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勇躍
【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莊河市委市政府創建牡蠣產業省級知名品牌示范區所做的主要工作,同時詳細分析了示范區創建成效,闡述了示范區良好的示范作用,并根據目前創建情況,對示范區的下一步發展提出了具體的工作建議。
【關鍵詞】 知名品牌示范區;莊河牡蠣;品牌創建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19.02.001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ain work of Zhuanghe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establishing the provincial famous brand representative area of Zhuanghe oyster industry,and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resentative zone in detail,elaborates the good demonstration func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next development of the representative area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amous brand representative area;Zhuanghe oyster;brand establishment
莊河牡蠣產業示范區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所轄莊河市南部黃海海域,依托石城鄉、王家島兩個核心區域,覆蓋黃海北部莊河沿岸。全區海洋資源豐富,是特色鮮明的海洋漁業區。園區海域面積2900平方公里,其中灘涂面積270平方公里,淺海面積10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285公里,陸域地貌和近海地質結構多樣,灘涂生物種類繁多,經濟貝類、牡蠣、文蛤、雜色蛤是莊河海域中的主要品種。全區海水養殖面積5.53萬公頃,淡水養殖面積640公頃。全區有省級以上水產良種場6個,市級以上水產健康示范場78個。
同時,莊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產業品牌建設工作,特別是2017年9月獲準籌建“遼寧省牡蠣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以來,莊河市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籌建工作領導小組,在推進標準化養殖培育、法治化品牌監管、國際化宣傳推廣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走出了一條依托地區資源、發展特色水產、培育品牌創新的牡蠣產業發展之路。
1 創建成效
1.1 創新養殖模式,提高生產效益
莊河牡蠣產業示范區依托大連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及石城鄉政府合作成立的大連石城島生蠔小鎮實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大連莊河市石城鄉創新型生態生蠔小鎮建設項目,通過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生產能力強大的苗種繁育基地,優化牡蠣健康養殖,將構建良種、良法、良餌、良機為核心的模式化生產系統納入到牡蠣養殖產業,采用公司與養殖戶有機結合的模式,保障牡蠣養殖產業順利發展。
2017年,大連石城島生蠔小鎮實業有限公司引進四倍體牡蠣親體,人工雜交繁育三倍體苗種2億粒,又投放2齡三倍體牡蠣中間苗種2000噸,現已放養面積4000畝,預計年產商品6000噸、2齡三倍體牡蠣中間苗種4000噸。目前生蠔小鎮項目規劃已經通過專家評審,新增海域使用申請正在組卷中。2018年繼續深度開發“莊河牡蠣”,建設生蠔良種繁育基地,培育“三倍體”牡蠣苗種800萬枚以上,推廣“三倍體”養殖1萬畝。
生蠔小鎮帶頭進行的科技研發、引進新品種初獲成功。2018年2月1日,在石城鄉政府會議室召開了首屆“生蠔小鎮分紅大會”,五組養殖戶分紅達60萬元,此次是生蠔小鎮實施養殖戶合作經營模式的一次階段性成果展示。
1.2 科技引領產業,帶動農民致富
1.2.1 加強技術培訓工作
莊河牡蠣產業示范區依托大連海洋大學、莊河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等技術機構,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做好技術引進與推廣服務工作。進一步完善基層養殖戶技術推廣體系機制,加快基層養殖戶技術推廣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鼓勵發展農技指導、科技培訓等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
1.2.2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莊河牡蠣產業示范區依托大連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水產科學研究所青島黃海所、中國水產科學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大連工業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骨干企業大連玉洋集團與大連海洋大學共同成立大連海洋大學玉洋研究院,依托大連海洋大學的科研與人才優勢,共建創新平臺,增加產品科技含量,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助推產業科技創新。
1.2.3 加強人才引進工作
莊河牡蠣產業示范區加大對技術型、經營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設立專項經費,對有突出貢獻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家、農業科技人員予以獎勵,創造條件解決外來務工人員的安居問題,為全市現代海洋貝類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同時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從事海洋貝類產業的科技創新工作,全面打造產、學、研一體化貝類科研成果推廣中心。
1.3 加大宣傳力度,塑造品牌優勢
政府全力推進上品堂、玉洋、華富、富谷四大企業上市,同時借助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莊河牡蠣”“莊河雜色蛤”的影響,打造“莊河海產”的產品品牌,提升莊河海產品的市場地位。
一方面通過中央農業頻道的《味道》欄目、大連廣播電視臺的《品牌訪客1+1》的專訪,以及遼寧省牡蠣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宣傳口號的征集等活動,在北京、天津、重慶、上海、福建、四川、黑龍江、湖北、浙江、新疆等24個?。ㄗ灾螀^、直轄市)、市形成了廣泛的影響,擴大了遼寧牡蠣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利用廣場徒步隊、“3.15”消費者權益日、“5.10”中國品牌日、“6.9”世界認可日等宣傳活動,發放宣傳材料,組織企業參會,讓廣大市民充分了解“遼寧省牡蠣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工作,了解“莊河海產”的知名品牌,讓人人參與到創建工作中,不斷提高示范區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
1.4 建立追溯體系,支撐產業發展
全面建立質量安全追溯保障體系。莊河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建立了具有從生產到餐桌全鏈條檢驗監測能力的縣級食品檢驗監測機構——莊河市食品檢驗監測中心。
該中心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區域監測中心試點單位,具有1508項標準檢測能力,建立了對所有農產品從生產加工到流通環節的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幫助優質的農產品溯源追蹤、消費警示,讓消費者更放心。
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掃描產品包裝上的防偽二維碼,看到每一個環節的相關信息,還可看到生產現場的畫面以及重要環節的視頻錄像。追溯體系的建立,豐富了政府的監管手段,也規范了企業的生產行為,提升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為牡蠣產業品牌示范區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確保莊河牡蠣安全生產、放心食用。
2 示范作用
2.1 產業特色鮮明,打造了以“生蠔小鎮”為引領的創新型生態養殖模式
莊河牡蠣產業示范區自然資源稟賦豐厚,獨特的自然環境,為牡蠣生長提供了優良的海域條件。通過傳承傳統工藝和不斷的技術提升,示范區業已形成了以牡蠣為主體的研發、養殖、生產和精細加工等鏈條完備、優勢鮮明的產業特色。
示范區于2016年開始籌備大連莊河市石城鄉創新型生態“生蠔小鎮”項目,該項目以生蠔養殖為主業、以休閑旅游為輔業,采用創新發展模式,立足“生蠔產業”“生蠔漁業文化”與“特色小鎮生態文明”的建設理念,旨在推進生蠔新品種引進、高密度健康大規格苗種培育、海上設施化養殖與機械化采收生產、生蠔系列食品精深加工。此外,由大連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與石城鄉政府合作成立的大連石城島生蠔小鎮實業有限公司,采用“政府+企業+養殖戶”有機結合的模式(政府出資-企業經營-養殖戶合作),在延長產業鏈發展的同時,帶動了周邊居民就業,緩解了社會壓力,有力的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
2.2 頂層設計優化,開啟了以示范區創建為抓手的“莊河質造”品牌行動
為了確保莊河牡蠣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真正打造出全國、全省知名品牌,形成有利于品牌建設工作的長效機制,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示范區所在地莊河市政府牽頭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副市長為副組長、17個委辦局為成員的籌建工作領導小組,以及以市委書記為組長,常務副市長、副市長為副組長,12個委辦局為成員的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
同時,莊河市政府將品牌示范區創建工作納入莊河市全局性、戰略性工作之中,制定并出臺了《“莊河質造”品牌行動計劃》和《遼寧省牡蠣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建設規劃》,并將示范區建設納入市“十三五規劃”之中,作為政府重點工作進行推進。
這些舉措使得園區的品牌示范區創建工作不僅僅停留在創建工作本身,而且會輻射至全市相關產業領域,作為“莊河質造”的重要抓手,帶動區域經濟和質量工作的整體提升。
3 示范區下一步發展建議
3.1 以牡蠣產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區域輻射效應
(1)深度挖掘、梳理和整合牡蠣文化與歷史文化、漁業文化、飲食文化、民間傳說、民俗節日等資源,充分發揮品牌文化的協同和發散效應,做足品牌文化軟實力。
(2)積極開展區域品牌聯動建設,加大政府品牌激勵和扶持力度,在牡蠣產品營銷過程中,通過標準化、規?;纳a和運營,以“大連蠔”或“莊河質造”等區域品牌為載體,統一開展對外營銷活動,強化品牌合力,擴大品牌影響力。
(3)以牡蠣產業品牌為基礎,實現其他農業品牌和旅游、物流、醫養等二三產業的聯動和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并擴大牡蠣品牌輻射效應,形成“品牌+”戰略,助推“莊河質造”建設進程。
3.2 科學規劃養殖海區布局,構建可持續養殖模式
(1)科學確定海區養殖容量,控制養殖強度,制定牡蠣養殖技術規范和標準,減少局部水域的養殖密度,增加海水交換能力,前瞻性地減少和預防牡蠣疾病的發生。
(2)定期對養殖環境狀況進行監測分析,建立養殖環境的預警制度,尤其是貝類毒素監測,保證養殖區牡蠣產品的食用安全。
(3)密切與水產院校和水產科研機構合作,加強牡蠣種質資源保護和育種研究,通過引種、選育、雜交等育種手段,培育生長快、抗逆性強、品質優新品種,使牡蠣養殖良種化,促進牡蠣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3.3 進一步明確檢驗檢測機構的定位
目前莊河市食品檢驗監測中心定位于針對食品的相關檢驗監測服務,隨著國家對質量安全加大監管,檢驗范圍將覆蓋從產地、初級產品、加工品到流通產品全鏈條,食品檢驗定位范圍相對狹窄;另外,隨著國家機構改革的深入推進,監測職能將進一步弱化,監測服務已無法適應未來發展方向。著眼于未來發展,建議莊河市食品檢驗監測中心向綜合性檢驗檢測機構轉變。
4 結語
莊河牡蠣產業示范區自然環境優越、海洋資源得天獨厚、產業發展特色鮮明,牡蠣產業在增強區域經濟實力的同時,帶動其他水產業以及精深加工產業共同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是,莊河牡蠣產業品牌文化需要進一步深入挖潛,品牌推廣宣傳還有拓展空間,與莊河當地其他產業深度融合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1] 沈烽,彭凱,彭劍虹,等.區域品牌培育與長效管理影響因素的研究——基于中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實證分析[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2015.
[2] 劉益星,姬孟丹.產業集群視角下我國農產品區域品牌創建與培育研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8(12):123-126.
[3] 孫藝榛,鄭軍.山東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探討[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