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偉 向彬 何佳 洪偉 葉松



面臨市場監管機構改革后的新形勢新任務,為確保我省消費品召回建立順暢高效的管理機制,我們開展了遼寧省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的調查研究。通過對我省消費品召回現狀分析,發現召回管理工作中的問題,為進一步做好我省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提供對策參考。
消費品召回,是指生產者主動或政府責令生產者對批次性的缺陷消費品采取修理、更換、退貨等措施消除其缺陷的活動,屬于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范疇,是我國產品召回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消費品召回制度,對于保護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促進消費,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引導企業改進產品設計和標準、促進企業提升質量主體責任意識發揮了積極作用。從2007年8月27日《兒童玩具召回管理規定》發布實施,拉開我國缺陷消費品召回的序幕以來,召回數量穩步增加,召回的范圍逐步擴大。截至2019年7月31日,共有24個省級局開展了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全國共實施缺陷消費品召回6187.48萬件。在已開展召回管理工作的地區中,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重慶市、安徽省、湖北省,在召回次數和召回數量上均位于全國前列,這些地區也是開展消費品召回工作經驗豐富,工作開展成效突出的地區。我省目前為止,共開展過1次60件家具的召回。通過召回活動,消除了大量產品安全隱患,惠及5500萬個家庭,累計為消費者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00多億元。面臨市場監管機構改革后的新形勢新任務,市場監管總局就全國缺陷消費品召回工作,提出了構建“總局統一管理、地方分級負責、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工作格局的總體要求。為貫徹落實總局產品召回工作新決策新部署,確保我省消費品召回管理打牢基礎、理順機制、突出實效,我們開展了我省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的調查研究。
一、我省消費品召回現狀
(一)我省消費品生產企業分布情況、特點分析
1.分布情況。目前,根據《消費品召回管理辦法》,消費品召回實施目錄管理,其他目錄外消費品參照辦法執行。依據實施召回管理的消費品目錄,主要分為電子電器和兒童用品兩大類、20個子類(二級目錄)。我們依托全省企業代碼數據庫,根據國家實施召回管理的消費品目錄,整理出我省相關消費品生產企業的分布情況。
(1)電子電器類生產企業情況:我省電子電器類消費品生產企業1253家,覆蓋了全部9個子類。其中,電線電纜、家用電器、照明電器、電動工具、電信終端設備5類電子電器產品為我省主要涉及的產業門類,涉及企業數量1196家,分布在沈陽、大連、鞍山、營口、丹東等地。具體分布情況如下圖表所示。
(2)兒童用品類生產企業情況:兒童用品類生產企業12656家,覆蓋了10個子類。其中,兒童服裝、兒童家具、兒童紡織品、兒童用紙制品、兒童用皮革5類兒童用品類產品為我省主要涉及的產業門類,涉及企業數量11983家,分布在沈陽、大連、鞍山、葫蘆島等地。具體分布情況如下圖表所示。
2.特點分析。我省消費品生產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從產業分布情況來看,我省電子電器類生產企業主要是電線電纜和家用電器類企業,家用電器類主要產品為電熱毯;兒童用品類生產企業主要是兒童服裝和兒童家具類企業。從分布地區情況來看,電線電纜、家用電器類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沈陽;兒童家具類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沈陽,以生產木門、床(床墊)類企業為主;兒童服裝類企業主要集中在葫蘆島,以生產泳裝類服裝企業為主。
(二)我省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我省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在2018年11月機構改革前,由原省質監局執法督查處負責。2017年,省局組織沈陽市局開展過1次60件家具的召回管理工作,及時發出消費預警。機構改革后,由新組建的省市場監管局質量發展處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目前,根據總局質量發展局新的工作要求,并結合我省實際情況,開展了一些召回基礎性工作,我省目前已基本搭建起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運行體系。一是設立召回技術支撐機構。省局與遼寧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合作,設立了“遼寧省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具體由省標準化研究院質量管理研究中心負責全省缺陷產品召回專項業務工作,為遼寧省缺陷產品召回提供技術支撐服務,并承擔部分事務性工作。二是建立生產企業數據庫。將我省實施國家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目錄中的兒童用品、電子電器類產品生產企業納入數據庫管理,對生產企業情況底數有了全面掌握。三是建立完善召回專家庫。在原有召回專家庫的基礎上,擴大技術覆蓋面,面向社會誠聘召回技術專家,建立了由22名省內技術專家組成的省級專家庫,主要來自檢驗檢測機構、科研院所等相關領域。四是開展缺陷信息線索收集工作。與省局質量監督處、事務服務中心、“12315”投訴舉報中心等部門合作,收集我省消費品缺陷信息線索。五是開展召回相關宣傳工作。在省市場監管局官網首頁設置了“缺陷召回”專欄,定期把相關信息發布到省局網站。六是舉辦召回業務培訓。梳理了召回相關法律文件和工作背景資料,編寫了相關執法業務教材,舉辦了機構改革后首次全省質量管理工作業務培訓班,邀請國家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專家為系統工作人員授課,進行業務培訓,收到良好效果。七是向系統明確工作要求。按照《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市監質〔2019〕160號)要求轉發文件,對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消費品召回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明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缺陷消費品召回工作任務,充分發揮基層隊伍作用,積極構建我省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新格局。
二、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業務人員經驗不足,認識不清
2018年機構改革后,消費品召回監管職能調整到市場監管質量發展條線,我省已承擔召回職能的單位均配備了1~2名工作人員。但目前來看,各地除了完成省局部署的召回工作任務,主動開展與消費品召回相關工作較少。相關監管人員對召回業務知識、法律制度的理解不夠,比如對于行政執法和召回的關系認識不清,對監督抽查后處理中的手段與召回工作手段的區分認識不足,且缺少召回工作經驗。
(二)信息收集渠道相對單一,不夠暢通
目前,我們主要通過省市場監管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市場監管輿情監測、“12315”投訴舉報平臺三個途徑收集缺陷信息線索。但從實際效果看,三個途徑收集到的可能涉及遼寧生產企業的消費品質量安全線索非常少,且無法全面覆蓋到我省消費品生產企業銷往外省市的產品相關信息情況,進一步分析處理后,可作為召回線索的信息近乎沒有,沒有線索,就無法開展實際召回工作。
(三)技術支撐體系尚待健全,能力較弱
我省召回工作技術支撐的基礎一直以來比較薄弱,幾乎沒開展過召回技術類工作。目前來看,現有的技術支撐體系還顯單薄,技術支撐水平有限,沒有召回實踐工作基礎,對缺陷信息線索進行分析處理的專業水平和職業敏感度不高。我省專家雖然具備各自相關領域科研能力和一定技術水平,但都沒有實際接觸過缺陷消費品召回工作,沒有實踐經驗,對召回的認識還有待提升。
(四)配套制度規范明顯薄弱,不夠完備
根據總局關于加強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的最新要求,消費品召回管理要遵循制度規范、工作程序、信息平臺“三統一”原則。在不違背這一原則的基礎上,各地也需要根據召回工作實際,完善相關配套工作制度規范,特別是在技術支撐方面的相關制度規范越完備,實際的召回工作開展效果越好。目前,我們比較缺少相關召回技術支撐方面的制度規范,對規范地開展召回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難。
三、完善我省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機制的思路
(一)加強業務培訓,強化指導考核力度
強化消費品召回工作的履職能力,關鍵在于提高監管人員的相關業務水平。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對我省具體負責消費品召回工作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邀請專家進行授課,開展法律法規、工作流程、重要標準等方面專題培訓,著力深化認識,提高監管人員業務水平。對各地在召回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答疑解惑、現場指導。同時,將消費品召回工作納入市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內容,督促各地認真履行消費品召回職責。
(二)摸清企業狀況,掌握我省市場底數
我們已經初步建立起了遼寧省實施缺陷產品召回管理生產企業數據庫,掌握了轄區內目前按照國家目錄管理的消費品生產企業基本情況底數。下一步,總局的《消費品召回管理規定》出臺后,消費品召回管理將取消目前的目錄式管理,全面覆蓋所有消費品種類。為適應這一發展趨勢,我們將進一步開展調查研究,對我省主要的消費品產品類別和市場定位、消費品生產企業的產業分布特點、我省消費品生產企業網絡銷售情況、銷往外省市情況等進行調研摸底,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施策準。
(三)完善制度規范,健全工作運行機制
到召回工作方法先進、經驗豐富的兄弟省份開展調研,學習其相關先進做法和工作經驗,結合我省實際,制定缺陷信息收集分析、風險評估和識別、缺陷調查認定、召回實施和效果評估、發布預警、專家庫管理、案卷管理等各環節的工作制度規范,使召回工作的各個環節都有制度依據,更加規范。
(四)拓寬信息渠道,構建信息采集體系
進一步加強與“12315”投訴舉報平臺、產品質量監督、執法檢查、網絡監管等工作的溝通合作,推動建立消費品缺陷線索共享和協同處置機制。與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加強溝通,建立合作關系,定期獲取國家層面收集到的涉及遼寧生產企業的消費品缺陷信息。探索建立產品傷害監測點,縮短信息采集距離,更高效地發現質量安全隱患問題。
(五)健全專家隊伍,打牢技術支撐體系
加強召回專家庫規范化管理,建立專家錄用、使用、培訓、考核、退出等一系列的規范化管理制度。拓寬專家庫技術領域覆蓋面,請總局和外省專家對我省專家進行培訓、指導、操練隊伍,開展技術交流,確保我省召回專家能夠為召回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保障。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總局召回中心的合作,開展我省消費品傷害案例研究,更好服務企業消除產品安全風險,選派我省技術支撐機構工作人員到總局召回中心進行學習、參加召回實踐,提高業務水平。
(六)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質量意識
加強消費品召回工作宣傳力度,構建全方位立體宣傳體系。融合法規標準宣貫、消費者安全教育、消費品召回功能等方面,開展豐富多樣的宣傳活動。利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質量月”“世界標準日”等重要節點,走進社區、廣場、學校、商業綜合體,廣泛開展消費品召回相關宣傳。每年分批組織消費品生產企業負責人、質量負責人等,開展召回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宣貫活動,著力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意識。與省內主流媒體合作,以新聞、訪談、有獎知識問答等形式,向社會公眾介紹缺陷消費品召回制度和我省開展工作情況,宣傳召回制度和質量安全知識,提升公眾參與度,營造人人參與、共建安全消費環境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