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在機械化農業發展背景下,機械生產、收割已經代替了傳統的生產方式,農業機械化呈現出整體上升的水平。然而農機裝備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導致出現區域產品不平衡情況,我國已經頒布相關方案,旨在促進農機裝備的結構升級。基于現階段的農機裝備應用,采取定量優化的研究方法,有效解決農機裝備結構中存在的問題。
一、 農機裝備定量優化數據統計
在定量分析中,對某個地區、某個作物的機械化農業生產進行分析,結合機械化設備應用數量,參照原始的使用方法,將實際應用與理論應用數量進行對比,可以得出農機裝配的合理數值,對農機裝備合理分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此外,在定量分析中,需明確農機裝備的占有率,通過將標準農機數量與理論應用裝備數量進行對比,得出該地區農機裝備的占有率,計算方法如下所示。
配置合理度=M/(n/q)? ? ? ?裝備占有率=N/(n/q)
其中M為實際使用標準裝備數量,N為適宜裝備標準數量,n為機械設備操作的農業面積,q為個體設備在規定時間內能夠完成的作業面積。對定量數據進行對比統計分析時,機械化設備的合理度、占有率等均會收到數量影響,若設備處于損壞、擱置狀態,則合理度、占有率均會發生變化。基于現階段的設備結構定量分析,需要結合不同的農業作物應用,并對農機裝備的狀態進行闡述,確保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二、 農機裝備結構定量分析方法應用
(一)農機設備結構定量分析應用
1.農機裝備合理度定量分析
根據現階段分析得出的占有率、合理度數據,將其作為統計分析的指標標準,可使整體定量分析的標準更加的統一,可額外因素對定量分析準確性的影響。在具體分析中,若合理度數值比越接近1,則表示農機裝備結構越加合理,若數值比大于、小于1,則表示農機裝備配置存在問題。以單項農機設備作業為例,若該設備的合理度大于1,則表示設備裝配存在明顯的冗余情況,資源利用存在不合理情況,需要適當減少標準農機設備的應用數量。在數據分析中,若存在數值比小于二分之一情況,需要適當的增加農機裝備的數量,加大設備購買的資金投入。若計算得出的數值比接近零,則表示該地區的農業裝備結構存在很大的問題,在技術上、設備上,均存在滯后性,已經無法滿足機械化發展的需要。針對此情況,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重視技術的推廣以及應用,對農業機械裝備應用進行推廣,增加該地區農業裝備結構的合理度。
2. 農機裝備占有率定量分析
根據農機化裝備占有率指標的計算,對某地區的農機裝備結構進行分析,為結構性優化提供指導。若數據比值結果無限接近于1,則表示該地區能夠實現農機裝備的合理應用,在資源利用效率上存在明顯的優勢。若計算得出的占有率比值小于二分之一,需要及時淘汰落后的機械設備,并在此基礎上對農機裝備進行更新,重視農機裝備的質量效益與應用效率。基于定量分析的結果,需要結合實際的農業作業環境,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對農機裝備結構進行優化,提高農機裝備的占有率。若占有率過低,可強化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政策引導、技術指導,引導農民科學購買機械設備,從根本上解決農機占有率低下問題。此外,在農機設備應用時,需要堅持科學規劃原則,立足于現狀,著眼于未來,以全面、科學的設備規劃,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實現農機裝備結構的全面優化。
(二) 農機裝備結構定量分析實例
某地區以小麥種植為主,受地理環境因素影響,該地區農作物結構比較單一。在對農機設備數量,實際標準數量進行量化統計之后,計算裝備的占有率、合理度。經過分析得知,該地區農作物種植投入了大量的機械化設備,但合理度、占有率較低,該地區機械應用存在明顯的冗余情況。該地區機械作業時間較短,無法滿足效益需求。基于該地區的農機發展現狀,需要鼓勵農戶對設備進行更新,并重視員工的思想宣傳教育,并通過制度建設,建立合作社等,提高農機裝備結構的優化度。此外,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現狀,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農具使用措施,強化政策補貼,為農機裝備的合理應用提供政策保障。基于現階段的農機裝備結構,科學采取定量分析方法,對于促進機械化水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總而言之,在農機裝備結構優化中,需要堅持合理性原則、適用性原則,并基于現階段農機裝備結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細致的數據統計定量分析方法,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數據支持。此外,農機裝備處于動態發展狀態之中,需要結合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應用對象,促進農機裝備的科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