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經濟環境的發展,商業銀行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本文在闡述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現狀的基礎上,利用16家銀行2007~2016年數據將表外業務對銀行收益的影響進行了多元回歸分析,得到如下結論:國有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拓展對其銀行收益起到正面影響,但是影響并不顯著;非國有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拓展對銀行收益起到負面作用。最后,本文對銀行拓展表外業務提出了相應建議。
關鍵詞:表外業務;ROE;國有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0.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12-0129-03
一、 引言
近年來,商業銀行在加大發展表外業務的力度,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直以來,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自存貸差,而隨著市場的變化,銀行改善業務結構,大力發展表外業務,拓展利潤來源也是其經營的必然選擇。監管機構對銀行表內業務的監管越來越嚴格,而表外業務能夠適當地規避監管,給銀行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因此,為規避資本監管,商業銀行開展表外業務能夠最大程度使用資金,并獲得更多的利潤。同時,央行對信貸總量的限制和日益增長的社會融資需求,這給表外業務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隨著利率、匯率市場化地不斷發展,投資者需要更多的投資工具來轉移分散風險,而銀行表外業務能夠提供更多的創新型產品。金融脫媒導致商業銀行的大量存款流向表外,去購買理財產品等。另外,隨著電子科技的不斷進步,銀行利用網絡技術等可以開發出更多的表外業務并且能夠大大提高銀行處理業務的效率。
二、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收入
(一)商業銀行表外業務收入規模不斷擴大
分析銀行表外業務對銀行收益影響時總樣本主要包括16家上市商業銀行,進一步分析表外業務對銀行收益影響時又將這16家銀行分為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和非國有上市銀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商業銀行表外業務收入近年來不斷增加,以非利息收入表示,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從2010年到2016年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尤其國有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規模遠遠高于非國有上市銀行。
(二)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占比變化較大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四分之一,表外業務的發展有目共睹(見圖1),不但成為商業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更成為商業銀行經營的新的發展動力。
圖1?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
資料來源:中國銀監會。
注:非利息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匯兌收益+其他業務收入
即便如此,各家銀行由于自身的業務特點等原因,其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有所差異。國有商業銀行在非利息收入占比方面明顯高于非國有上市銀行。
(三)不同類型銀行表外業務發展增速
雖然從非利息收入總規模和占比來看,國有商業銀行都遠高于非國有上市銀行,但2010年以來,非國有上市銀行非利息收入方面有著很高的增長率,可以看出近幾年非國有上市銀行在大力發展非利息收入的中間業務。這符合中小銀行在市場競爭中追求中間業務收入的現狀。
三、 模型選擇與數據描述
(一)數據來源與模型選擇
本文通過WIND數據庫獲取了我國 16 家上市銀行2007年到 2016 年的相關面板數據。由前文所提到的,因為西方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和我國的中間業務定義較為接近,并且我國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拓展不深等因素,本文將用從數據庫里獲取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來表示我國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發展水平,從實踐和理論上都是可行的。
為了檢驗表外業務對銀行收益的影響,本文建立多元回歸收益模型(1)。
it表示商業銀行其中一間i銀行在第t年時的具體情況。β1衡量了股權收益率對表外業務發展程度的敏感度,εit為隨機干擾項。
收益模型選取ROE作為主要被解釋變量,主要是因為它能較好地反映一家公司的資金運用狀況,ROE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反映一家公司對股東提供資本的使用效率,反映了權益資本中每一單位投入的產出水平。
解釋變量選擇表外業務收入占比,用表外業務收入占比來衡量銀行表外業務的發展程度。為了更好地解釋表外業務和銀行收益的關系,本文還選取了LTA、FTA、STA、LA、LDTA作為控制變量。LTA反映了商業銀行傳統資產業務的開展情況,FTA、STA反映了銀行的資產基本結構,LA用來衡量銀行規模的大?。ㄒ姳?)。
根據模型(1)中被研究商業銀行的特征不同分別建立了3個回歸模型:總樣本16家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對銀行收益的影響,分樣本5家國有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對銀行收益的影響,分樣本11家非國有上市銀行表外業務對銀行收益的影響。
(二)變量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首先將所有上市商業銀行各個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見表2~4),這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變量的變化特征以及在樣本期間內的變化趨勢。表2為總樣本16家上市商業銀行的描述性統計,表3為總樣本中的5家國有商業銀行的描述性統計,表4為總樣本16家上市商業銀行中的11家非國有上市銀行的描述性統計。
綜合表2~4來看,ROE平均值比較接近,但是5家國有商業銀行的ROE相對比較平穩,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不大。而非國有上市銀行的ROE明顯較高,且最大值為0.3671,最小值為0.0432,可以看出非國有上市銀行發展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16家上市銀行的OBS平均值為0.189764,5家國有商業銀行OBS平均值為0.221044,11家非國有上市銀行的OBS平均值為0.175546,可見國有商業銀行整體表外業務發展水平較高,非國有上市銀行OBS波動較大。
非國有上市銀行LTA和LA標準差相對較大,可見,貸款比總資產和銀行總資產的對數波動都較大,可以看出相對而言國有商業銀行更穩定。
四、 回歸結果及分析
(一)豪斯曼檢驗
通過ADF檢驗平穩性,總樣本16家上市商業銀行、分樣本國有商業銀行和非國有上市銀行原序列都存在不平穩現象,因此進行一階差分,結果差分都是平穩序列。
利用 Hausman統計量檢驗應該建立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還是個體隨機效應回歸模型。通過Hausman檢驗,總樣本模型16家上市商業銀行、分樣本11家非國有上市銀行分析都采用隨機效應回歸模型,分樣本5家國有商業銀行分析采用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
(二)回歸分析
表5給出了16家上市銀行表外業務對銀行收益的估計結果。16家上市商業銀行中,解釋變量OBS對被解釋變量ROE在1%的置信水平上是顯著的,但是OBS的系數是負的,說明OBS增長1%,則ROE會減少0.17%,即表外業務占比和股權收益率成反比,這說明銀行并不能通過提高表外業務占比來提高股權收益率??刂谱兞恐蠪TA和LDTA對被解釋變量ROE在1%的置信水平上是顯著的,且呈反比關系。LA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是顯著的,且與ROE呈正比關系,即LA增加1%,則ROE會增加0.017%。而控制變量中LTA和STA對ROE的影響并不顯著。
表5中,11家非國有上市商業銀行中,解釋變量OBS對被解釋變量ROE在1%的置信水平上是顯著的,但是OBS的系數是負的,說明OBS增長1%,則ROE會減少0.21%,即表外業務占比和股權收益率成反比??刂谱兞恐蠪TA對被解釋變量ROE在1%的置信水平上是顯著的,且呈反比關系。而控制變量中LTA、LDTA、LA和STA對ROE的影響并不顯著。
在國有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對銀行收益影響的估計結果中可以看出,解釋變量OBS對被解釋變量ROE呈正向關系,說明OBS增長1%,則ROE會增加0.06%,但是不顯著,即表外業務占比和股權收益率成正比,但影響并不顯著。這可能因為國有商業銀行傳統收益比較穩定的同時,能夠及時進行業務創新消除表外業務的負面影響,進而使得業務多樣化真正地起到提高銀行收益的作用。這也說明,并不是所有的銀行都能夠通過拓展表外業務來提高收益。
五、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發展建議
目前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并非大力發展表外業務就一定能提高銀行收益,相反,隨著表外業務的擴大,非國有上市銀行的收益還會出現小幅度下降,而國有商業銀行的收益卻能夠隨著表外業務的擴大而增加。這就說明各家商業銀行不能盲目跟風,在面對內外部環境壓力的同時應該冷靜應對,國有商業銀行在現階段可以投入更多的資源,提高非利息收入業務規模和占比,進一步改變收入結構提高收益。而非國有上市銀行則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尋求更加合理的業務創新方式。無論什么類型的銀行在提高收入的同時要重視表外業務可能帶來的風險,而我國商業銀行很少會根據表外業務種類進行差別化的風險管理,一般都是制定較統一的風險管理政策,這就無法具有針對性而不能起到最好的風險規避效果。在表外業務資金使用過程中,目前缺乏有效地后續過程管理,一方面因為流程較長,另一方面也因為參與主體類型不一等原因,很難實施后續的有效風險管理。因此,對于一些杠桿率較高的表外業務產品要更加注重其風險,適時評估產品及客戶等。
參考文獻:
[1]萬國才.商業銀行表外資產業務現狀、制約因素及對策思考[J].武漢金融,2010(9).
[2]李尚發,劉迎洲.中國商業銀行成本效率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3(14).
[3]程茂勇,趙紅.市場勢力對銀行效率影響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1(10).
[4]高海紅,高蓓.中國影子銀行與金融改革:以銀證合作為例[J].國際經濟評論,2014(2).
[5]于研.銀行利差與表外業務的內生性研究:基于中國上市商業銀行2008~2013年的實證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15(8).
[6]宋靜波.同業業務對中國上市銀行效率影響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9(2).
作者簡介:
吳燕,江蘇鹽城人,南京大學金陵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金融科技、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