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仕君

【摘要】目的 探討產婦自主選擇非平臥位分娩與傳統平臥位分娩的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2例孕婦的臨床資料,觀察組產婦自主選擇非平臥位分娩,對照組為傳統平臥位分娩。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更短,與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的第一產程和產后出血指標比較并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會陰裂傷率更低,與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產婦自主選擇非平臥位分娩能縮短第二產程,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關鍵詞】自主選擇非平臥位分娩;傳統平臥位分娩;產程;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8..01
一直以來我國產科主導的分娩體位為平臥截石位,而近年來隨著一些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認為,該分娩體位缺乏合理性,可能會增加在會陰裂傷的發生風險,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主張采取自由體位分娩[1-2]。循證醫學研究也不支持平臥位分娩,認為平臥位分娩具有較高的危害性,可增加胎兒窒息率和孕婦難產率,因此鼓勵產婦采取非平臥位體位進行分娩。本研究通過對入組的孕婦進行分組,探討自由體位與平臥位分娩的安全性與可行性,并證實自由體位分娩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現對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筆者所在醫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62例孕婦的臨床資料,觀察組產婦自主選擇非平臥位分娩,對照組傳統平臥位分娩。觀察組中女31例;年齡21~38歲,平均(28.65±4.52)歲。對照組中女31例;年齡21~38歲,平均(27.97±4.60)歲。兩組患者的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全部孕婦均為足月妊娠;無相關妊娠期并發癥;無頭盆不稱現象;均符合自然分娩指征;胎兒各項檢查正常;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方法
入組前向患者講解兩種分娩方式的具體方法,第一產程均采用自由體位,待產婦的宮口全開后,對照組指導產婦采取平臥位,而觀察組采取自由體位進行分娩,包括側臥位、坐臥位等,胎頭撥露后,改為平臥位或側臥位接產。記錄2組產婦的相關指標,并進行統計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更短,與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的第一產程和產后出血指標比較并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會陰裂傷率更低,與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目前階段,我國乃至全世界范圍應用平臥位分娩的概率較高,然而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與論證,平臥位分娩被認為是有害的,并主張在常規的自然分娩中應用自由靈活的體位進行分娩[3]。孕晚期由于產婦骨盆傾斜度較大,采取適宜的體位有助于使胎軸與產軸保持一致,因而可促進胎頭入盆下降,減少生產阻力,加快分娩速度。而平臥位會降低產婦的分娩時骨盆可動性,使得胎兒下降的適應性降低,進而可能會延長第二產程時間[4-5]。本研究中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更短,與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自由體位更有助于縮短第二產程,對加快分娩速度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本研究通過統計兩組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顯示,觀察組產婦會陰裂傷率更低,與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提示自由體位更有助于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會陰裂傷,更有助于保護產婦安全,提升預后質量。
綜上所述,平臥位分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會增加產婦會陰裂傷的發生率,同時還能延長第二產程時間,自由體位分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更有助于促進胎兒盡快分娩,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碧瑗,吳 蘭.非平臥位分娩與平臥位分娩對母嬰結局的影響觀察[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6,37(1):39-42.
[2] 申彩云,于曉萍,韓 云.產婦第二產程體位平臥位下進行自、主用力對比自由直立下自主用力的效果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v.29(10):1509-1511.
[3] 任素英,張宏玉.產婦自主選擇非平臥位分娩與傳統平臥位分娩的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2,09(12):55-56.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