠,葉片寬、短、硬、脆,且密集叢生,植株生長緩慢、矮化,是由帶毒灰飛虱傳毒使其發病。在玉米粗縮病的防治上,要堅持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方針,其核心是選用抗病品種,控制毒源、減少蟲源、避開危害。粗縮病的防治措施有:(1)選用抗病品種(2)做好灰飛虱蚜蟲、發生的預報和預測(3)適時晚播,改麥套玉米為夏直播(4)及時清除雜草、拔除病株
2.1.2 苗期蟲害
夏玉米苗期蟲害主要有地下害蟲、薊馬、粘蟲和紅蜘蛛,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50%甲胺磷乳油1000倍、10%菊馬乳油2000倍,或25%快殺靈每畝70—80毫升加水40公斤噴霧,防治薊馬和粘蟲。地下害蟲的防治,可將所有種子于播種前一天,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加水1.0升混均后,均勻噴灑在20公斤的種子上,陰干后播種。紅蜘蛛發生的最根本條件就是干旱,越旱越嚴重。因此,要適時適度澆水。可用20%三氯殺螨醇乳油、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
2.2 心葉末期和穗期
2.2.1 病害
該時期主要病害有紋枯病、黑粉病、和大、小斑病。黑粉病的防治,可采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克,加50公斤種子拌種預防。如發現田間有發生黑粉病的植株,應急時拔除。在葉斑病發病初期,及時摘除下部2-3片病葉;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防治紋枯病和葉斑病。
2.2.2 蟲害
此時期主要害蟲有玉米螟和蚜蟲等。玉米螟的防治應掌握在心葉末期,采用“三指一撮”法,用1.5%辛硫磷顆粒劑按每畝1.5—2公斤用量丟心,防治效果明顯。也可用菊酯類農藥兌水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摘掉噴霧器的噴頭,將藥液噴入心葉叢中。對于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或10%吡蟲啉1000倍液噴霧防治。
2.3 花粒期
2.3.1 病害
該期的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銹病等。大小斑病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玉米銹病每畝可用20%粉銹寧乳油75~100毫升對水50千克噴霧防治。
2.3.2 蟲害
花粒期的主要蟲害有玉米螟、粘蟲、棉鈴蟲、蚜蟲、等。玉米螟在吐絲期蟲株率達20%時用50%敵敵畏乳油600~800倍液滴花絲基部。在灌漿中后期,若玉米螟鉆入雌穗,用50%敵敵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每株10毫升,灌注玉米雌穗。葉面噴灑50%辛硫磷1500倍液防治粘蟲、棉鈴蟲,40%氧化樂果1500~2000倍液防治蚜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