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
【摘要】 本文重點論述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中的作用,主要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中主體責任,努力營造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社會環境,為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提供技術保障和服務支撐,以及如何提升和加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服務能力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 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檢驗;檢測;認證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19.02.0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role of inspection,examination and certifi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redit system. It mainly elaborates on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inspection,examination and certifi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redit system,striving to create a social environment,providing technical and service support,and how to enhance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rtification institution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redit system;inspection;examination;certification
改革開放40年,我國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總體水平大幅提升,人們的質量意識在不斷增強,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社會對誠信體系的需求越來越凸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和《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已經明確新時期、新階段國家質量信用建設的具體任務。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我國制定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將會進入到信用經濟模式,只有信用經濟才能推動經濟朝著高質量、高標準方向發展。市場經濟越發達,質量誠信在經濟社會管理中貢獻度就越高。
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破解當前質量頻繁出現問題的解決策略之一。加強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既是宏觀質量管理體制建設過程中重要的基礎工作,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建立和完善質量誠信體系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社會各界組織和個人需協同發揮作用,動員全社會力量“抓質量、重誠信”,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這個目標。本文重點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1 承擔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主體責任
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是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既涉及對政府機構和自然人的誠信規范,也涉及對市場主體的誠信規范。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的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個人三個方面。
現階段我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具有政府和企業雙重屬性。一方面代表政府公益性事業組織,另一方面又代表純市場化運作的企業組織。政府公益性事業組織履行政府信用主要是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履行承諾和對自身行使權力的行為承擔責任的狀況;市場化運作企業組織履行企業信用或個人信用是企業和個人在經濟和社會活動中守約守信、履行義務的狀態。
檢驗檢測認證機構依據雙重屬性自身職責定位,在強化自身質量主體責任意識同時,按照相關技術標準或規范要求,公平、公正、客觀地開展科學檢驗檢測活動。既要滿足政府質量監督管理的職責,又要滿足企業產品標準制定、設備檢定計量、產品市場準入等方面需求。
2 營造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社會環境
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市場。建立現代檢驗檢測認證質量誠信服務體系,加強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誠信自律,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根據行業服務社會特點,對檢驗檢測認證數據開展誠信信息深度開發,推動誠信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發展。按照政府主導、行業推動、市場運作的模式,遵循企業自愿、社會參與、標準統一、公正公開的原則,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開展質量誠信評價,開發有特色、多樣化、高質量的質量誠信服務產品,引導質量信用服務商品化。同時,加強質量誠信文化在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內部宣傳和教育,以質量法制意識和質量誠信意識教育為主要內容,加強對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從業人員質量誠信文化宣傳和教育,弘揚誠信傳統美德,增強市場主體法制意識、責任意識、質量誠信意識,逐步形成“重質量、講誠信”的社會文化。
3 提供質量誠信立法建設技術性保障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在完善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質量誠信立法尤為重要。只有強化質量誠信立法,誠信體系建設才能有法治保障。探索市場信用經濟管理新模式,需要提高對產品、服務、工程質量風險因子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
從法制建設角度,建立穩定、長期的市場質量誠信監管法律法規,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成良性循環。質量誠信體系是由質量誠信立法、質量誠信監管、質量誠信服務、質量誠信懲罰、質量誠信文化與教育多個子體系共同作用、交織形成的社會誠信機制。只有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合法有效的質量誠信信息為基礎,才能解決市場參與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建設質量誠信體系首先必須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有法可依是建立質量誠信的基礎,宣傳和教育質量誠信立法是推進誠信建設有效措施。
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可以為質量誠信立法提供技術理論依據和基礎信息,同時為相關質量誠信法律的制訂、修改或廢止提案和建議提供保障。
4 提供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服務性支撐
建設質量誠信體系目的就是以信用信息共享和開放為基礎,以制約和懲戒失信行為為目標,保障社會秩序和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和發展。
質量誠信體系建設離不開檢驗檢測認證提供技術性服務,從政府層面,一些關于反映社會質量發展情況的指標,例如品牌價值、質量競爭力指數、產品質量合格率,質量貢獻率、質量損失率等,都是來源于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提供的基礎數據或評定結果;從企業層面,企業產品需要獲得市場準入,企業生產流程和產品質量安全能否符合法律法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是否滿足消費者的使用要求,這些都要通過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提供的數據或評定結果。例如近年來發生一系列產品安全問題,尤其是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最終這些問題能及時解決處理,應歸功于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為執法機關提供重要可靠的數據信息。
5 提升和加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服務能力
隨著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求,社會對檢驗檢測認證工作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持續提升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如何充分發揮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中的基礎、支撐和技術保障作用,是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面臨最大的挑戰。因此,積極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由單一認證型服務向綜合檢測服務發展,積極拓展在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中服務領域范圍(例如政府誠信服務領域、社會誠信服務領域等),是今后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發展趨勢。科學利用現有成熟服務體系,將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打包成信用服務產品服務于社會,努力提高整個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行業的社會公信力,才是現階段檢驗檢測認證工作的重點。
6 結語
質量誠信關乎經濟的發展、群眾的生活、社會的進步。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政府的統一引導下,需要包括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內的各行各業、各部門積極發揮作用,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中形成全社會質量誠信自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應充分認清自身履行的社會責任,不斷加強自身質量誠信建設,樹立和塑造高技術服務行業誠信品牌,為全社會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榮華,等.社會誠信的系統構建[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2] 劉夢琴,劉智勇.社會誠信建設:社會管理創新的路徑選擇[J].理論與革命,2012(5):94-97.
[3] 蔣雙勤.加強檢驗檢測行業誠信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6(11):62-63.
[4] 吳齊偉.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在質檢機構的應用探討[J].現代冶金,2018(4):67-70.
[5] 穆瑾.我國質量誠信認證認可制度初探[J].質量與認證,2016(10):43-44.
[6] 施京京.質檢系統全面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2(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