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堂
近些年來,氣候環境愈發惡劣,為了緩解惡劣氣候導致的土地荒漠化、沙塵暴等影響,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我國開始營造人工林作為天然屏障阻擋沙塵暴,涵養水分。而在發展林業工程的過程中,某些因素制約著造林質量的提高,致使難以達到預期成效,針對該情況,本文就制約造林質量的主要因素進行論述,提出改善造林質量的措施,以期提高我國造林的綜合質量、增加綠色經濟收益水平。
1. 制約造林質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1.1造林工程中作業設計不科學
作業設計是造林工作的理論基礎,也是這項工作的“先頭兵”。科學性的作業設計決定了建設營造林在理論上的可行性,設計不夠科學,那么營造林的質量就難以保障。當前仍有企業將其視為形式,不重視作業設計的情況,設計材料準備不足,用地也不進行實測,規劃隨意,營造林林層結構單一,不夠科學合理,整體的林業布局不符合規范。造林前,必須要詳細地分析造林區的地理狀況,細化到土壤類型,氣候特點,區位影響。還要以數據為基礎對當地社會經濟做調查,做出科學又符合經濟需求的規劃設計,設計中要對造林面積、所選的樹種、應用的生物技術,各項人工、成本費用都作出預估計,以指導后期施工。實際上常出現設計脫離實際對營造林的發展產生影響的情況,比如栽培的種類難適應當地土壤、氣候,種間距離不適等,都會造成人造林的過早衰敗。
1.2造林工程中技術人員的水平
栽培直接決定著營造林的質量,所以栽培苗木的技術人員水平也影響著最后造林的成效。當前我國林業技術人員與發展速度不平衡,技術人員短缺,提供給新人學習的機會較少,老經驗和新技術得不到有效的傳承和推廣。同時,隨著每年栽植的苗木的不斷增多,栽種速度與缺少人員管理的矛盾越發突出,很多苗木都得不到有效的管理。鑒于此,建議我國應該促進林業技術培訓機構的成立,定期邀請技術專家對有意愿成為林業技術人員的人提供專業性培訓,介紹先進設備的操作技巧,讓更多人成為苗木管理的技師,從而保障好林木順利成長。專業的技術人員、先進技術設備的靈活運用,都為營造林的建設做著貢獻,這也提高了我國林木工程的整體水平。
1.3林木管理不夠科學化
營造林工程僅僅在設計、栽種,后期管理也是其中的關鍵一環。好的管理能讓人工造林真正發揮其功能。事實上。我國很多地方的營造林工程建設都有一個誤區,就是只注重營造林的栽植工作,后期管理就不管不顧了。實際上隨著科技的發展,營造林的管理工作也應當與科學相聯系,畢竟對于管理者而言,一些意外現象不是光靠人工就能解決的,放著不管又會對營造林質量產生影響。我們需要做到按作業設計規范施工,有條件的地區,要提前整地。尤其針對表層土壤結塊,要處理結塊,同時給土地增加有機物,提高土壤肥力。杜絕一邊整地一邊造林的做法。管理可以實行工程招標制或者專業隊施工的辦法。對部分地區進行簡單的營造林管理招募林農工作者即可,如果是經常出現問題,比如人工疏忽或自然因素造成的營造林病蟲害地區要專業施工隊。
2.改善我國造林質量的措施
2.1對造林作業進行一定的優化設計
造林作業設計是指有關造林工程的規范方案,也是具體實施工作的前提。科學的作業設計對于營造林的建設意義重大,直接影響到營造林的成效。故此造林工程的相關負責人應該了解到造林設計的必要,給予造林作業設計一定的關注度。現在開展林業工程的很多管理層人員,只關注經濟效益成果,忽視相關設計工作,導致林木種植時問題頻繁,然后又著急解決。最好的做法是一開始就做好優化設計環節,為營造林工程創造好前提,設計人員需要對種植地區充分調查,細致研究,無論是種植地的氣候、土壤、還是自然災害都進行實地調查,對基本情況了然于胸。然后依據實情設定好適宜且科學的方案,選擇適宜的林木,適宜的栽種移植時間,計算好種植疏密程度。對于條件特別惡劣的地方,優選抗逆性強的樹種,這樣才能保證樹木成活。如果以經濟效益為目,最好選擇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的樹種。如果以生態為目的,要選擇生態、有景觀效果的樹種。設計方案還要做到變化性,隨著種植時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不要只停留在設計前,要靈活做出調整。
2.2加強林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目前,國家越來越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口號也深入人心,基層的造林速度不斷加快,造林規模也在擴大當中,然而從事造林工作的技術人員缺口仍然較大,人才需求得不到滿足。因此,壯大林業技術人員隊伍十分迫切。為了壯大隊伍,國家需要加大對林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和增加資金支持。對一線生產人員的薪資做調整,進行相應補貼,以實際經濟數額的增加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對那些專業對口的林業學校的大學生,給予重視與信任,直接安排到生產一線工作。對現有的仍從事林業一線生產的老員工,要組織學習先進的技能培訓,提升其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同時,給老員工們分配新學員,教授專業的技能知識,為造林工程建設注入新血液,保持造林工程的活力。
2.3造林管理工作做到科學規范
造林工作中,營造林工作人員工作態度必須嚴謹認真態度,尤其是涉及到造林的相關數據統計時,必須細致入微,保證所收集資料的準確和有效。還要充分提高工作人員的自覺性、培養他們的責任感,面對影響造林的落后耕種方式,能自主改變。在定期巡查人造林的時候,會采取撫育措施,確保營造林的質量。管理工作中還要加大技術資金的投入,對各個項目病蟲害提前預防,科學解決,結合當地情況以及林木生長情況,定期進行除草養護處理,增強土壤的透氣性,從而促進林木營養吸收。
綜上所述,林業工程中營造林的質量影響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而影響造林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施工單位的重視,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后期的規范管理。施工單位要做好造林作業的優化設計,國家要加強林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力度、政策支持,造林工作后期做好科學管理,進行生態文明宣傳,讓保護林業成為民眾的普遍意識。這樣,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提升我國營造林質量,讓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產生應有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