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容,畢麗菊,杜莉紅
(廣州市花都區第二人民醫院,廣東 廣州 510850)
輪狀病毒是小兒常感染的病毒,多發生于秋季。當小兒感染輪狀病毒后,會致使患兒出現腹瀉、營養不良的癥狀,使患兒身體發育受到嚴重影響[1]。若患兒不能及時治療,會危及患兒生命安全[2]。臨床上在對輪狀病毒腹瀉患兒進行治療時,會對患兒實施合理的護理,使患兒能夠很好接受治療[3]。本文研究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輪狀病毒患兒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治療的輪狀病毒患兒74例,根據患兒在治療期間接受護理方式不同,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年齡6個月-5歲,平均年齡(2.58±0.21)歲;男24例,女13例。觀察組年齡6個月-6歲,平均年齡(3.01±0.29)歲;男25例,女12例。將2組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p>0.05,可進行比較。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護理方法為:患兒接受治療時,對患兒臨床癥狀進行密切觀察,掌握患兒病情變化,并給予相應的用藥指導。
觀察組患兒接受延續性護理干預,給予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深入社區提供上門跟蹤指導服務。護理方法:①對患兒家屬及患兒進行健康宣講:護理人員要及時向患兒家屬以及患兒講解關于輪狀病毒腹瀉的知識,使其能夠對患兒病情有較高認知,并向患兒家屬說明患兒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②對患兒喂養的指導:護理人員要向患兒家屬說明飲食合理化的重要性,指導患兒家屬,給予患兒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使用脫脂牛奶和米湯等食物對患兒進行喂養,待患兒腹瀉次數減少后,對患兒實施正常的飲食;對于需要母乳喂養的患兒,需要注意喂養的量和次數,盡量做到多量少次,并暫停輔食的食用。遵醫囑口服補液鹽的患兒,指導并檢驗患兒家屬喂服的方法,確保正確喂服。
③患兒臨床癥狀的觀察:教會患兒家屬對患兒的臨床癥狀進行觀察,根據患兒的前囟體查、胃納、精神狀態、皮膚彈性、尿量、大便的性狀、顏色、次數和量等,以判斷患兒是否出現脫水癥狀,并判斷患兒腹瀉的嚴重程度。
④運用中醫護理技術。敷貼護理:將細辛3g、丁香10g、木香10g、麩炒蒼術15g、麩炒白術15g、砂仁15g、冰片6g研粉,每次取核桃大小,用米醋調成糊狀,敷于肚臍上,用保鮮膜覆蓋,每次貼敷4-6h。摩腹護理:患兒取仰臥位,暴露腹部皮膚,在皮膚表面涂適量滑石粉,以掌部或四指指腹著力,沿中脘-天樞-關元-天樞作逆時針環形摩動,做到摩的速度于移動的速度,即“緊摩慢移”,穴位區摩的時間稍長一點,摩至腹壁微紅為度,每次3min。使用銅砭輕刮慢磨,督脈、脾經、胃經,調節胃腸功能,重點第11、12胸椎,第1腰椎,關門,天樞,足三里,地機,大橫。
對2組患兒護理后的臨床指標、患兒家屬對疾病的知曉率和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
使用spss20.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觀察組患兒止吐時間為(1.41±0.15)d、退熱時間為(1.52±0.17)d、止瀉時間為(2.15±0.20)d,對照組患兒止吐時間為(2.37±0.22)d、退熱時間為(2.71±0.24)d、止瀉時間為(3.94±0.36)d。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臨床指標時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
對照組患兒家屬對疾病知識完全知曉16例、部分知曉12例、不知曉9例,患兒家屬對疾病的知曉率為75.68%;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感到滿意30例,不滿意7例,滿意度為81.08%。
觀察組患兒家屬對疾病知識完全知曉20例、部分知曉15例、不知曉2例,患兒家屬對疾病的知曉率為94.59%;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感到滿意的為36例,不滿意的為1例,滿意度為97.30%。
觀察組患兒家屬對疾病的知曉率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
由于小兒身體免疫力低下,導致小兒容易感染各種病菌,進而引發多種疾病。輪狀病毒是小兒較容易感染的病毒類型,當患兒感染輪狀病毒后,會出現腹瀉、發熱、嘔吐、脫水等癥狀,并且患兒的大便次數會增加、大便的形狀會改變,對患兒的身體健康有著極大影響,若患兒不進行及時治療,此病會導致患兒身體嚴重脫水,并引發中毒性心肌炎和肺炎等病癥,危及患兒生命安全。
對輪狀病毒腹瀉患兒實施治療期間,需給予患兒相應護理措施,以提高患兒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對輪狀病毒腹瀉患兒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明顯效果,通過對患兒實施健康宣講、喂養指導、臨床癥狀觀察和運用中醫護理技術等手段,能夠促使患兒的病情有效的好轉,提高治療效果。
本文研究得出,護理后觀察組患兒臨床指標與對照組患兒對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兒家屬對疾病知曉率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輪狀病毒腹瀉患兒接受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促進患兒疾病康復,家屬滿意度得到很大提升,值得推廣應用。