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明
近年來隨著我國畜牧業的飛速發展,豬養殖業也隨之不斷發展擴大。豬口蹄疫是一種在豬養殖過程中具有極強的傳染性的嚴重疫病,同時其具有很嚴重的危害性。由于目前我國的豬養殖主要實行規模化的養殖,所以養殖者如果沒有在短時間內將豬口蹄疫病情進行有效控制,那么他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由此可見,對于豬口蹄疫的防治工作必須得到養殖者的高度重視。
一、豬口蹄疫的傳染源
患病的動物是豬口蹄疫的主要傳染源,一些豬可能會接觸到受到病毒污染的飼料也是傳染的方式。此外唾液、分泌物、呼出的氣體、糞便等也是豬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疫病傳播的方式有接觸性傳播和空氣傳播兩種。季節也會影響豬口蹄疫的發作,研究發現在春季時候疫病發病率比較高。
二、豬口蹄疫的危害
豬口蹄疫的傳播途徑很廣泛,通過空氣和直接接觸都可能被感染,是一種人和動物都會發生感染的疫病。這種病發病快,潛伏期短,如果沒有將病情得到很好的預防和控制將會造成很嚴重的損失。我國的養殖業如果不幸出現了這種疫病,在短時間內可能會造成大量動物患病,嚴重的情況可能會使某個區域的動物都受到影響。患病的動物會遭到捕殺銷毀防止疫情的繼續發展,但嚴重的疫情會造成社會的恐慌。除了養殖業,豬口蹄疫還會對其他相關行業造成一定的影響,最為嚴重的是對我國的畜產品進出口流通貿易會造成巨大的經濟影響。由此可見豬口蹄疫的危害性十分巨大,因此要注意加強對病情的防治。
三、豬口蹄疫的發病癥狀
在豬的蹄冠、蹄趾、蹄腫處出現水泡是豬口蹄疫發病最為典型的特征。在那些水泡破裂后會形成潰瘍并結痂,結痂脫落后會形成一定的斑痕,病情嚴重會造成豬蹄甲脫落。有些豬發病的表現是在乳頭、豬鼻鏡附近出現水泡,破裂后顏色發白并會露出些許黏膜組織。此外生病的豬還會有厭食、體溫升高、精神不振等癥狀出現。水泡的特征表現多樣,有渾濁的、漿液性的,破損部分后一到兩周會結痂,三周以上結痂的是病情較為嚴重的。
豬口蹄疫對成年豬的致死率很低,一般為3%以下,但對幼豬的傷害是巨大的。如果母豬在妊娠期間不幸感染了豬口蹄疫就會導致流產。對病豬進行解剖研究時會發現有很多的地方會出現潰瘍的癥狀,腸道也會有出血性炎癥。仔豬的心臟出現彌散性出血點和一些條紋、斑點。
四、豬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一) 給豬進行疫苗接種
對豬口蹄疫進行預防的重要措施就是給豬進行疫苗接種。我國目前豬養殖業進行免疫注射一般采用的是O型的口蹄疫滅活濃縮疫苗。對種公豬的接種一般是一年三次;后備公母豬在進行配種前也要進行一個月兩次的疫苗接種;種母豬要在配種前要進行濃縮疫苗的接種,在其分娩前要進行再次接種濃縮疫苗,目的是為了保障仔豬擁有對于口蹄疫病的免疫力。在仔豬兩個月和四個月時也要接種疫苗,此外商品豬出欄之前一次月需要進行再次免疫,目的是防止在運輸的過程中豬會發生交叉感染的情況。對所有豬的疫苗接種計量均為3ml/頭。
一部分的豬在注射了免疫疫苗后會出現體溫升高、食欲不振的不良反應,嚴重的還會造成豬的死亡。對于病癥相對嚴重的豬需要通過治療手段來防止問題的產生,而一些感染不嚴重的豬可以使其自行康復。
(二) 加強相關管理
首先,在選擇種豬的時候切記不要引進病豬,進行嚴格的把控,這樣能夠在源頭減少疫病的產生。在對豬進行養殖的過程中要注意豬的疫苗接種、消毒、藥物凈化、體內驅蟲等預防措施,并要定時進行豬瘟監測,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其次,對種豬的引進最好選擇在疫病較少的時期,在一定程度上使疫病發生的幾率降低。近年來通過對豬發病的原因進行調查發現一些豬在剛引進的時候是健康的,但由于溫度、環境、飼養方式的改變使得仔豬的免疫力下降,導致出現口蹄疫這種傳染疾病的發生。
最后,在發現一些豬患病之后要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隔離防護措施。因為豬口蹄疫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所以要盡快將傳染源進行隔離,切斷豬口蹄疫的傳播途徑,防止更多的豬被感染,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此外還要進行全方位的消毒,減少疫病的傳染。消毒劑的選擇也是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市面上常規的消毒劑對口蹄疫病毒的殺菌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強酸類的化學試劑對于口蹄疫病毒有著很好的消除作用,因此在進行消毒時可以選用復合醛類消毒藥進行疫病的防控。
(三) 進行綜合防治
養殖者在發現豬出現口蹄疫癥狀時除了進行隔離消毒外,還要及時主動的上報給有關部門,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采取的相應措施防止豬口蹄疫進一步感染。進行豬養殖的家庭也要采取相應措施減少豬口蹄疫的傳播。
綜上所述,豬口蹄疫是一種擴散性強、傳播快的傳染性疾病。豬口蹄疫的發生不僅會對養殖者的經濟造成一定損失,而且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安全危害,更有可能影響我國豬養殖業的良好發展。因此我們應加大對豬口蹄疫的預防研究,為人民提供健康的肉制品,同時促進我國養殖業的健康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