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王曉紅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問題來源于廣大民眾對食品質量安全的普遍關注。自上世紀七十年代瘋牛病爆發產生了全世界范圍對于食品安全的恐慌后,食品安全問題開始相繼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建立,是保證消費者對農產品知情權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也能更好地界定生產者與銷售者的主體責任。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在我國的研究更多的只停留在技術和理論層面。在實踐的深度和廣度上,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本文借鑒國內外諸多學者的理論成果,分析和明確我國在追溯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發達國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先進經驗,提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1.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1.1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立法缺位
盡管我國早在2006年就出臺和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但單此一項法律的出臺仍難以構建起現代社會對農產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保障體系。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需要對農業生產的整個鏈條事實監督管理,并且可以在問題出現后直接追溯到問題環節和責任主體。所以,“怎樣的農產品才是符合要求的”和“事故出現后責任是如何認定的”是在立法方面第一個應該被解決的問題。我國政府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科追溯體系中的立法側重在農產品鏈末梢的監控和處罰,忽視從農產品質量的源頭進行有效防控,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作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立法空白,在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強制性規定方面缺失。
1.2相關主體缺乏參與意愿
一是目前我國消費者以及農產品生產者、加工者、品銷售者對農產品追溯的認知程度不高,甚至一些人根本不知道農產品質量追溯是什么;二是追溯產品在追溯部分產生了較高成本,而非追溯產品卻無需額外成本,在市場上二者的價格卻沒有差距,這就導致了“優質不優價”的現象,參加追溯的農產品利潤低,其利益主體也就缺乏參與意愿;三是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和組織化程度低,導致了農民參與農產品質量追溯意愿不高。
1.3追溯信息的真實性難以保證
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基礎是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并采集錄入完整真實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信息,要充分記錄和保存農產品生產源頭的質量安全信息,這是實現農產品信息查詢和質量溯源的根本條件。但現階段我國農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這就導致了源頭數據質量難以保證。同時存在著主觀上虛假信息的錄入,特別是農產品的休藥期、間隔期和違禁藥品使用等信息,若是完全靠生產者自律則是很難保證其真實性。
1.4農產品質量追溯信息的社會信用度不高
社會信任是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目標,其核心是農產品標識、生產過程記錄和追溯信息管理系統。標簽是追溯信息的主要載體,據國內一些學者調研后顯示,消費者對可追溯農產品標簽所攜帶的信息信任程度較低;加之社會上個別企業造假風氣以及虛假廣告泛濫,消費者們無法辨別追溯信息的真實性,而缺乏誠信基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毫無現實意義。
2. 完善我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的對策
2.1制定專門法律,統一國家追溯標準
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是制定專門法律和完善國家統一標準。西方國家農產品質量追溯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有法可依是其必要條件。所以應該盡快制定和出臺農產品質量追溯的專門法律,明確追溯對象和必須提供的追溯信息,統一追溯標準,明確和界定參與主體的義務和責任。在追溯方面,要將經常出現問題的例如“畜禽產品、奶制品、蔬菜和酒類”等產品列為重點追溯產品;例如畜禽產品需要提供各階段飼料喂養情況、獸藥殘留等重要信息;奶制品須提供抗生素含量等信息;酒類產品須提供甲醛含量信;蔬菜產品要提供農藥施撒以及農藥殘留等等信息。在法律責任方面,要加強相關管理部門的審查制度,明確負責部門,嚴格制定懲罰措施,嚴厲打擊弄虛作假等失信行為,保障追溯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建立國家統一追溯標準,防止重復建設等浪費資源的情況。
2.2推進和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最終要形成良性循環
通過幫助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依靠市場來帶動企業加入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使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主體不斷壯大和提高企業自身實力,要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中來,要使參與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主體生產經營的規?;徒M織化程度得到不斷的提高,要推廣“市場+基地+協會(組織)+農戶”的農產品生產銷售模式,在參與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的各方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要引導他們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努力確保農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可管可控。
2.3加強監督管理,保障追溯信息完整真實
在農業生產供應鏈中,政府要全程參與到每個環節中去并嚴格管理。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加大對可追溯農產品的檢測和監督。特別是農藥、化肥、藥物等投入品要進行產前監管;要創新管理模式,在倡導自律的基礎上利用合作社社員間相互監督、相互規范。同時要不斷加大對虛假信息的處罰力度,確保追溯信息科學、完整、真實。
2.4引入社會監督機制,激勵企業創建品牌效應
在追溯平臺的建設和運行中,政府可憑借公信力將追溯產品置于社會監督之下,嚴格抽檢追溯農產品質量,要將操作“透明化”、“公開化”以實現社會共治;鼓勵企業創建自己的品牌,通過品牌效應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從而獲取市場溢價;要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群眾認識追溯標識,不斷強化,使群眾認可包含有政府推介的標識帶來的安全信號。通過市場評判、社會監督和政府推介,挽回消費者對沖產品質量安全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