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翠萍



為篩選出高效、安全的水稻防病藥劑,掌握蕓樂收在水稻不同時期和不同施藥次數的增產、防病效果,包括紋枯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水稻長勢,生育進程及產量表現,最后計算出投入產出比,驗證蕓樂收的防病和增產效果,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藥劑
蕓樂收,上海綠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拿敵穩+三環唑,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生產
1.2試驗作物與品種
試驗作物為水稻,品種為遼粳401。
1.3試驗地點和面積
燈塔市西馬峰鎮東馬村? 家北地塊? 試驗面積:6畝(每小區1畝)
1.4試驗田基本情況
水稻移栽時間為5月20日;土壤類型為棕壤土;底肥:55%(27-13-15)摻混肥50公斤/畝;追肥:硫銨(12.5公斤/畝)+返青肥(12.5公斤/畝)+摻混肥(5公斤/)。
1.5栽培方式:工廠化育苗,機械移栽,全生育期的病蟲草害防治用藥一致,水肥等管理按常規進行。
1.6試驗處理:試驗處理隨機排列,不設重復。施藥量:蕓樂收,每次1袋兌水15公斤,噴1畝地;拿敵穩15毫升+75%三環唑15克組合裝,兌水15公斤,噴1畝地。噴藥器械:背負式電動噴霧器。
(1)蕓樂收:拔節期(7月10日)、齊穗期(7月30日)各噴一次;
(2)蕓樂收:拔節期(7月10日)+噻呋酰胺、齊穗期(7月30日)各噴一次;
(3)蕓樂收:破口前(7月19日)、齊穗期(7月30日)各噴一次;
(4)蕓樂收:分蘗盛期(6月23日)、破口前(7月19日)、齊穗期(7月30日)各噴一次;
(5)拿敵穩+三環唑:破口前(7月19日)、齊穗期(7月30日)各噴一次;
(6)空白對照(清水)。
2試驗調查與記載
2.1試驗田施藥情況及物候期記載表
試驗田采取四次施藥方法,都采用葉面噴霧的方式進行,施藥時天氣晴朗。第一次施藥日期為6月23日,分蘗盛期;第二次為7月10日,拔節期;第三次為7月19日,破口前;第四次為7月30日,齊穗期。
2.2病害的防效調查
經過調查,蕓樂收在防治紋枯病上處理4(分蘗盛期(6月23日)、破口前(7月19日)、齊穗期(7月30日)各噴一次)的防治效果最好,可達到90%以上。其次是處理2(拔節期(7月10日)+噻呋酰胺、齊穗期(7月30日)各噴一次)為89.1%。充分證明了用藥時期和準確用藥對紋枯病有較好的預防和控制作用。
由于今年稻瘟病總體發生較輕,各處理與當地常規方案表現都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2.3水稻長勢及感官表現
從水稻長勢看,蕓樂收處理優于當地常規方案和空白對照,表現為前期葉色濃綠,莖稈粗壯,分蘗較多,后期抽穗較整齊,穗大,早成熟,不貪青,穗色金黃,抗倒伏。
2.4產量調查
每示范區隨機調查有代表性5點,每點1平方米。記錄每平方米有效穗數、穗粒數、空秕粒、千粒重、理論產量等。
3.1 通過附表2可以看出蕓樂收各個處理對水稻都有增產作用,每個處理的應用時期不同,對水稻的的促進作用也不同:拔節期噴施蕓樂收可以提高穗粒數與結實率;破口前與齊穗期噴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千粒重;分蘗期應用可以增加畝有效穗數,畝產量達到最高,因此處理4的增產效果非常明顯。
3.2? 從水稻長勢看,蕓樂收處理優于當地常規方案和空白對照,表現為前期葉色濃綠,莖稈粗壯,分蘗較多,后期抽穗較整齊,穗大,早成熟,不貪青,穗色金黃,抗倒伏。
3.3? 因2018年特殊的氣候條件造成水稻總體產量下降,但應用蕓樂收的處理增產效果都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畝有效穗數增加、千粒重增加、提高了結實率。建議在明年的生產中進一步擴大示范應用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