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江
道路是國有林場林區生產生活的基礎性設施,對推動國有林場林區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民生改善、精準扶貧脫貧具有重要的意義,保障了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本文從國有林場林區的道路發展要求出發,對國有林場林區道路發展提出了總體思路及建設保障措施。
1道路發展要求。中央 6 號文件對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提出“各級政府要將國有林場林區道路按屬性納入相關公路網規劃”,“國家結合現有渠道,加大對國有林場林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等具體要求。根據國有林場林區改革趨勢與要求,結合國有林場林區道路發展現狀與問題,未來國有林場林區道路需要在明晰屬性歸位的基礎上,加快建設發展:一是加快推進主要連接林業局局址、貫穿國有林區的國省干公路改造建設,盡快改善國有林區主干道路的交通通行條件;二是逐步推進保留林場場部及主要林下經濟節點通硬化路建設,更好服務林場場部對外溝通交流、居民交通出行及林下產業經濟發展;三是加強連接管護站(含分場、工區和已搬遷撤并林場)、護林點等森林防火護育專用道路橋涵改造建設,保障國有林場林區森林防火護育作業時道路暢通。
2總體發展思路。圍繞國家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以改善國有林場林區道路交通條件、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以按功能屬性納入相關公路網規劃為主線,構建層次清晰、分工協作、運行高效、發展可持續的國有林場林區道路體系,加大國有林場林區道路支持力度,為國有林場林區改革發展提供交通運輸保障。以能夠滿足國有林場林區對外溝通交流、居民交通出行、林下產業經濟發展需求,以及保障森林防火、護育作業道路暢通為根本出發點,根據道路的連通節點類型、服務對象與服務功能,將國有林場林區道路總體劃分為社會公共服務屬性道路、林業專用屬性道路兩類,本著“政府投入、部門協作,功能明確、責任清晰,優勢互補、效率優先”的發展原則,分別確定投資建設與管理養護方案。
2.1政府投入、部門協作。國有林場林區由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是國家生態防護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自 2015 年 4 月 1 日國有林場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以后,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養護資金渠道斷失。主要承擔國有林場林區對外溝通交流、林業職工生產生活出行、森林防火護育功能的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發展,必須堅持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為主,林業、交通各相關部門分工協作,林下經濟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共同推動。
2.2功能明確、責任清晰。國有林場林區道路所連通的節點不同,道路的服務對象、服務功能差異較大。連通林業局局址、保留居民居住林場場部的道路,主要服務林業居地的對外溝通交流以及居民和林業職工的生產生活出行;連通管護站(含分場、工區和已搬遷撤并林場)、護林點的防火護育專用道路主要服務森林防火與護育作業。相應地,按照服務對象與功能,分別確定相應類別道路投資建設與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與歸屬部門,形成功能明確、責任清晰的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發展方案。
2.3優勢互補、效率優先。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發展主要涉及交通部門、林業部門、各級政府及林下經濟經營主體等。交通部門、林業部門在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發展過程中各有優勢,各具效率。交通部門在公路建養技術、建養隊伍及交通專項資金投入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林業部門在林業道路尤其是通場部道路、森林防火護育專用道路建設養護方面具有明顯的地緣優勢和方便就地取材取料優勢。需要充分發揮交通部門、林業部門及各級政府的優勢,形成分工最優、效率最佳的供給制度,共同推動國有林場林區道路的建設與發展。
3保障措施
3.1提高認識,形成合力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提高認識,認真學習中發〔2015〕6 號文件要求,按照中央和交通運輸行業的統一部署,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協調機制,加強與林業部門溝通,形成合力和共識,共同推動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工作。
3.2科學規劃,協調推進要根據林場林區生產實際, 對林場林區道路進行科學規劃, 逐步形成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多樣的林場林區道路網絡。在規劃時, 應對林場林區的重點火險區進行森林防火公路的規劃, 還要注重林場林區道路與國道、省道及縣道的連接, 注重運輸能力和安全系數的提高, 充分考慮林道建設對環境的破壞程度, 逐步達到林區道路建設與周邊自然景觀協調一致。
3.3加強監管,跟蹤檢查按照“中央支持、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原則,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特別是要進一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及時跟蹤檢查督辦,確保政策落地、資金到位、項目實施。
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是一個道路規劃設計與林場林區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相結合的綜合性問題,在建設時,要充分考慮營林生產、資源保護、苗木銷售、森林防火、森林旅游以及景觀打造等多方面問題。以低成本、高質量為原則,按照總體發展要求和思路,修建出功能強大、效益高的林場林區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