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福
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政策曾指出,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以工促農,增加農民收入,縮短我國城鄉貧富差距,共同建筑美好家園。新農村建設,既可以促進農牧業的發展,又能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這與國家提出的政策相符合。但與此同時,在新農村建設中,產生許多建筑垃圾,造成資源浪費,對土地資源、水資源造成一定的污染,破壞了生態系統,也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本文針對新農村建設中建筑垃圾的低碳處理措施,做出如下分析。
一、新農村建設中建筑垃圾的低碳處理的意義
(一)減少資源浪費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被隨意堆放在空地上,這樣不僅占用了土地資源,也污染了當地的環境。而建筑垃圾的低碳處理,可以節約土地資源,使建筑垃圾能得到合理利用,減少資源浪費,促進環境和諧,有助于更全面的發展。
(二) 美化環境
新農村建設,主要目的是為提高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美化其生活環境,但產生的建筑垃圾得不到相應的處理,這違背了新農村建設的本意。所以,新農村建設中建筑垃圾的低碳處理是勢在必行的,只有這樣才可以減少土地資源浪費,美化當地人民的居住環境,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幸福感,促進當地人民的經濟水平,與國家政策相呼應。
(三)保障當地人民的健康
建筑垃圾因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方式,被隨意地堆放在露天空地上,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其中有些建筑材料會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生成有毒氣體,對當地人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建筑垃圾的低碳處理,可以保障當地人民的生活健康,提高其生活質量。
二、新農村建設中建筑垃圾低碳處理的措施
(一)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處理,重新回收利用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可以對其進行分類處理,提高其回收利用率。舊房屋拆除時產生的建筑垃圾,可以對其中的混合鋼筋、釘子、電線等金屬材料進行重新回收,再次回爐重造,這樣既不會造成資源浪費,也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對舊房屋留下的木材,可以進行二次利用,對于像房子梁柱、木門、木柜等這樣的大型木材,經過加工、雕刻可以做成家具,對于門窗框這樣的小型木材,可以造紙或者做成燃燒材料。建筑垃圾中,還有瓦片、磚石、水泥等混合建筑材料,可以將其打碎,重新混合,生產出新型的建筑材料,提高其利用率。新農村的建設中建筑垃圾的低碳處理,可以節約資源的開支,避免資源浪費,美化環境,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質量,有助于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開展,落實國家政策,促進經濟的發展,為我國全面發展,做出一份努力。
(二) 利用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可做人工堆載造景
在新農村建設中,建筑垃圾的隨意丟棄現象較為常見,這和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目的是違背的。在新農村建設垃圾低碳化處理措施中,應用建筑垃圾來人工堆載造景,是經濟可行的處理措施。具體操作方法是:先將建筑垃圾中的一部分用作人造景觀建造的土坡,在此之上應用一些天然的原料,在人造土坡上覆蓋上復合材料,減少水土流失,再在復合材料表面,均勻覆蓋適量土壤,一邊可以用來種植綠色植物,改善環境質量。通過運用建筑垃圾來構建景觀,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還可降低因運送建筑垃圾而造成的各項費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建筑垃圾構建人文景觀時,應充分考慮當地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環境,保證人和自然和諧相處。
(三)將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建設
在廣大農村,交通不便,許多農村公路得不到硬化,制約經濟發展。加大道路建設,有助于廣大人民群眾的通行,促進其當地特色產品發展,提高人民收入,開發旅游業,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建筑垃圾進行合理的利用,把建筑垃圾用來作道路建設的地基。建筑垃圾的合理利用,為道路建設大大地節省了資金的支出,有助于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對建筑垃圾可以進行粉碎、碾壓處理,為道路建設打造地基,能夠使建筑垃圾得到有效、正確的利用,為人民帶來福利。如在鄉村道路建設中,我們將部分建筑垃圾(廢棄磚瓦碎片、石塊、砌塊、混凝土等)回收后,行破碎處理,并將粗骨料用在鄉村水泥路的建設中,作為路基填料、水穩材料,既減少了建筑垃圾,又減少了道路建設中的費用支出。
三、綜上所述,征對新農村建設和農村農危改中產生的建筑垃圾,會對當地環境與當地人民產成不良影響,不符合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宜居鄉村的總體要求,對目前農村和城鎮改擴建中,對建筑拉圾的處理,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一方面加大宣傳,減少建筑垃圾的形成,另一方面要遵循低碳化處理的思路,對建筑垃圾充分、合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當地人民居住環境的質量,不會造成資源浪費,有助于我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農村人民的幸福感,促進的經濟發展,縮小我國貧富差距,建設共同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